走进山东,走进和谐互助课堂

  7月19日至23日,成都高新新源看学校369学段所有的语文老师来到山东青岛参加为期五天的暑期培训。

  山东即墨二十八中李志刚校长为主导的培训团队系统的向参加培训的教师介绍了“和谐互助”的课堂实施模式。正像他们所说的,这是一种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神奇教学策略。也是他们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的表现。“雷锋精神”就是二十八中的校魂,他们逐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渗透到“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中来。具体地说,“和谐互助”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师一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这样的课堂达成率很高,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师友一对一同起立,都由学友先回答,师傅再做补充和评价。这样给了后进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发展自我,也给了他们更多关注、鼓励与帮助。让那些学习本来较弱,没有自信的学生,也能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师傅再给学友讲解和帮助的时候,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样的课堂,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很多好处:通过学生自己、师友之间的和谐互助,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和谐互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师傅更好的掌握知识,激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使学友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能够心情愉快,心理健康发展;适当的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诱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使教师在引导点拨,驾驭课堂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即墨28中的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

  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

  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规则之三是“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师傅”的一言堂。这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

  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李志钢介绍说,来学校听课的兄弟学校教师常常会问:你们学校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其实,这是“师友”长期互助的结果。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

  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学友”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学友”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师傅”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师傅”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师傅”的发言质量和“学友”的发言机会。

  28中的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是真正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大道至简,方法很简单,但28中在李志刚校长的带领下将细节落实不断完善,最终培养出了出类拔萃的一批批学生,其对高效课堂的追逐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反思。

  将告别山东,告别青岛,内心装满了沉甸甸的理念和方法,回程的路上,几个老师就高效课堂展开激烈的探讨,窗外,是云,是月,是空,亦见证着教育人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山东,走进和谐互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