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在过去现在将来对我的意义

过去。写作于我而言,是自嗨,是释闷儿。是兴趣,是专挑自己喜欢的写,是倾向于统意义上的注重文笔、词藻的诗歌散文,人乙一是兴之所至,偶尔随笔。

现在,经过有书29天魔鬼集训,写作还可以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技能。谁个爱好阅读的人没有做过文学梦,哪个不想依靠写作谋生?刘主编明确指出,现在这个时代,磨亮一枝笔,靠写作致富完全有可能。现在我是每天都能坚持写点儿东西,哪怕在风格定位上还需要摸索。在文字输出上还需要加强。但是没关系,至少我已经拿起生锈的笔磨了起来。我发现只有写起来,多尝试,才能找出不足。进行相应输入,补给。现在,写作已经被提上日程,已然如在弦之箭。

将来,写作会陪伴我度过余生。生命不息,写作就永远在路上。

过去,我写诗,对对子。什么"叶厚山径窄,泠然肃秋声",什么"烟锁池塘柳,铫煎海堤茶”。我想把一些词语句子甚至每个字都给她美化。强调凝炼。文风如下:

燃一缕幽香,掸一岸素几。沏一杯茗茶,煮一壶暖意。开一卷心头好,放飞思绪…

现在,我会这样描述一个场景,注重细节,强调发散。

茶和书与周末最搭。午休罢,我打开了一本《小说课》(毕飞宇),看了两节。抬眼看了下表,已然是茶道中人所说的申时了。这个点儿最宜乌龙。我拿起一泡茶语的水仙,准备启用5号紫砂壶进行冲泡。穷讲究的人都爱说一壶侍一茶。为此我默默地给茶与壶配了对儿,编了号儿。今天心情不错,一般刚入手个新东西就心情好好。想写个打油诗。一时不得。就点燃了一柱香,柴门2号。粉色的风信子也替我开心,竞然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蕊…

过去我写文章的开头,一般都是简单粗爆直接点题。这优良传统恐怕是初中老师教的,直接点题就不会跑题。

比如:题目是一棵枣树

我会首先介绍这一棵枣树的特征

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它不算魁梧的躯杆上,开满了朴素的小花。

现在我会这样写:

我家小区里的枣树尽管沒有鲁迅笔下的枣树有名,但它毕竟是我家院子里的枣树

过去我写文章中间主次不分,流水帐。

比如难忘的一天。我会从早到晚地详尽介绍一天的点滴。现在我会架构主次,详略得当。中间转承一笔代过。

比如在详细介绍过下午难忘的事迹后,我会用一句"一般来说,晚餐是最值得期待的。”再略述晩餐。然而有书友告诉我整篇文章她就记住了晚餐。这个关于受众问题下面再加以阐述。

过去,我写文章结尾。一般都用排比句,层层递进。这个也不知哪个老师的关门经验。首尾呼应,保险安全。

现在,直到我写出小说接龙的戏剧性结尾。这个结尾,又可以是下一篇文章的开头。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原来我也可以留下想象。

过去,不存在写作有啥问题,因为最多转发公众号上,加上两句评论。现在越写越发现,问题与进步同在。这是我在有书集训后最为真实的感悟。由衷地感谢墨墨老师,感谢刘主编,感谢有书团队。

将来,我会一直坚持写,带着问题去写。在写中发现目标,定位受众,进而拓展自己完善写作。

我希望将来的我能够应对各种文案,写出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干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在过去现在将来对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