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失落

百度上说:

失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ī luò,指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了,但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程度,产生的一种沮丧、灰心的心情。

很多人就经常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呢?我想了一下,大概就是这两个原因:

第一条是像定义中说的,现实与期待值有落差。

我们常常会努力地做一些事情,只为了某些人的夸奖或者开心,但如果做了以后看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态度,委屈、抱怨的情绪马上会显现出来,最后原本好的发愿反而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就好像:

你做了一个自认为很完美的方案,拿给领导看,他却头也没抬,随手放在了桌子上,你想,等他看完,一定会有所表扬,结果却没了下文;

你喜欢一个女孩,每天关注着她,去帮她做一切你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愿意为她赴汤蹈火,可她却一直对你不冷不热;

你穿了一件很喜欢的新衣服,本以为会得到朋友的称赞,结果所有看到你的人都像没看见;

你做了一天的家务,本以为他回来得一顿夸赞,结果他回家后吃饭,玩游戏,然后沉默无言……

事情做得好,得到赞赏,是一件可喜的事。如果抱着得到额外的得到回报的心思做事,通常都会大失所望。

衡量一件事情应该不应该去做的标准,绝非“值得”或者“不值得”,而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感受。

有时,我们总想把握住能够看得到的所有机会,将所有希望得到的都握在手里。总强调: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这些那些都是我的……

然后对于这些认为是“我的”的东西,付出很多金钱、时间、精力……但是收获的结果却并不一定尽人意。

因为,世间的一切,原本就不是我们的。

我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日后无论得到多或少,都是意外的惊喜。


鬼脚七有一个修行不错的朋友,有一天告诉大家说,他最近一年最大的体会是一句话:

都是我的错。

多好的总结啊,当一切“都是我的错”,这时我们就不再向外看了,一定是向内看。如果觉察能力强,我们会看见“自我”的各种表演。

所有的欲望和情绪,都是“自我”的表演。

能看见“自我”的表演,就是认识自己。

这时我们还是在为事业而努力工作,但这时我们不会被期待值支配,不会计较最后的成功与否,只是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完;

我们尽力培养自己的小孩,但不再想要控制他,我们只是让他自己快乐地成长;

我努力去写每一篇文章,但不再是在乎最后有多少人赞美和批评,只是要把观点表达出来。

努力过程,看淡得失,无论是输还是赢,只要你努力做过了,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结果都是一样精彩。

第二条是攀比。

有个哲学家说过:

一个人生活的压力,90%来自于攀比,只有10%来自于生存。

“攀比”会让人失落,是因为攀比往往发生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熟人社会。我们老家农村的王老汉,绝不会去攀比香港的李嘉诚,只是更在意隔壁李老汉——为什么我今天中午吃的是玉米窝头,他却吃了白面馍?王老汉不会盯着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他只会盯住那一个白面馒头,梗在心里,怏怏不乐。

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例:

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孩子,为什么别人家的总比自己家的成绩好?

同样报的特长班,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真的学成了特长,而自家的连入门都算不上?

同样做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她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而你只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同样是努力,为什么隔壁老王年薪三十万,而自家月薪才三千?

所以,一对比,心里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自己内心的平静发生了动荡。要想发现快乐,必须让心中的浮躁不安消失,不和别人攀比,找准自己的目标,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内心去寻找。

那些找不到自我的人,往往是在仰望别人的幸福,从来不去思量自己究竟有什么,而是每天问自己“我还没有什么。”

你在意什么,生活就给你什么,只看自己得到的,忽略不属于自己的,适时的包容,退让与感恩。

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会真正富有。

所以,看身边快乐的人,莫不是做到了“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为什么会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