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加油Add oil加入牛津词典

昨天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版双语新闻等多个公众号纷纷推出文章,从不同角度切入,介绍加油Add oil被正名的来龙去脉及影响。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看了好几篇文章,对于加油Add oil入驻牛津词典这件事,我持中立态度。

但是权威媒体公众号或者个人公众号看待这件事,或者对这件事做出的回应,让我莫名觉得别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言作为社会环境的产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

翻译不仅是跨语言的一种交际活动,更是跨文化,甚至跨社会的一种交际活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和结果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从加油到Add oil并不是直线到达的过程。10月初,《牛津英语词典》进行了第三季更新,add oil 被收录进去。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披露了他的发现。

如果不是这位曾教授的发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英语老师,在纠正学生表达中出现的Chinglish时,肯定会对加油add oil大加指责。

其实加油add oil早在以前的英文报刊杂志,甚至电视剧集里就出现过,只不过没有学者发现,或者发现了也没有广为宣传。或者说即便宣传也不具备如牛津词典的权威性。至少在我的教学经验里,加油add oil绝对是不地道的Chinglish。

那么问题来了,一度被认定是Chinglish的add oil 摇身一变入驻牛津词典,于是和long time no see一样就有了合法身份。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以前坚持的都是错误吗?

有人高调庆祝,说这是中国国力强盛在语言文化层面的表现。因为这样一个单词就感觉良好,我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因为使用的人多(中国人多力量大),因为使用的频率高(中国人多英语水平有限),于是就给这个add oil正名,我并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殊荣。感觉就是因为水平不高,一直在错,实在没法改正,索性将错就错。

诚然收录进牛津词典的汉语还包括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负载的词语,如旗袍,叩头,功夫饺子,红包等等,但是这些词被收录进牛津词典的时候,就是原来的说法。

而像add oil这样的一开始被批为Chinglish,有着其他的更为地道自然的表达方式。但是因为被收录进牛津词典,原来不那么地道的用法突然就变得正宗了。

其实很容易确定add oil这个用法是否被接受。毕竟不是所有的以英语为母语或者工作语言的人,以及所以学习母语的人,都会对牛津词典的更新加以关注。调查问卷测试一下,看看有多少人认为加油add oil可以接受。

哪怕是已经知道add oil被收录进牛津词典,我还是不愿意接受,我应该也不怎么会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说加油Add oil加入牛津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