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Dubbo的模块
invocation
一:什么是RPC
二:dubbo的配置
三:@Reference
四: @DubboService
五:protocal http请求
五(1)protocol接口
根据用户的配置来决定使用什么协议()
六: proxy服务代理层
七: 注册中心registry
八:Dubbo容错机制
九:负载均衡策略
Random LoadBalance
RoundRobin LoadBalance
LeastActive LoadBalance
ConsistentHash LoadBalance
十:服务超时
十一:使用zk/redis作为注册中心的原因
十二:SpringCloud和Dubbo的区别
十三:HTTP协议和TCP协议的区别
十四:Dubbo的SPI机制
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个存放接口的common模块
protocol 层,远程调用层,封装 rpc 调用;这里可以使用http连接,也可以使用netty连接.proyx:服务代理层.registry 层,服务注册层,负责服务的注册与发现;.service 层,接口层,给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来实现的(留给开发人员来实现);.
Invocation,一次具体的调用,包含方法名、参数类型、参数,版本号
维基百科是这么定义RPC的:
在分布式计算,远程过程调用(英语:Remote Procedure Call,缩写为 RPC)是一个计算机通信协议。该协议允许运行于一台计算机的程序调用另一个地址空间(通常为一个开放网络的一台计算机)的子程序,而程序员就像调用本地程序一样,无需额外地为这个交互作用编程(无需关注细节)。RPC是一种服务器-客户端(Client/Server)模式,经典实现是一个通过发送请求-接受回应进行信息交互的系统。
如果涉及的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编程
那么远程过程调用亦可称作远程调用或远程方法调用,例:Java RMI
所以,对于Java程序员而言,RPC就是远程方法调用。
远程方法调用和本地方法调用是相对的两个概念,本地方法调用指的是进程内部的方法调用,而远程方法调用指的是两个进程内的方法相互调用。
如果实现远程方法调用,基本的就是通过网络,通过传输数据来进行调用。
所以就有了:
对于所传输的数据,可以交由RPC的双方来协商定义,但基本都会包括: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看到RPC的自定义性是很高的,各个公司内部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一套RPC框架,而Dubbo就是阿里所开源出来的一套RPC框架。
使用dubbo的话,就不需要通过restTemplate来调用http请求,可以直接通过方法请求
生产者的配置
dubbo.scan.base-packages=com.tuling.provider.service 扫描这个路径下的这些类,看有无dubbo注解,然后会去解析这些类和注解dubbo.registry.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 定义你应用下的这些服务,要注册到哪个地方去#dubbo.protocol.name=dubbo #dubbo.protocol.port=20880 protocol代表的是协议,这里用的是dubbo协议,dubbo默认用的是netty
如果这样定义,那就默认支持三个协议,如果想确定哪个协议,加上protocol即可
消费者的配置
这里连接到zookeeper,去注册中心获取数据
@Reference是dubbo的注解,也是注入,他一般注入的是分布式的远程服务的对象,需要dubbo配置使用。
简单来说他们的区别:
@Reference注入的是分布式中的远程服务对象,@Resource和@Autowired注入的是本地spring容器中的对象。
@DubboReference会引用服务,具体会引用那些服务,我们都不管,因为dubbo会从配置文件的zookeeper://127.0.0.1:2181 注册中心里面去获取
当然,userService如有多个版本,那么我们从@DubboReference(version = "2.0")这样去指定版本
@Service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Resource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DubboReference
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使用dubbo的话,就不需要通过restTemplate来调用http请求,可以直接通过方法请求
* @return
*/
public String getOrder(){
//String result =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http://localhost:8080/user",String.class);
return userService.getUser();;
}
}
@DubboService这里可以存放版本
UserServiceImpl2的版本是2.0,UserServiceImpl1的版本是1.0,
@DubboService(version = "2.0")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2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public String getUser(){
return "yangBX";
}
}
我们的接口放在common模块,我们的生产者模块需要用到接口,所以在生产者模块里面我们需要导入接口的模块common
消费者调用代理对象
代理对象执行sayHello方法,进入invoke
invoke里面初始化Invocation,调用client,send请求发送给locolhost:8080
请求会被我的provider的tomcat接收到
tomcat的dispatcher会接收所有请求
然后进入到dispathcerServlet的service方法里面去,调用HttpServletHandle方法
请求会发送到我们的HttpServletHandle里面去
HttpServletHandle拿到我们的invocation,会通过接口名,拿到实现类impl
然后通过反射的形式,拿到invocation里面所需要执行的方法
http里面通过生产者的locolRegister,拿到对应的服务!
然后你用什么协议,就new什么protocol
代理类改成这样
但是这样改来改去也很麻烦
在消费者端,通过JDK动态代理方法,获得接口HelloService
helloService.sayHello方法,就是执行JDK动态代理的invoke方法
注册中心步骤
注册中心的get方法为什么返回的是集合?因为服务一般都是部署在多台服务器的
一般我们都在invoke方法里面通过try,catch的方式来抛出错误
但是不可以单纯的try,catch
因为protocol.send方法会先提前捕捉到异常(send里面也有try,catch)
所以我们需要自定义异常RPCException
然后在我们觉得应该需要抛出异常的地方 throw new RPCException
这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就是最少活跃调用数是如何进行统计的?
讲道理,最少活跃数应该是在服务提供者端进行统计的,服务提供者统计有多少个请求正在执行中。
但在Dubbo中,就是不讲道理,它是在消费端进行统计的,为什么能在消费端进行统计?
逻辑是这样的:
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上都可以配置服务超时时间,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调用一个服务,分为三步:
如果在服务端和消费端只在其中一方配置了timeout,那么没有歧义,表示消费端调用服务的超时时间,消费端如果超过时间还没有收到响应结果,则消费端会抛超时异常,但,服务端不会抛异常,服务端在执行服务后,会检查执行该服务的时间,如果超过timeout,则会打印一个超时日志。服务会正常的执行完。
如果在服务端和消费端各配了一个timeout,那就比较复杂了,假设
那么消费端调用服务时,消费端会收到超时异常(因为消费端超时了),服务端一切正常(服务端没有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