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的《茶经》,让茶走进千家万户

玄宗时期(712-756),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疆域空前广袤。但这一切在715年,发生陡变。大唐王朝日渐四面受敌:西有吐蕃、北有突厥、东有高丽、南有南诏。而在这多事之秋,藩镇显贵,玄宗爱妃杨贵妃的宠臣,安禄山开始出现在东亚历史舞台上了。

安禄山反叛,引发的内战,其破环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在皇帝逃亡四川的路途中,杨贵妃被随军视作叛逆,皇帝无奈,只好眼睁睁看着宦官绞死爱妃。

安禄山叛军围攻睢阳(今开封东南)时,城中粮食消耗殆尽,城内军民以茶、纸、树皮为食。难民纷纷南逃,来到东南沿海的福建落脚。这一地区人口剧增,也促进了茶业的发展。而遁居世外的诗人陆羽,就在这逃难的人群中。

陆羽,字鸿渐,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不知所生,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智积禅师收养。成年后因不愿学佛而逃离寺院,投靠一个戏班子。

“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陆文学自传》(写于760年,安禄山大搅中原之际))。

《陆文学自传》中还有记载:“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陆羽在湖州苕溪建了一座茅草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

陆羽也就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他的茶学经典著作《茶经》。全书洋洋七千余言中,陆羽简洁而又全面地介绍了唐朝的茶文化,包括茶之起源、制茶和煮茶用具、茶叶采制的过程、煮茶用水、煮茶方法、茶事的历史记载、茶叶产区、茶具的省略等。

最后,陆羽对《茶经》的书写张挂还特别做了说明,要求用素色绢绸,分成四幅或者六幅,抄写后张挂在座位旁边,以便随时可以看到。

由于陆羽的开创性工作,喝茶就很自然地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在中国,喝茶渐渐随处可见了。陆羽因此在民间(特别是茶商和陶器作坊),被奉为“茶圣”。

9世纪《唐国史补》记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世人沽敬不利,辄灌注之。”

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分析了种茶所需的土壤,以烂石为最好,其次为砾壤。

在“二之具”中,陆羽罗列了当时采制最常见的饼茶所需用具,包括䕦,即采茶用的盛篮竹笼;灶和锅,蒸茶用;杵臼(研钵),用以捣碎蒸熟的茶叶;规,做茶饼的模子;承(台),上铺油布,布上放圈模,用来压制饼茶;棨( )(锥刀),在饼茶中心穿孔;朴,竹制,把饼茶穿成串,以便搬运;棚,木制架子,放在焙上,用来焙茶;穿,劈篾或树皮做成,用以穿茶饼;育,贮存保养茶的器具,上有盖。

在“三之造(茶叶采制)”中,陆羽指出:“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chān ),浮云出山者轮囷(qūn )然,轻扬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cǐ)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饼茶的外貌多种多样。有的像胡人皮靴,多皱纹;有的像野牛胸部,棱角整齐。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清风拂水,微风涟涟;有的像陶工的澄泥,即用水澄清的筛过的陶土那么光滑润泽;有些像新平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高低不平。这些都是上好的饼茶)。 ”

陆羽也崇尚茶艺的唯美,他反对在煮茶时加入香料。此外,陆羽还是最早提出品鉴煮茶用水的过程。陆羽记载了煮茶用具、煮茶方法、如何把握水温,以使茶汤“隽永”。

陆羽认为,采自太湖以西宜兴顾渚山的新茶是极佳的上品茶。771年,唐代宗年间,官府在顾渚山建立了第一家贡茶院。每年采茶时节,在贡茶院采茶、制茶的役夫多达几万人。

对于宜兴的茶农来说,顾渚山贡茶是极沉重的负担。耕夫被迫荒弃自家的田地,来到管家的茶院役作。

唐朝诗人袁高《茶山诗》云:
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qī] 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cūn]。
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END-

欢迎关注 饮哲红茶经 微信公众号 SH-YinZhe

你可能感兴趣的:(陆羽的《茶经》,让茶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