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姑娘的买房故事:存钱,是成年人的快乐源泉

梁爽

理性天蝎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故事1:保证生活质量的存钱

上周末,女友来家看我,聊天中我俩互谢,她谢我前几年劝她买房,我谢她这几年教我攒钱。

以前她是“精致穷”。

她带我去的空中餐厅和概念餐厅,除了餐饮费,还有服务费。按摩、美容、美甲等“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的卡多了去了。

有次她苦恼没存款,年纪越大越心慌,我建议她买套小户型房子,她张大的嘴,听完我算的账后逐渐合拢。

以她的情况,买个100万的小房,爸妈给首付,她贷款70万,30年还清,公积金贷款利率3.25%,等额本息下3046元/月,摊到每天是101元(她只能组合贷,略高于此值)。

而她当时房租2500/月,摊到每天是83元,加上她每天不是星巴克30来块,就是奶茶20多块,省下这些,够买房了。

买房后她变成“存钱控”,大大减少消费频率,但为了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准,她花很多心思在优惠活动上。

饮食:下单之前先到团购、电商APP上,输入店铺名+“代金券”“优惠券”或“员工券”。比如吃海底捞前在淘宝搜优惠券,喝星巴克前去咸鱼找员工券。

购物:热衷研究电商购物节的满减规律,记得附近商圈的超市会员日,常用护肤品牌尽量争取双倍积分换购商品,公司年会后到二手软件上淘打折购物卡,买转手小家电。

出行:用云闪付刷地铁和公交车有优惠,在航空公司机票打折日买票更划算。

服饰:总结常穿品牌的打折规律,比如优衣库通常1月和7月打折,周二和周四降价;会去官网、公众号等处,搜“会员”“优惠”“员工”“礼品”等关键词,看能不能捡到便宜。

日常:瓶瓶罐罐用到空瓶还不行,软管包装剪开用完,瓶状包装倒置后,拔开瓶口倾倒干净。不紧急的资料选择便宜的淘宝打印。

这次她告诉我,疫情初期小区业主出入便利,租客曲折麻烦,公司最近数月只发底薪,同事一片哀嚎。

她庆幸几年前存钱买房,付出心血研究存钱经,避免了一场不堪设想的艰难。

故事2:日常精打细算的存钱

有天看到网友王小娜“90后情侣攒钱买房,苦并快乐着”的高赞视频。

她和男友小邹,在上海上班,毕业三年,开源节流,存够第一套房子的首付40万,他俩这么存钱:

1,发工资后,先预留出生活费和房租,剩下的转到一张固定银行卡里,没有特殊情况,坚决不动。

2,坚持记账,记下每天餐饮交通费,这些没法省,记下来只是为了让钱花得明白。

3,每月底复盘生活日用品花销,发现自己网购衣服花费总占大头,开始反思,贪图便宜网购衣服,穿几次就扔,没在省钱,在多而廉和少而精之间,选择后者。

日复一日,三年之后,在上海周边拥有自己的小窝,入住时兴奋不已。

有人质疑这样精打细算的生活太累,她说正是两个人在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才让平淡的日子闪闪发光,也让爱情更加坚定。

故事3:不被环境影响的存钱

年轻姑娘小米,在北京工作。

有段时间,她薪资跃升,身边同事和朋友较为精致,她受环境影响,花钱也大手大脚起来,以提高生活品质的名义,来犒赏自己,上下班打车,吃饭要去有格调的餐厅,口红要好几种大牌子的各种色号。

直到有天,有个同事问她,你们聚餐都去这么贵的地方吗?你来北京打拼挺不容易,给自己存点钱吧。

那同事是地道北京人,从美国留学回来,小米当时觉得:人家条件好,还节俭和自律,自己何必追求虚无的自我满足呢。

于是更努力地工作,开始存钱,把不菲的薪水存下来,而不是为了面子或享受生活。

后来一个人付首付,买了套小房子,感慨存钱是对天天加班的自己最大的尊重。

困难来临时,带给自己底气的,不是价值不菲的包包,不是出入高级餐厅的优越感,而是银行卡的数字和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故事4:分区间理性的存钱

6月初,我收回租出去的房子,委托中介出售,一周后顺利成交。

我一想到目前银行卡上的金额,再加上即将收回的房款,逐位数着金额位数,每增加一位都让我高兴自豪。

我毕业工作就立志存钱买房,除了上述故事中穿插的存钱干货,我还有几点特殊做法。

明确消费优先级排序

常言道的衣食住行,在我眼中的优先顺序是:食>住>行>衣,我的规矩是:

收入5千以下,只能有1个优先项:食

再省不能省健康,我在吃上从不亏待自己,选择有资质的连锁快餐品牌,荤素搭配,美味多元,一天至少吃10种食材,多吃新鲜蔬果。

收入5千-1万,可以有2个优先项:食+住

从偏远地方、条件有限、与人合租的地方,搬到离公司和图书馆更近的住处。

收入1万-3万,扩大到3个优先项:食+住+行

工作后有年假就回家陪父母,在我收入超过2万并维持一段时间后,我才办护照出国旅行。

收入4万以上,占满到4个优先项,食+住+行+衣

我对名牌衣服鞋帽饰品,历来兴趣不大,但有笔不菲收入进账时,会不看价签地买件钟意的衣服,前提是替换掉衣柜里一件旧衣。

记账是为了纠偏打基础

刚开始到城市落脚,租房押一付三,服包鞋帽备齐,日子进入寻常模式。

我开始把生活中零碎花销记在小本上,分析哪些是非花不可/可花可不花/花了也白花的。

记账的关键,是给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它帮我纠偏了2个问题。

1是混淆消费和投资,打着投资的名义去消费。

投资是投入成本,完成赚钱,消费是取悦自己,追求爽感。

投资需要计算投资收益率,买个名牌包去谈客户,多久回本,买堂知识付费课程,有何收获。

2是减少购物差错率,不花冤枉钱。

没用完的护肤品,如果导致我过敏或长痘,一定要揪出成分真凶,以免下次买错;经常弄丢的遮阳伞,反思什么招能尽量避免,血汗钱不糊弄。

循序渐进地强制储蓄

储蓄前我也研究过12单存钱法,365天存钱法,专家建议收入分成几份等花里胡哨的方法。

而我自己的方法很简单,我工作的写字楼一楼是银行,那时还没手机银行,我明确了消费优先级和每月开支后,在每月发工资、每季度发奖金、每月还有结余时,下楼在自助机上活期转定期。

自助机上定期存款编号越来越多,拉出来的回执清单越来越长,好有满足感。

以上,讲了包括我在内的4个姑娘的存钱买房史,我想说的关键,不是买房,毕竟每个人投资观和价值观不同,而是存钱。

会存钱,是成年人的安全源泉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后两成白领“报复性储蓄”。

白领们多少经历了至暗时刻,37.34%的工资缩水,30.68%的经受裁员,“工资无法按时发放”和“涨薪取消”名列三、四位。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3月和4月,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家庭存款增长了1140亿美元,英国储户的银行账户增加了创纪录的金额。

赚钱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决定的,但存钱是。

平时会存钱,不至于让失业的自己饱受摧残,不至于让生病的自己和家人求医无门,不至于让纯粹的感情经受金钱的考验,不至于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飘来飘去。

会存钱,是成年人的优秀源泉

存下钱的人,比起钱,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人生存下好习惯。

他们会计划,常规如衣食住行,非常规如天灾人祸,凡事预则立,更能达成目标,防控风险,获益良多。

他们很自律,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遇到喜欢的东西,买不起时就暂时不买,不透支未来,立刻满足自己。

他们懂取舍,知轻重缓急,会抓大放小,人生资源是有限的,在钱的方面会取舍,在其他大事上也拎得清。

他们更从容,在大决定和机会面前,更能尊重本心,头脑清醒,抓住机遇。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会存钱,是成年人的快乐源泉

我老公有洁癖,以前我爱购物的时候,是我们争吵频繁的时候,因为我买回家的东西,用不了几次,但每次落灰他不清理就不舒服,他觉得又累又浪费时间。

不少身价越高的人,越在过最小化的简约生活,奥巴马西装只有灰黑两色,扎克伯格好像只有一件衣服。断舍离和不持有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多的物质带来的欢愉转瞬即逝,与物品长期相处的维护,会增加内耗和压力。

我们以为占有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们也被东西占有了。

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但愿我们经历过生活中的黑天鹅,经历过没有钱的求不得,暴风雨后,不再是原来那个未富先奢、盲目花钱、没有积蓄的人。

多赚钱,会存钱,才是成年人的快乐源泉。


作者介绍:梁爽,新书《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正在当当热卖,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已出版《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4个姑娘的买房故事:存钱,是成年人的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