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

很多场合,很多人有推荐这本书。有的朋友说,鸿篇巨制;也有的朋友说,有一些虎头蛇尾。看完之后,觉得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鸿篇巨制这个大名头,可能还是够不上,也应该进入不了“名著”的序列吧。

其实这套书的大部分篇幅是在蜗牛上看的,最后一百页在微信上看完。开头的渲染去的确实很棒,写比利在煤矿底下的聪慧,写艾瑟尔在伯爵家里的灵动,写伯爵家世界各地青年才俊的高谈阔论。可以想象,一战之前,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他们都沉醉在各种的美好中,只有少数人,或者说局外的美国人感知到了各国势力的不平衡,感知到了祥和背后的种种危机。

我常常在想,假如没有这场战争,是否彼此的美好会继续下去了。这部书稿,从时政上来看,我觉得最大的不解是没有关于“法国”的视角。在一战中,法国是比英国更前沿的阵地吧!主要的视角放在英、德、美、俄,这四个国家势力的竞争以及因为这场战争之后的走向,似乎法国是个局外人。虽然正统历史一直说法国是唯英国马首是瞻的,但事实究竟如何呢?在这部小说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20世纪初的社会,还不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还存在着阶级、性别、民族、信仰等方面的不平等。女性在为自己的平淡奋斗,平民在为自己的平等奋斗,想想我们现在的日子,原来这一切也不过是100多年。假如我们生在那个年代,会像小说里的那些奋斗的人们一样,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与平等吗?会和他们一样思考时事吗?所以,无论身处什么时代,都应该去关注变化,思考变化,从而找到应对变化的方式。世界真的变好很快。

小说里大概让人讨厌的有伯爵、伯爵夫人、列夫、德皇、沃尔特的父亲、德国幕僚中的主战派等等。曾经看一个评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大家仓促发动战争,仓促上了战场,超预期的持续了四年,最后所有欧洲国家都没有得到好处,唯有美国坐收渔翁之利。这本小说隐约也表达了这个想法,底层民众是不愿意打仗的,战场上的军官也是稀里糊涂的,权势者认为轻松地认为可以扩大自己的利益,结果带来了欧洲各国之间抹不去的伤痕,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小说里讨人喜欢的人物有:比利、艾瑟尔、比利的父亲、沃尔特、黛茉、杜瓦、格雷戈尔。这些基本上是讨人喜欢的角色了。正面、积极、有独立的思维。

关于俄国部分,写的还是很真实的。底层的困苦、沙皇的残忍、布尔什维克带来的曙光与必然的投机和混乱,这一切,都很真实。饿肚子的生活我没有经历过,然而在那个时代,似乎是个正常。不得不感恩,生活在一个太平的时代。

巨人的陨落,象征的是英国吗?在战争结尾,其实英国已经不再在世界的重要问题上有绝对的主导权。美国人来了,带着威尔逊的十四条,带着国际联盟,他们要表达自己的声音。而战争的转折,也在于美国的加入,他们打破了均衡对峙,为协约国带来了反攻的力量。

巨人的陨落?象征的是权贵吗?在权贵眼中,战争似乎就是个游戏,玩输了,也只是割地赔款下台。而在百姓那里,战争就是一个家庭的破损,数个亲人的生离死别,勒紧裤腰带过担惊受怕的日子。残酷不言而喻。那么他不陨落谁陨落呢?

故事还在继续,就像文中说的,第二次大战并不遥远。而我们,其实也在战争的危机当中,并不能幸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巨人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