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我和14岁相比,身边的朋友还是那些朋友,但是相处的细节和颗粒度的把握却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小时候可能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出“你最近怎么又胖了”,或者不顾朋友感受乱把自己的情绪倾泻一通,但是现在大家都会考虑:
自己说出的话对别人有没有伤害?这句话说出后朋友听到会不会多想?
我这句话是不是对朋友的干涉?有没有必要麻烦到朋友一次次的听到自己的破事儿?她们听多了我的破事之后会不会对我产生不耐烦?
最典型的一点就是恋爱了。
以前小时候我都会仗义直言,对恋爱的朋友说你和他分吧,但现在大家都明智的三缄其口,让恋爱脑自行沉溺其中,完成了上头全过程后,下头再去聊这件事情。
以前我们会对待别人比较有礼貌,对朋友比较随意,开玩笑不会顾忌太多。但是越长大越会注意自己每次说话的尺度,在意分寸和场合,在意有其他人的时候,哪句话会不会驳朋友的面子,哪句话有没有让朋友很下不来台。
这不是无用功,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家各自长大后,为了自尊和独立需求作出的调整。越是长久的关系越需要达到动态平衡,比起小时候,二十来岁的年纪的我们这一期间都处在找“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阶段,需要陪伴理解,也需要尊重和认可,所以真诚和双向奔赴不变的情况下,朋友的相处方式也需要做吃相应调整。
披上“性子直”外衣的口无遮拦,我跟你熟所以才这样(随便)对你,还延续这种旧的相处方式的友情已经情理之中的在人生中退场了。
所以如果想要让现在的朋友依旧是十年后的朋友,不断的调整自己,总结和反思做得不好的细节十分有必要。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会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对于发生的每件事都会思考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是不是正确的,自己的语言表达或者思维方式能不能更上一个层次。
大家上班都很累,希望尽量为彼此提供的是快乐和轻松的氛围,而那些难过和郁闷以及焦躁的情绪就发泄在自己的微博和其他社交平台上,尽量不影响朋友。
我一直对友情只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和细节的反思,但是最近在研究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事的我,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了一些残酷的真相: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你暂时不能成为朋友的支撑,那么首先不要成为朋友的负累。
一、同样的烦恼不要诉说第三次
没有人会喜欢抱怨的人,每个人的修养也会要求自己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为别人提供支撑,但这种由修养出发的耐心支撑是有限的。
如果第一次抱怨工作,朋友会同情的听你讲;第二次跟朋友讲,朋友会没有第一次感触那么深,如果同样的话题还有第三次那么朋友就会开始产生厌烦,开始不动声色的与你和你的这个话题划清界限。
为什么说每个人必须学着自己解决烦恼呢?
因为当你把本该自己解决的烦恼分摊给朋友,无底线的消耗朋友的能量的时候,慢慢会发现不知哪一天自己就没有朋友了。
只有当大多数情绪你能自己消化,大多数烦恼你能自己解决的时候,偶尔为之的吐槽才会被朋友所接纳和不被厌烦。
换到我自己身上,我也不得不承认,对于那种平时不爱吐槽,偶尔憋不住了才必须要抱怨的人,我会给予极大的理解和同情,但是如果长期一直以来有喜欢抱怨的行为的人,ta的抱怨在我看来会视为矫情、怎么又开始了。
我可能不会明显表现出来,但是我会慢慢的不自觉的很敷衍,乃至于想办法避开这种抱怨。
我自认算是朋友中比较钝感的那个人,我都尚且如此,何况日益敏感和追求自由的别人?
朋友要用在刀口上。要等到我们实在遇到了一个重大的坎,或者是走不过去的推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朋友的支撑才是有力量的,也只有这时朋友才会感觉到被需要,你也会真正获得走心的帮助。
二、能给予朋友的越多,才会被朋友喜欢更久
我和我玩的最长的朋友分别是14年和13年,我们职业不同,兴趣也不同,但是能支撑着我们玩这么久的原因,想来是因为她们一个能提供给我角度不同的温柔支持,一个和我永远在兴趣爱好上有共振的部分,这个基底和长久认识的基础,让我们的相处十分愉快。
那我能带给她们什么呢?我想了想。大概是我能懂他们的点,懂倾听,并且能给予温柔和诚挚的鼓励吧。
那么我和其他朋友玩得来的基础也离不开一击即中的启发、契合的生活习惯和相似性格带来的轻松沟通,这些性格、习惯和相处氛围构成了我们玩到一起的基础。
但今年我们都在相处的细节上做出了改进,常常都在复盘,对方是什么性格?我需要注意什么?以及我们自己在意的是什么?在这种摸索之中找到自己需要改进和想要变好的地方,也越来越考虑朋友之间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人生来孤独,也做好了有一天朋友会离开我们的准备,但是在目前我们还能一起玩的时候,能做出的选择就是:改善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察觉自己以及对方的情绪,不断优化我们的相处细节。
如果我们能够把不好的东西大多数自己消化,而把那部分自己不能消化的编成段子来和朋友讲,以及在自己能量充足的时候分享给朋友那些快乐的事情,对于不同的朋友聊不同类型的话题、察觉到朋友聊的话题背后的情绪,能做到这些,就会是让人愿意相处的朋友。
三、人际关系是给予,而不是索求
我们愿意和某个人在一起,不管是当朋友还是恋人,一定都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人有所图。或是图些物质便宜,或是图一些情感需求,或是一些相处氛围,总而言之我们需要从别人身上得到一些什么。
相比于恋人,朋友的关系会更纯粹一点,我们只是纯粹的希望从朋友身上得到快乐和轻松,最起码和朋友一起的时候,要比一个人呆着的大多数时候更加热闹和好玩,我们才会愿意和朋友继续一起玩儿。
那么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如果经常能给朋友一种相处快乐和轻松的感觉,朋友就会愿意继续和我们玩。也只有朋友感觉和我们玩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才会愿意分出时间和精力去倾听我们平时的一些烦恼,或者在意我们真的发生了一些什么。这很残酷,但确实就是真相,只有我们能让朋友获得轻松感,给朋友快乐,才会获得朋友的喜爱乃至偏爱。
由于人的天性永远是关注自己,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有余力关注别人呢?
答案是自己生活的还不错的时候。
当你自己学业不顺,工作不好,恋情也受挫,你不当祥林嫂都很厉害了,大概率没有时间照顾到别人的鸡毛蒜皮。所以越是自己生活不顺,越要把精力花在解决问题和想法子走出困境上,而不是把自己的不顺吐槽给别人。除非自己试了又试到崩溃边缘也够不到突破口,这时才能在刀口上寻求朋友的帮助。
只有当自己一切都捋顺了,不为生活奔波,没有巨大情感缺口,生活一切具备只是稍显无聊时,才能有余力真正去共情别人的生活,才有心思去给别人快乐。
不要小看无聊,这说明生活待你不薄,没有风霜刀剑让你解决。
所以啊,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有余力帮助、倾听和共情朋友,这何尝不给了我们更大动力去完成自己呢?
友情或许不是爱情那样的稀缺品,但绝对也是需要放在心上呵护的奢侈品。稀缺品没有就罢了,对于这生命中的高奢品,我们一定要小心摆放,妥善收藏。
君不见,那些不够成熟的成年人,已经被陆续清场了。职场要成熟,而我们在友情世里,也要早日成为成熟的成年人。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