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直在告别》:苦难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苦难仿佛渐渐离我们远去,生活越来越安逸,却再难有历经磨难最终蜕变的励志人生。

其实,我们并不是推崇苦难,而是透过苦难,看到了人性背后的坚韧与生命力,看到为了结束苦难,人们所作出的拼搏与努力。

《人生一直在告别》这本书中,作家王臣就为我们讲述了15位文艺名流滚烫的人生。

虽然这些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在他们的人生底色中,苦难仿佛占了大半部分。

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成为被人铭记的对象,恰恰是他们对待苦难的态度,以及面对无助人生时的选择。

人生一直在告别,告别昨天,告别亲人,告别苦难,也是在告别,曾经的自己。

翻开这本书,15段不同的传奇人生,却有着相同的顽强不屈的命运。

01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汉斯·安徒生

提起安徒生,就会想起他笔下的童话,而在童话背后,却是他苦难的一生。

安徒生出身于一个木匠之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在精神上,他的父亲与母亲,却给予了他最好的礼物。

父亲经常在没有活儿的时候陪他,给他念《一千零一夜》、拉·封丹、莎士比亚。还有各种剧本,还用一双巧手给他做立体翻页的图画书。

这样的童年经历在安徒生的内心扎下了根,无论是此后经历怎样的贫穷、被人欺凌、被社会所压榨,他在童年得到的精神供养,都成为他写作上一生的养分。

当人们熬过苦难的岁月,往往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否极泰来,一种是仍然陷在更大的苦难中。

安徒生晚年成为文坛一流的大作家,收获荣誉。他虽然历经苦难,但终究在苦难中开花结果,可谓是穿过苦难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而下面这位则让人感觉到,他的一生虽然名利双收,但却仿佛一直在与更大的苦难相搏斗。

02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查理·卓别林

其实很多在公开场合带给别人欢笑的人,私下里也许是沉默寡言的。比如周星驰,比如卓别林。

卓别林幼年时,父亲就离开了家,随后他和大他4岁的哥哥跟着妈妈辗转在各种演出中。

5岁那年,妈妈嗓子坏了,再也唱不出来,卓别林不由自主登上舞台,开始随心表演,那是他第一次在观众面前展露自我。

只是这次救场也没能挽救妈妈的职业生涯,三人挤在一个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小屋里,卓别林和哥哥穿着妈妈用戏服改造的衣服,在学校受尽耻笑与嘲弄。

哥哥早早出去工作谋生,卓别林9岁时也开始进入儿童剧团演出挣取微薄收入。

一路成长,卓别林的生活可谓大起大落。

当他终于在美国赢得声誉与金钱,却因一部电影隐含捕风捉影的问题被勒令不得再踏入美国境内,又一次从云端跌落谷底。

他的一生有过很多颠沛流离的时刻,也有许多千疮百孔的生活,但当他年老时回首往事,那些都已成为记忆里模糊的图案。

他的一生都在找寻归处。

而在这段旅途中,他的内心渐渐宁静,任由苦难风吹雨打,也摧毁不了内心的平静了。

03 她用一生诠释优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出生于1929年,十几岁的时候经历过那场旷世的战争,她作为战争亲历者,更添了一丝对于生命的渴望与怜悯。

她年轻时的容颜成为一个世纪,甚至到今天,人们还在惊艳与赞叹。但在我看来,我更喜欢她老去以后的生活状态。

她虽一生无儿女,但是她关于救助儿童的善举,除去本身对儿童的喜爱,更来自于她年少时对于战争,对于儿童流离失所的亲历。

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更深地懂得,人世间那一点真情,对于儿童的一生来讲,都是影响深远的。

也许加上盛世容颜,更让她的善举增添一抹可爱的颜色。但是,容颜难留,能够留住的,还是那颗炽热的心与灵魂。

结语

在这本《人生一直在告别中》,作家王臣为我们讲述了简·奥斯汀、李叔同、玛丽莲·梦露、顾城、梅艳芳、三毛等15位文艺名流的传奇人生。

在他们的人生中,也许有挫折和苦难,但能够千古流传的并不是苦难,而是苦难背后,那颗勇敢跳动、炙热的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一直在告别》:苦难的背后到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