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那个承载着岁月美好的几尺见方之处

导言

岁月一直在流逝,但是爱却一直在身边,童年的那些美好的往事一直萦绕在脑海中,陪着着自己成长。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小县城——高密。它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潍坊(也称为鸢都),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而它的下属县城高密则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位于胶莱平原腹地,东与青岛接壤,据考古发缺资料证明,早在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了,可谓是一座有这有就历史积淀的文化小城,为什么要加一文化来修饰它呢,要是细数说来,她也的确是名副其实。自初秋的名相晏婴,到东汉大经学家郑玄,再到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再到现在的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没有一位能与文化脱离干系的,虽为小城,却孕育出数不胜数的大文化名人。


  我——这一个小人物也有幸出生在有如此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美丽小城,我老家位于农村,村落地处在丘岭地貌为的区域,在高密的东南方位,我们那边主产花生、玉米、小麦,近几年盛行种植土豆这一经济作物,虽算不上非常富裕的村落,但是也不穷困,而我就是一个在这样村落长大的农村孩子。


  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好玩的游乐园、玩具,我属于85后,在我童年时代,我们玩的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比如在玉米杆堆里躲迷藏,夏天在河里洗河澡,在柳树上粘知了(我们那里土话叫“节流”),在别人西瓜地理偷西瓜,在果园里偷苹果、山楂,虽然总避免不了的跟土打交道,但是那时候也是没心没肺,确实度过了充满回忆的美好童年。


  我那时候,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都是在自己村里上的学,比起现在的孩子来,我上幼儿园的时间应该算是晚的了(主要是太小人家也不收),我们村里的学校位于公路边上(我们村也是被一条省级公路一分为二),那时候的公路是土路,汽车经过都是尘土飞扬的,所以最靠近路边的教室窗户总是经常关闭着的,虽然说是村里的学校,但是我们的教学设施和老师都不算差,在这所学校里,我也充实的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活,记得那时候,在学校课间,我们玩的也很丰富,像抗腿啦、跳皮筋啦、打纸牌啦、打宝(一种用纸折叠的正方形玩具)啦,男女一起混搭着玩,根本不存在什么性别上的过多芥蒂,更多的是一种农村孩子的纯真、纯朴和对童年生活的尊重。在小学我们那也流行着带有地方特色的一种重视教育、尊重老师的方式,那就是管饭,所有学生中午没人每天轮流管老师饭,家长提前准备好,然后学生用一个篮子把要送给老师的午饭放在里面,在上面还盖上一层包袱,饭菜好的家庭还会在里面再放上一瓶二锅头或者景芝白干什么的白酒,再好点的会邀请老师到家里去吃,记得每次妈妈都很认真的帮我准备这些饭菜,对这些场景的印象我也会会记忆一辈子。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非诚纯朴善良的人,我身上的一些特质也多少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虽然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在教育上,我的爸爸妈妈却从来没有怠慢过,总是尽力把最好的给到我。


  小时候我第一次练字用的笔,是我爸爸给我的英雄牌钢笔,那个晚上趴在炕上,爸爸教我写字的场景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我现在能写出一手让很多很多认识我的人称赞的字,这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我爸爸对我的指导,因为我的爸爸就写得一手好字,以炕为伴,在爸妈爱的呵护下,我健康地长大,上了大学,然后毕业,最后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说炕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也包括现在,它是一个无所不能地载体。




——我家的炕——




  说起炕来,这应该是北方人的专属作品吧,它与做饭的锅台相连,然后一根长长的烟道直至屋顶变成烟囱,那从烟囱中冒出来的袅袅炊烟也算是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了吧,每到吃饭的时间点,村里人就好像事先约定好了似的,每家每户的烟囱好像在同一时间咕咕咕的冒出了炊烟,每家的烟就好像在想别人诉说着我们家已经开始做饭了。而处于锅台与烟囱中间位置的炕,也是每家每户重要的休息和生活的载体,晚上睡觉都会挤在炕上睡,尤其是冬天,炕可以说是人间天堂,那温暖的炕体总让人贪恋其舒适的温热不想起来;同时,炕还是家里人一起坐在上面聚餐吃饭的地方,在上面放上一张餐桌或者船盘(一种没有桌腿的、由一块平板和四条板围组成),然后一家人团坐着,围在上面享受着早中晚各式各样的可口饭食。那时候吃什么都觉得香,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的标配流程就是,放下书包先从水缸里用舀子舀一瓢凉水,咕咚咕咚的先喝个痛快,然后写一会作业,写完后,从餐厨里那一块凉馒头,从蛇皮袋里抓几把生花生(带皮的那种),就呼呼的跑出去了,我们那时候街上的同龄小伙伴很多的,不像现在每次回老家几乎看不到什么小孩子在外面疯玩的场景了,小时候村里的路都是土的,我们那时候还有一种叫”长塆”的平摊人工造平地(农忙时节用来晾晒粮食),仨五成群的同龄小伙伴在此一起玩玻璃弹珠,玩跳皮筋,玩跳房子,玩抗腿,劲头上来了,爸妈来叫回家都会无动于衷的,最后还是在爸妈强拉硬拽之下才回家吃饭,虽然搞得满身尘土,但是玩得的确开心,可以说是玩得很透,很尽兴,还有些意犹未尽。


晚上回到家吃完饭会趴在炕上练会字,然后就是看电视,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电视是那种后面带着打打屁股的传统的老型号熊猫牌黑白电视,我爸爸就自己做了一个电视橱柜,正好借窗户那个空间把橱柜钉在墙上,然后把电视放在橱柜里,这样电视那个大大的屁股就正好完美伸进后面的窗户里了,这种生活场景也许就是我小 时候夜生活的一个标配吧。


  我妈妈做馒头、包饺子、擀面条等等这些做面食的事情都是在炕上完成的,可以说炕承载了农村生活的半边天,也是农村生活的标配,我从小就被妈妈要求做家务,当然这家务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扫打扫卫生了,从做馒头、擀饺子皮、和面、剁饺子馅、炒菜、帮我妈烧火煎鱼、烙饼等等,凡是涉及人家烟火的事情,我打都会被要求参与,因此也使我洗得了一身居家生活的基本功,这功劳最大的当然还是我的妈妈了,要不是她要求我从小就学习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哪会有现在我这一生武艺呢。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除了要学习做家务,农活也是少不了要干的,我那时候对农活是有抵触情绪的,虽然有抵触,但是也总是能完成爸妈交给我的任务,比如去地里帮爸爸牵着牛犁地、帮着撒化肥,掰玉米、摘花生、刨地瓜等等诸如此类的农活,虽然干得不精,但是都经历过。说起地瓜来,还不能不提炕,因为记得小时候地瓜在冬天都是放在炕上的,怕被冻了,记得每次烤地瓜或者煮地瓜的时候,都是从炕席子下面掏几个出来,这个从炕席子下面掏地瓜的活也经常我来做,小时候我还是挺爱吃地瓜的,每次都喜欢放在锅台里面烤着吃,利用做完饭后柴火的余热,把地瓜埋在热的柴火灰里面,过上些许的时间,那散发着有人香味的烤地瓜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以说那是童年的标配美味了吧,也许小时候地瓜吃的多了吧,现在长大了反而对地瓜没那么感兴趣了。我小时候玉米面的窝窝头也是经常可以在饭桌上看到的,印象很深刻,记得妈妈每次都会把它做成一个带有尖的圆锥形,下面是空心的,那时候还是爱吃的,现在玉米窝窝头放在我跟前我都不会主动去吃它了,也许是真的吃多了,也就对它们没有那么偏爱了。




——姥姥家的炕——




    我妈妈是我爸爸邻村长大的,离我出生的这个村约有三里左右的路程,我小时候有一部分幼年时光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在我姥姥家,我妈妈是老大,还有还有四个姨和一个舅,隐约模糊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姥姥家还是低矮小土屋的时候,不过那记忆好像很短暂,没多久姥姥家就盖了新房子,当现在还有点记忆是跟姥爷晚上睡在小土屋炕上的经历,那时候的小土屋的确是屋内光线很不好,即便白天也很黑暗,窗户是那种木头糊窗户纸的那种,屋里的地面要么是土的,要么就是那种铺红砖的,锅台也是土垒起来的,炕也是用土打造的,可以说整个屋子无处不土,炕上的席子是那种草席(用高粱杆等的皮加工后编制而成),夏天睡上去还好,比较凉凉的感觉,冬天的话,要是锅灶里没生火的话,那可是真的凉呀。后来姥姥家就新盖了四间明亮高大的瓦房,但是炕依然作为生活必备物件而被继续存留下来,姥姥家的炕不仅是睡觉休息,做家务的地方,它还是大家庭团聚的地方,承载了那个年代中国大家庭的文化底蕴与亲情情怀。


  记得每年过完年初三都要去姥姥姥爷家,这个时间点也是姥姥姥爷家一家人聚得最全的时候,平时身在各地的姨、舅都会到姥姥家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姥姥家就像一个亲人团聚的载体,承载了一大家人对团聚的期盼,承载了年轻人都长辈的子女情感,承载了中国人深深烙印在内心的那种家庭观。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仅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丰盛的午餐,还可以有好多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到姥姥家门口水渠里面摸鱼,到田地里各种撒欢的奔跑,可以说那时候虽然物质上相对比较匮乏,但是精神上是无比充实富足的。


  每次在姥姥家一大家人聚会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事情就是爸爸总是以一种醉态收场,当然其中更多的是因为团聚喜悦而醉,也因此爸爸会遭受妈妈的一顿因喝醉而产生的唠叨,唠叨虽唠叨,但是每次妈妈也总是给爸爸弄些醒酒的喝,可以说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人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概念去关注所谓的养生了、酒喝多了伤身体了之类的事情,更多关心得是有没有利用团聚的机会在一起吃高兴,聊高兴,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这次大家庭的聚会就是圆满的,就是达到预期的。




——奶奶家的炕——




  说起奶奶来,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她是一位既严厉又慈祥的老太太,而爷爷呢,则是一位很没有脾气,又有点倔强的老头。在奶奶家,我爸排行老二,我还有一位大爷(大伯),两位姑姑,大爷家的房子跟奶奶家的房子是前后屋,而我们家的房子则是与奶奶家的房子隔着一条不深不浅的沟,小时候这条沟是有水的,与一个湾联通着,而奶奶家的房子正好是邻湾而建,小时候奶奶家门前的景色的确是极好的,有轻轻的水流从门前流过,湾旁边有一颗粗大的斜长的柳树,柳树旁边就是爷爷搭理的一块菜园,这个菜园可以说是我的食物乐园,里面会种植着各样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豆角、辣椒、菜椒、大白菜等等,还有一颗桃树,可以说这个菜园解决了一大家蔬菜的供应。


除了这个菜园,奶奶家的毛驴可以说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这毛驴主要是用来农忙时节干农活、收割庄稼的,会用它套上那种底盘车从农田里往家拉庄家。我小时候是很少靠近这头毛驴的,因为我个头小,这毛驴还会踢人,因为我每次从它身边经过时都是小心翼翼、避而远之。


    奶奶家的正房是三间,中间一间是正对着大门口,是厨房兼具厅的功能,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这间屋里会在桌子上面挂上竺子(一种挂件,上面会写上祖先的名字,还配有相应的图案),然后在对应的桌子上摆着供奉先人的食物、水果、香炉、烛台等物件。在桌子下面的回放上一个蒲团,作为我们这些晚辈过年给爷爷买卖磕头用的。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家和大爷家一大家子人都会齐聚到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那种氛围怎么能用一个热闹来形容,那是一种人丁兴旺、家和万事兴的温暖场面,也只有在大年三十晚上这样重要时刻,才更能淋漓尽致体现出家里人多的那种幸福和温暖,那种大家庭的力量和和睦,那种传统被一代一代人辈辈相传的精神,是一种中国传统家庭的精神,是一种薪火相传的中国精神,是一种勤劳持家的中国人的精神,在这一刻都迸发出来了,没有任何收敛且拿捏恰当的展现出来了。




——老奶奶家的炕——




  我小时候就已经是四世同堂了,我不仅有奶奶还有老奶奶,我们家跟老奶奶家仅仅是一墙之隔,而我每次去老奶奶家的经常路径也就是这一堵低矮的墙,虽说低矮,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已经是足够搞大了,每次我都需要要么踩着梯子,要么踩着一摞砖头才能爬到墙上,然后跳到老奶奶的院子里。


  那个时候老奶奶家的院子很大,而且院子里种有石榴树、柿子树、还有樱桃树,可以说,这就是我玩耍的一片小乐园,奶奶家的屋子是那种老是的用土块建成的房子,虽然老式,但是不低矮,一共有四间,屋里光线还算可以。我的老奶奶是受裹脚制度之苦的一代人,她是小脚老太太,穿的是那种瘦长的、头上尖尖的鞋,脚上总是缠着厚厚的裹脚布,这种在我记忆中尤其深刻的画面之一。


  我的老奶奶是1908年左右出生的,所以她的屋里有不少晚清时候的老物件,包括家具、瓶瓶罐罐等等生活器具都带有一种历史感,也因此让我对老奶奶家里的东西总是带着一种好奇感,总喜欢在我老奶奶的屋子里像是探险似的寻找着、发现着一些让我感兴趣的东西。听妈妈说,我小时候的成长时光,有一段是我老奶奶陪伴的,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忙于农活,就把我交给了老奶奶来照看,每当我要走远的时候,老奶奶都会用她那拐棍扒拉我一下,把我弄到她身边,也因此我对老奶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还隐约记得每次我家妈妈做什么好吃的,我都会送一份给老奶奶吃,有时候会直接搀扶着老奶奶到我家去吃,吃完了在我家看会电视,老奶奶喜欢听戏,就给她播放戏曲频带听一会儿,然后我再搀扶着老奶奶回她自己家,这段经历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


  我的老奶奶还会一项绝话,就是揽(具体那个lan字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姑且用这个字来代替吧)柿子,而发挥这项绝活的载体需要一个大罐子,然后把罐子里倒入热水、放入柿子,然后把罐子放到炕头上,用被子盖住,具体其中的技巧拿捏、火候把握只有老奶奶自己知道,现在我们家都不会这项绝对了,这样做出来的柿子,虽然是硬硬的,但是会变得很甜,原先刚从书上摘下来的那种涩味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样做出来的柿子也算是我小时候的一种美味吧,其味道到现在依然会记得。


  在老奶奶家我还吃了我到现在为止唯一一次烤老鼠肉,那时候的老鼠不是家里这种,是一种个头比较大的田鼠,也就仅仅这一次体验,成了绝版。


  听爸妈说,老奶奶自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人生活了一直到八十多岁她去逝为止,可以说她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心酸是我这做晚辈的怎么也无法感同身受的,一位老人打走过了大半个世界的时间,自己一个人守护着一个大大的院子,那种艰辛也许只有她本人才能体会的到吧,还好我也有幸陪她度过了一段时光,她也陪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在互相陪伴下,我慢慢长大,她慢慢变老,也许这就是一种薪火相传吧。




      ---写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晚上至深夜,仅以此短文怀念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和感谢那些陪伴我童年时光的亲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我就是在这样一方水土长大的孩子,深深地印有这方水土的烙印,正是在我周围这些爱我的亲人陪伴下,才让我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美好童年,才有了现在的我,当岁月在悄无声息的流逝,当岁月的痕迹留在了自己身边亲人、爸爸妈妈的脸上的时候,我们虽然渴望时间的脚步可以再慢些、再慢些,别把那无情的烙印烙在他们的身上,但是我们总会因为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而感到一些的无助,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多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仅仅是一个弱小的个体,但是只要努力去绽放,去争取,去体验,去尝试,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不会浪费,我们的人生虽然平凡,但也不会乏味,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也不会被虚度。热爱生活,用心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爱那些关心自己的亲人,兄弟姐妹。当走到生命尽头回顾一下生命历程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悔恨和不甘心吧。趁年轻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去更多的体验大千世界的美好和丰富。 


                      陈 

你可能感兴趣的:(炕,那个承载着岁月美好的几尺见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