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1月19日纳兰诞辰,故以此篇聊表敬意。

采尺书庐

今日晨起,我突然又很想念我的高中,想念那些满心洋溢着诗情就连灵魂也可以翩翩起舞的日子。想起我前两日写的一段话“大学校园的暮色很美,可想念的最爱的,依旧是我高中校园的晚霞。那些可以从朝阳和暮色中汲取到力量的日子,大概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吧”。

采尺书庐

又想起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同我说:“有机会一定要和你回你的高中看看。”我一时之间很想马上就履行承诺,很想带他去看看园子中每一处留有我美好情思的地方,再向他细细道来在某时某境下的我,在这些地方做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但现在不是最好的时候,该等到来年海棠花开。

采尺书庐

高中时候,我最爱的景是北海的白海棠,最爱的诗词是纳兰的《饮水词》。我总觉着,这两样是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无论再浮躁的心境,也能在他们那里得到熨帖。

下午的时候,我和乔闲谈了一会儿。那位高中时期同我写诗闲谈的朋友,一直是我灵魂的依靠。我向她吐了吐苦水,大意就是,离开高中以后我时常很浮躁,写不出东西,无法再从诗词中获得熨帖与平静,也无法再从春花秋月中获得灵感。她同我说:“慢慢走,慢慢看。浮躁的,不安的,也是我们啊。”

我感到很大的安慰,但到底还是会怀念那些日子。毕竟春花未变,秋月不改,千年前的诗词也依旧保持着原貌,唯一改变的,只有我浮动不安的心。

采尺书庐

是我变了,所以读不懂纳兰词了,但他留给我的感动一直都在。

饮水词

木兰花令 •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采尺书庐

我始终在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子啊,可以有这么干净的灵魂和满腔的柔肠,可以把每一次心碎都揉成诗,可以让每一缕愁绪都如此动人。

到现在,看到惊艳的人,我依旧会想到纳兰的:“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首纳兰词。

偶尔抬头望月,我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的,依旧是纳兰那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成环,夕夕都成玦”。有时产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叹,我总是想起纳兰那句:“背影和灯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采尺书庐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能说,《饮水词》已经渗透进我的生命里。所以,也许不是我读不进纳兰词了。而是我已经融进纳兰词,所以无需再刻意将它拿出来赏玩。

纳兰于我,就像是一个挚友,他承担着我的心事,我分享着他的感动。但到底岁月相隔,时空交错,我总感觉他是遥远的。

直到我高中毕业前夕。有一天晚上我无心学习也不想睡觉,遂拿出手机逛起了贴吧。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帖子,楼主说,首都博物馆里存放着纳兰的墓志铭,并且放出了一张图。

采尺书庐

点开图片的那一瞬间我是震撼的,甚至有点不知身在何处。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怎么了,突然之间我的眼泪就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那天晚上我哭了很久。我很难去形容当时的感受,就好像是觉得两个时空相隔的人终于凭借这一个小小的墓志铭而产生了某种联系。一个那么近又那么远的人,一个我那么欣赏的人,是真实存在过的,我看到了他的痕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墓志铭。

后来,我去博物馆看了纳兰的墓志铭,它就躺在首都博物馆二楼的一个展柜里。就只是一块石头,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平平无奇,却足够我感动。

类似的事情在这之后还发生过一些。我素来有收集各种版本纳兰词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某一个版本的纳兰词中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纳兰手书的扇面。那一瞬间我又因为时空交错而泪目。

采尺书庐

在前段时间,有一个讲述纳兰生平的舞台剧在全国巡演,画面很美,演员的舞台张力很强,一首首纳兰词串联着剧情的发展,让没能去现场的我酸成了一个柠檬精。

坐落在北京的宋庆龄故居,我一直想去瞧一瞧看一看。那本是纳兰家的园子,虽然时过境迁,曾经的渌水亭已经寻不见踪影。但那毕竟是纳兰生活过的地方,也许院子里的两棵合欢树就是见证。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百年过去,纳兰那些幽微曲折的心事,早已散落在历史的风烟里。但那些透过诗词传达出来的力量和感动会一直在。1月19日纳兰诞辰,不胜数语,聊表敬意。

采尺书庐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近代学者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1月19日容若先生诞辰,希望他的心事有人知。

文字来源:不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艫韽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