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补发
离2018年只剩28天,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奋斗”,我终于不得不承认我不属于那类真正为生活“吃苦卖命”的人!
我喜欢随遇而安,喜欢有双休,喜欢朝九晚五,周末约伴K歌,畅聊,撸串,露营、画室、健身房。。。喜欢私下搞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不喜欢加班加点搞不喜欢的工作任务,不喜欢没有双休,不喜欢挤公交,不喜欢在周末时间去参加公司组织的团建。。。
2017年年初制定的计划还是落空了,我说我要买辆车,结果为期3年的驾考培训都过期了我都没挤出时间去练车;我说我要把英语口语练好,结果看了2周的外教老师直播视频就没坚持了;我说我要安分的工作,好好上班,不要冲动行事,结果还是出了岔子。
那么这一年有没有新的收获呢,我觉得还是有的。但走过的坑也是满满的泪。
1、这一年进过哪些坑。得到的教训:换工作,不能只看钱。
这一年进的坑一部分是自己认知不足造成的,一部分是毁在自身的“懒”上!
1年以前我找工作都是在家门口(出租房附近区域)找,一是为了方便,二是不想为了老远的上班地点搬家,嫌麻烦,尤其是大冬天的,又怕迟到又要早起赶车挤公交那种难受真的不想再忍受了。所以很多出了区的工作即使有面试机会我基本拒绝了或者放鸽子了。
现在想起最过意不去的是一家做影视投资的影视公司的hr约了我面谈了3次,很希望我能尽快入职,但因在拱墅区,我在滨江区,面试时我说自己住在西湖区,后来坦白hr姐姐还帮我看房子打了好几次电话,最后我还是去了一家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因为近啊,我走路20几分钟就到了。当然待遇上也没有刺激到太让我愿意搬家过去的动力。人就是这么贪,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
第1个坑自己挖的:由于家近,主要是家近(由于自己的懒忽略了求职公司的环境是否适合自己,没有了解太多对方的信息,信息严重不对称),说什么互联网医疗是大市场,大蛋糕,大趋势都是p话,尽管我是这么跟面试我的产品负责人这么说的。但坑就在这了。这家公司我其实没怎么特地关注,也是想碰碰运气,因为也没有互联网医疗的经验,面试时才知道这家公司旗下有好几个应用,其中一个针对母婴的医疗产品和我之前的母婴社区产品有连接。产品负责人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直接敲定了我,结果进去后发现公司上层并不想做社区类的应用,甚至不想走互联网的路子,于是所在的项目组在3个月后就这么被CEO(PS:他还是大老板的儿子呢)撤掉了,说要转型。
公司是做医疗器械起家的,总部在xx,也有10多年了。公司想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站点地盘,在未来可以分点蛋糕,上层决策与zd合作成实验室,做所谓智能硬件的产品,软件+硬件+大数据这样的流行搭配结合,单产品技术部也有四十号人吧。
第2个坑,我一个搞互联网产品的来给传统型的公司扯互联网运营的话题了。我入职不到一周,产品负责人就要我做一个报告,让我给大家讲讲怎么搞社区。当时才意识到原来还没确定要不要搞社区,但骑虎难下了,我不做也得做,于是第一周还没咋弄清公司项目情况以及熟悉环境,我就要准备一个我的报告。公司每周都会开会,那段时间会议特别多,产品组的讨论会,进度会,公司周会,项目评审会等,玛德,最多的时候,一周5天有7个会议,真是艹蛋了。不过刚开始看在5点下班以及双休的份上还是没有啥抱怨的。
第3个坑:在决策层面,产品负责人没有太多实权。回归正题,在第二周的周几会议来着,我把整理好的有关社区的介绍、作用和玩法及案例,以及能跟现有产品结合的点都一箩筐的放出来了,文字性的东西还是太多,没来的及做PPT,就对着各部分负责人及产品组、CEO开讲了。。。最后的决定是CEO不想烧钱,不走互联网的路子,先将母婴医疗的产品搁置着,但在其他产品里可以增加社区的模块做尝试。最得瑟的一句话是——你介绍的这些案例和数据举例都是互联网型的公司,不适合我们,我们公司没有互联网基因!(现在想想这特么说的有点道理啊,不搞互联网那我特么在这搞啥呢...)
为什么话题还涉及到运营的问题,因为我发现,线上的运营基本没有,公司对几个产品的运营还是几个市场人员在搞,搞些易拉宝去推广,每月整理数据做个汇报,和用户直接接触直接反馈给产品组对产品提出需求。期间产品组人员一起去了2周的合作医院,跟那边的2位主治医生对接需求及沟通软件的使用。
第4个坑:产品负责人并不接受我的任何建议甚至直接干涉我的做法。我对几个应用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在产品组讨论会上并没有太多用,他直接否掉了,也没说啥理由。我想做用户调研工作,设计问卷时,做了一个初版的问卷,结果还处在调整中的问卷就被对方给了一个否定。这时我没忍住直接大声反击道:你行你上啊!
对方没话说走开了。怪我年轻气盛,不过我现在也没后悔过说这话。关于这位30多岁的大叔长着大爷的脸,并没做过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搞过一些传统型的软件项目,在某大学做老师可能也做过一些项目,至于其他背景就不可知了。
第二家公司的坑——我是烂尾接盘侠。老板没钱没资源学人家搞啥互联网。
第二家公司是做出境旅游的公司,也是离住处比较近,骑小黄车慢的话20分钟,快的话10分钟。我面完后技术主管要我第二天就去上班。看路这么近,当时去的时候近30人的团队。
杭州阳春3月的天气,总是多变。结果刚入职第一周,负责运营的就要辞职。和我一起入职的运营上了一周班后又走了,然后过了一个月后,新来的运营总监上了2周又走了,之后陆续招了1个运营总监和1位旅游产品经理(业务方向),之后一个月都辞职了,之后新媒体运营的妹子也辞职了,接连的人员变动,我总感觉哪里不对。
之后果然暴露了问题,见了几个投资人也没见资金进来,老板没啥资金了,想让开发接外包看能不能搞点资金进来。之前的运营也烧了一点钱,但没有太大效果。后来又过了2个月,整个技术部最终被解散了。只留了3位同事做电商运营,说只能撑到年底...
第三家公司的坑——传统土老板搞互联网,忽悠不了投资人,把我和新来的小伙伴们给忽悠了。
说到这家公司那就真的是坑到没话可说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