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逝世。
一代华人巨星就此陨落,享年102岁。
贝聿铭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人们一提到他的建筑作品,至今都赞叹不已。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有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日本美秀美术馆、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波士顿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他享誉世界,却始终说:“我是苏州人。”
01
苏州名门,百年望族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
他在苏州狮子林里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律铭)
10岁时,因父亲贝祖诒工作调动,贝聿铭搬到上海。但每年暑假,他都会回到苏州的祖父家。
青少年时期,贝聿铭穿梭在狮子林、西花桥巷,假山中的山洞、池塘、石桥、瀑布,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建筑印迹,为他的建筑生涯做了很好的职业启蒙。
苏州的古典与上海的现代,促成了贝聿铭建筑梦想的开始。
一个人年少时期的所见所闻,对树立自己的梦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是苏州的名门望族之后,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后代分支中,曾出现过“金融世家”和“颜料大王”,家族长盛不衰。
而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是贝氏家族子孙中最负盛名的,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以及中央银行总裁,曾被誉为“汇兑奇才”。
中国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
贝氏家族绵延十几代的辉煌,主要得益于其“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教与优良的家族文化。
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他们修建狮子林、设立祠堂,开班幼稚园,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真正做到了富而不骄,乐善好施。
深厚的家族文化和优渥的家庭条件,给了贝聿铭成长的沃土。
02
夫唱妇随,天作之和
1935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贝聿铭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收获了完美的爱情。
1938年暑期,贝聿铭去纽约玩。某天,他去中央火车站接一位朋友,在喧嚣的人潮中,一眼看到一位清新秀丽的中国姑娘。
贝聿铭忍不住大献殷勤,当得知姑娘要去波士顿卫斯理学院读书时,他热情提出开车送姑娘去波士顿。姑娘矜持的拒绝了。
然而当天因为飓风,姑娘乘坐的火车耽搁了。贝聿铭立刻打电话求约会,一段爱情故事就此展开,也开启了一生的夫妻缘分。
那个姑娘就是卢爱玲,卢艾琳、陆书华、Ellien Loo,这些名字都是指同一个人。
妻子卢爱玲同样出身于名门望族,同样学习建筑专业。
两个人的家庭和教育背景、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完全契合,迅速坠入爱河。
“门当户对”的两人,于1942年,也就是卢爱玲大学毕业后的第5天,举行了婚礼。
婚后,夫妻二人继续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做起了同学。
在生下大儿子定中后,卢爱玲放弃了学业,专心做一位母亲,同时兼任贝聿铭最亲密的顾问、助手、知己以及贝聿铭的设计批判者。
卢爱玲虽然没有像同时代的林徽因那样,成为女性建筑师。但是她成就了贝聿铭,培养几个孩子成才,辅佐丈夫的事业。
儿子贝礼中曾这样评价母亲卢爱玲:
我的母亲是异常优雅、异常知性的一位女性。她不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直率对我父亲的工作很有帮助的。
她有极好的品位,也总能将自身的好恶传达给父亲。她给了父亲极大的信念和支撑。我父亲异常信赖我母亲的眼光。
他们互相尊敬,十分恩爱,同时也都很有幽默感。我敢说,他们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有人说,一个男人的品位在于选择妻子,选择了什么样的妻子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也就决定了你将来的事业成就。
娶一个好女人,就能赋予一个男人良好的心情,让他轻装上阵,只有家庭和睦,心态健康,爱情才能在事业上助人成功。
03
重视教育,诗书传家
虽辗转世界各地,但贝聿铭始终心系故土。
贝聿铭的长子名为贝定中、次子贝建中和三子贝礼中。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贝聿铭原本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志向,他告诉儿子们:建筑师是一种老年人的职业,只有到了四五十岁,才能取得成绩。
但3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本科学了物理,研究生时转学了建筑;贝礼中在哈佛大学念的是设计。
1990年,他和儿子贝礼中还因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获得“洛杉矶美化奖”。
他的小女儿的名字为贝莲,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也非常出色。
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有一位热爱自己事业的父亲,一位优雅慈善的母亲,和睦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更懂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04
贵族精神,追求极致
在贝聿铭老先生102年的传奇人生里,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
他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这种在一个热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孩子学习。
在人的一生当中,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职业选择,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
从小深受苏州园林的感染,后随父亲前往上海后,被正在修建的上海国际饭店吸引。
听人说,这栋建筑要造二十多层,贝聿铭感到很吃惊,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几乎是没有高楼的。
贝聿铭觉得,建筑——很值得研究一下!
1935年,高中毕业的贝聿铭,踌躇满志地远渡重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
然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建筑专业,初到美国学习建筑的贝聿铭没有任何绘画功底。
老师在看了贝聿铭最初的绘图作品后,摇着脑袋劝贝聿铭说,“你还是换个专业吧!”
但贝聿铭对建筑梦想,不肯轻易放手。他加倍的刻苦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阅读资料、练习绘图,恨不得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全都用来学习。
后来他跟随最好的建筑大师深造,逐渐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并且凭借几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筑,从一名普通建筑师跻身建筑界名流。
1964年,时年47岁的贝聿铭,以他的风度、优雅、高效率,从多名世界顶级建筑师种脱颖而出,被肯尼迪遗孀杰奎琳赏识,邀请他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成以前,曾被人预测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丑陋的建筑”。
然而他对自己的设计有笃定和耐心,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1918年,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开幕后,人们才发现它的精妙之处。
凭借这座“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贝聿铭为自己赢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勋奖章。
而众所周知,曾引起法国公愤的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则让他在世界级的建筑领域,享有盛誉。
以前的争议和羞辱,都被人遗忘了。如今玻璃金字塔和卢浮宫早已融为一体,成为了法国新的象征。
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品质,少不了超前的专业理念,更少不了对自己的笃定和对工作的耐心。
05
回首贝聿铭先生一生的辉煌成就,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学到其中一二,他的一生就不会太差。
一是有良好的家庭文化教养,奠定一生的贵族精神;
二是父母重视教育,从小眼界开阔,确定自己的职业追求;
三是青年时期一见钟情,找到情投意合,门当户对的伴侣;
四是妻贤子孝,家庭和睦,追求事业没有后顾之忧;
五是从默默无闻走到行业名流的路上,不断有贵人相助;
六是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身体安康,长寿百年。
感谢贝聿铭老先生的一生带给我们的启发。
谨以此文,送别贝聿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