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国的气质》分享-秋瑾:洒去犹能化碧涛

01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面对专制暴政,应该怎么办?这是一百多年前,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艰难的问题。在论及公元前1600年的武王伐纣时,孔子曾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式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充分肯定了汤武革命的正义性。美国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在上帝的神坛上发誓,永远和一切控制人类精神的暴政势不两立。100年前,武昌城里一场仓促的起义,竟摧枯拉朽地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看似一个奇迹,往前延溯,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志士的生命铺就,这其中就有一位卓异女性的身影秋瑾。

在女性还普遍被幽闭在深闺,男性还昏沉未醒的时候,秋瑾以一弱女子之身,却能越海穿洋,留学异邦,奔走于社会,力图救国家于危亡,矢志不渝,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怎样的胆识、担当和胸襟?但100年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对她作为女性未能恪尽家庭职责的种种苛责,有些甚至假其子女之名而为之。当年针对有人在孙中山逝世后对其进行攻击,鲁迅曾撰文:“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对于秋瑾,这句话大约也同样适用吧


秋瑾,原名秋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鉴湖女侠。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志士。
1877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幼小时即天资颖慧,过目成诵。及长,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1896年,与王廷钧成婚。婚后秋瑾诞下一子一女。因为王乃纨绔子弟,导致夫妻生活不睦。
1904年,秋瑾脱离家庭,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社团活动,并结识众多革命志士。
1905年,秋瑾毅然回国,决定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归国后的秋瑾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浔溪女校、大通师范学堂,并创办《中国女报》。
1907年,秋瑾和徐锡麟相约在皖、浙共同起义。7月6日,徐锡麟起义失败。闻讯后的秋瑾拒绝避走,并写信给友人徐蕴华说:“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1907年7月15日,秋瑾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民国的气质》分享-秋瑾:洒去犹能化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