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智慧,始于记忆 -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认知天性》,本书内容浓缩了11位心理学家10年的研究成果,由认知科学家亨利·罗迪格、马克·麦克丹尼尔和故事作家彼得·布朗合作完成。

如何才能学习好?相信是每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会问过的问题。从小到大班级里的同学似乎永远都有那么一个人,学习轻轻松松成绩却很好,反之也有那么几个同学很努力却每次成绩都平平。我也曾经琢磨过这个现象后面的原因,当时给自己的解释是——这些学霸有意无意的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方法,而那些很努力的同学只是低层次的用功。至于那高效学习的方法是什么?低层次用功具体又是指什么行为?当时零零散散意识到一些但如今这两个问题答案我都在书中找到了最新的科学解释。


    首先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习这个过程。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2步,第一步:输入新知识,大脑将感知到的东西转换为化学或生物电形式的变化形成短期记忆。第二步:对新知识的巩固,联想和练习,会让大脑对短期记忆进行再整理,转化为长期记忆。所谓短期记忆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是数量最多最不牢固的记忆,而长期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甚至神经元相互之间建立起了神经轨道。我们职场上常评价的某个人能力强,本质上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长期记忆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高效学习的关键就在于——降低大脑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的损耗。艾宾浩斯曲线的结论是残酷的,我们学习一个知识点 20分钟后只有58.2%的留存率,1h后是44.2%,8h后是35.8%,24h后则是33.7%,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及时将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的话那么就是无效学习。


      现在我们来看那些是低层次努力的行为,简言之就是一直把功夫花在了重复学习的第一步输入上,而忽视了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化。像五颜六色的荧光笔,下划线反复阅读和七天六夜集训营等行为都是如此。一方面人们顽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复就能学得更好,认为这些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练习,练习,再练习”的明显收效再次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好处。但是,科学家们把习得技能阶段的这种成绩称为“暂时的优势”这只会给我们“我已经记住了的假象"。

那些学习轻松但成绩又很好的学霸们做对了什么呢?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合意困难”。举个例子,阅读正常字体排版的文章和字体模糊的文章哪个学习效率高?大多数人认为是前者,但事实是,当页面文本稍有模糊,或是字体略微有些难以辨认时,人们能更好地回忆起文章内容。

这个现象,认知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合意困难”即合乎心意的困难、适度的困难,一般指在学习中设置一些有益困难,增加合理的难度,能让学习效果更准确、持久。

这是因为阅读的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多下的那得番功夫加强了人们对资料的理解与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我们就学得越扎实。所以结论就是即使那些学霸,他们的学习也并没有我们看起来那么轻松,他们的学习路径是符合“合意困难”这个标准的。书中介绍了几种高效学习的方法,1、主动给自己做小测验。2、学习之间主动留出小间隔3、穿插不同的学习内容4、看答案前先努力思考一下。5、提前翻翻目录找个感兴趣的问题6、联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尝试去构建知识体系。


这些技巧都是有助于我们巩固新知识促进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让我印象很深刻是我高中一学霸同学——心态上是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作业和试卷,他从来没好好写过都是上交前抄,但他的每一门成绩都是接近满分,就英语菜。有段时间我经常向他请教学习的诀窍,现在回想起来他告诉我的很多学习方式都是符合书中的研究结果的。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坐位置上发呆,他自己的解释是在思考自己的问题,会尝试把每天听课学的内容和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起来然后打包储存。毫无疑问将新学到的知识和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链接是巩固新接受知识的好方式,当然他这样的学习方式和他之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比如化学这门学科,他初中就在化学老师指导和自己的兴趣驱动下把很多实验都做过了,只能说每种学习方式的养成都有它的生成路径,就像书中的很多结论相信我们只要抓住一两个刻意去培养以后也都会成为我们默认的学习方式。

金句摘抄

重要的学问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或者说基本都是如此。你会遭遇挫折,这是努力的标志,不代表失败。挫折伴随着奋斗,而奋斗可以积累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会改变你的大脑,创建新的连接,建立心智模型,扩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控制,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困难会因此变得有价值。

认知学习分为6个层次:获取知识(最基础的层次),发展出对基础事实与概念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够分析概念与关系来进行推理,能够以新方式综合知识与概念,以及最高层次的能够运用所学评估观点与概念,基于证据和客观标准进行判断。

要想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解释文章需要你从记忆中回忆要点,把它们组织成自己的语言,并解释为何这些才是要点——它们和大的主题是什么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千智慧,始于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