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自我,方可看清世界——读《天朝的崩溃》

天朝的崩溃,一个“天朝”看出了清朝的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而“崩溃”是对自谓天朝的清政府怒其不争。本书的小标题为鸦片战争再研究,作为历史学家的茅海建努力借助各种历史资料,从人物命运和历史现象两个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正如作者所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在于提供错误及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只有明白的看清了过去,才能清晰的预见未来,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他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命运与天朝思维紧紧相连。本书从琦善是否是卖国贼说起,作者通过各种可查询的历史资料证实琦善卖国这一说法不成立。为什么会有这样定论,这和封建社会“忠奸”理论有关,妥协即投降即卖国,抵抗即忠诚即爱国。最重要的还有就是当时的天朝思想,鸦片战争之前,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的发展,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外来之物想要进入中国,须得经过中华文明强韧且持久的改造,化外来为内在,才能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皇帝作为天子,代表天统治地上的一切,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16世纪至康熙时期,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虽然在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确确实实是落后了。但这种傲视“四夷”的天下观念,使得官僚士子们坚信中华文物制度远胜“四夷”,尽管他们在一个事实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西方“船坚炮利”。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参与禁烟及鸦片战争的大臣因为是剿还是抚,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天朝的思维里,剿是显示天朝威仪,抚是惠施恩泽,一切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而本书不仅仅是在探寻他们个人的毁誉,而是从他们参与禁烟或鸦片战争行为背后的事理。战争失败之后,无论从国家还是到个人,并没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包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没有真正的去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有建设性的改革方案,看不清真正的历史使命和民族前程。鸦片战争给中国提出的使命是近代化,偏离这一轨道,就不可能真正的“制夷”。战争的结局很残酷,朝廷还是无所作为,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

强国先强军,强军必有先进武器。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各国始终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放在最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清朝统治者们还沉浸在天朝之井中不自知。工业革命的成功,让英国提前进入工业时代,无论经济、军事都得到飞速发展。而清廷没有看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固步自封。所以,当英军已进入火器时代时,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因为没有革新,有些鸟枪甚至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再加上政府内部的腐败,偷工减料,关天培督放在虎门炮台的火炮,在试放时有的就已炸裂。这样的武器装备怎能在近代战争中取胜。

值得注意的是,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也遇到了与清朝同样的麻烦,当时掌权的德川幕府选择的是妥协,也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十多项不平等条约,除了没有战争之外,一切遭遇和中国鸦片战争无异。但不同的是,战舰的威胁让日本民族觉醒,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进行了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改革的成功,让日本迅速强大起来,甚至反过来与清朝谋求订立条约,并且还真的享受到了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的各种优惠。但清朝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而从天朝的迷梦中醒来,而是依然如故,像一切都未发生。

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清末,一批批革命党人用他们从西方学到的新思想,新技术,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的浪潮,思想的觉醒,为中国注入了新的血液,一场救国运动由此拉开。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它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只有跳出自我,方能看清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固步自封,只能裹足不前。开放沿海城市、加入WTO,组织创立上合组织,重启丝绸之路,新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经过几十年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使得中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军事上,都位居世界前列。近期的台湾问题,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强大,西方列强想以此要挟中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包括我们个人,如果不读书学习,也会让我们的思维固化,跟不上日新月异变化中的社会,跟不上就会被抛弃。

你可能感兴趣的:(跳出自我,方可看清世界——读《天朝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