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答友人
曲赣江

远离平台的鼓噪,是不想自己沉沦,在谬赞相互捧杀中墮落。

打动心灵的文字,朴素,乍看不招眼,细读则如好的速描,构图、造影之间,把握住了形准。这需要沉淀,细心观察,推敲、提炼。比如张承志的《黑骏马》写马,汪曾祺写庭院葡萄的中通外直,莫言写高粱地里太阳照在皮肤上的光泽,孙犁写白洋淀的苇子等,这些细节上的精准描摹,让物质在文字上有了生活中的质感,让整场叙事鲜活生动,耐琢磨,耐寻味。名著阅读在创作的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种直白表述读了什么内容,一种则融会贯通,吸收揉入文字创作,初期会有刻意的痕迹,圆润吸收后则形成个性特征。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即说这个过程。

真正抵达的文字,是白话,但白话如何组合,形成撼动心灵的篇幅,需要反复比较推敲,又符合日常生活逻辑,才能真正抵达读者心底。网文大多是浮躁的,缺乏如编筐选竹剖篾编成品后的烘烤定型,这样的文字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如聊天说了就忘了。同样,喧哗的网络交流,貌似认真,近于一群巷堂里弄厨房烧菜,终究烹饪不出大酒店的美味佳肴,只是满足基本饮食,而不是从配菜选料刀工火头调味先后,从色香味上精益求精,让普通寻常可见材料加工成赏心悦目的美味佳肴。人只愿享受美食,疏于探究厨子的用心和厨艺的养成。

从这一点上而言,创作是作者一个人的独旅,只有把自己的深切生活体验与细致观察,切入进文字,通过炼词达意的表述,才能创作出喜闻乐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字和文学人物。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琢磨雕琢的过程,是一个人孤独的自白与救赎,从没有人能挣脱,所以海明威呑枪饮弹而死,巴尔扎克因潦倒拮据才能写出欧也妮.葛朗台的守财奴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