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碰碰收集TED精彩演讲:何为快乐(1)(2)(3)(4)(5) (2013-06-16 22:38:44)2019-05-05

为碰碰收集TED精彩演讲:何为快乐(1)(2)(3)(4)(5)


(2013-06-16 22:38:44)

果然出师不利,当我将精心编辑的资料打印成文字交予碰阅读时,他没有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无疑,每天繁忙的学生生活了使得他的心情一直处于“因为累,我不快乐”的状态。为此,我不气馁,将以极好的耐力推荐他阅读《何为快乐》系列专辑:

认知研究者南茜·埃特考夫这样看待幸福-我们努力实现并累加幸福,幸福如何被现实所束缚以及幸福对人体产生的奇妙效果

何为快乐(1)何为快乐:城市视角与乡村视角by 小饭

世上总是存在着很多的机缘巧合。目前正在厦门大学德语系就读的小饭,刚刚结束充实的暑假,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颠簸流离了一个月,又紧接着在一个物质匮乏的乡村发呆了半个月,最后回到熟悉的校园。当回归不费力便能完全掌控的校园生活时,小饭顿时感到偌大的幸福感迎面涌来。在享受的同时,笃信“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她,认真研习了心理学家南茜·埃特考夫(Nancy Etcoff)关于快乐的演讲,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成功的TED演讲,也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机会,她将此看作是生命中的一次顺风顺水、称心如意。

大都市和农村,这两个地方不管在任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物质层面尤为突出。它给人的视觉带来最初的冲击,也往往成为人适应能力的最大破坏力。但实际上,再大的差异与人的物质需求也没有关系,城市只是在农村基本生活品满足的前提下,全方面把物质从低级提升到高级。这个过程很难说有尽头。随着社会向全球化、商业化发展,文化概念崛起要为一切冠名,获取利润再也不像以往那样简单,人们陷入了创造、攫取、消费物质产品的狂热中,争分夺秒,无暇他顾。

对于农村而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产资料等许多限制,他们没有太多空间去追求更多元的物质享受,拥有的时间好像也比城市人多了一倍,时间单位从秒延长到小时、天,甚至月。所以在精神生活本来就匮乏的情况下,城市人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物质而不断地忽视、抛弃已经拥有的幸福,而农村人因为有充足的时间串门、交谈、散步、赏夜,反而得以让自己在日常生活里继续拥有一份平实的快乐。

南茜·埃特考夫是哈佛医学院的讲师,马萨诸塞综合医院“审美与生存”项目的负责人。作为一个女心理学家,她关注快乐、关注美丽、关注时尚,并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解,就快乐作了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得出了很有趣的结论。

埃特考夫在演讲中提出了“需求系统”的概念。有欲望不是坏事,但过分地追求则让我们在背负压力的同时一步步“失去”自己所拥有的。这种“失去”指的是自我遗忘自我放弃,就像拿起一件旧衣服时,也许现在你只会厌恶它的破旧,而早忘了当初穿上它的喜悦之情。在大脑中,控制欲望的区域比产生快乐感的区域更加靠近中心位置。所以变得贪婪比专注要容易很多。

她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的情感体系分为积极(情绪)系统和消极(情绪)系统。消极系统对刺激非常敏感,它是身体的哨兵,为了防止我们遇到危险。研究还发现,人们对失去的厌恶比对获得的喜悦更加强烈。这都导致了人们非常容易被消极情绪所控制。而且,情绪不只是一种情感,它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记性、决断、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

事实上,当我们在为前途、金钱、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偶尔的坎坷也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一句话代表了一个时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忙碌的现代人将自己轻易交给了消极情绪掌控,无时不刻不在用“灰暗、憋闷、苦涩、噪杂、郁闷”这样的字眼堵住自己的眼鼻口耳心,从而失去了发现快乐的能力。

曾经看过一个短片,讲的是一个停车员修,在给每一个顾客盖章时,都会说上一些鼓励赞美的话,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都显得非常开心。从此以后,无数的人们涌来这个小小的停车库,排上很久的队,只为了听到他的一句赞美。其实停车员说的也是很普通的话语,甚至朴实,巧舌如簧者一定能说的比他更好。修只是很擅长发现人们身上的优点,用最真诚的口吻说着:你真的太棒了!你真漂亮!

为什么我们的快乐,一定要建立在被别人承认的基础上呢?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一再被提醒美好的存在?

埃特考夫认为,快乐需要用热情、爱、被尊重、探险来激发,而当我们用物质把自己精心包裹得严严实实,又怎能感受到那些最平实的感动?也许只是在急匆匆的上班路途中有意识地停下一秒,也许只是在工作劳累时停下来散散步,平下心来静静地感受这个随呼吸起伏的世界,你就是此时此刻世上的一个幸福人。你的生活不在艰险莫测的未来,而是在自己的掌控中,在和平安宁的现在。想到这,又怎么不会生出一种对生命的喜悦与感激?

特在此向大家推荐埃特考夫的演讲,并且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快乐生活的人。

TED.com: Nancy Etcoff on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happiness

何为快乐(2)马丁•赛利格曼谈论积极心理学


幸福奥秘:积极的心理学 ByTEDtoChina• Jan 9th, 2009 • Category:href="http://www.tedtochina.com/category/today_s_tedtalk/1/">何为快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林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在1997年就任APA主席后,他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一思想,在这之后,积极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心理学理论。赛林格曼也创立了一家叫做Reflective Happiness, LLC的公司,推广各类积极心理学的产品,例如书籍、培训、测试、在线测试等等各类服务。

赛林格曼是2004年TED大会的演讲者之一,他回顾了心理学的发展,并指出为何积极心理学为何应运而生。他也在演讲中指出了三种境界的幸福生活:“第一种是快乐的生活(pleasant life),你在其中拥有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第二种是参与的生活(life of engagement),当你工作、哺育、恋爱、休闲时,你觉得时间停止,亚里士多德说的就是这种生活。第三种是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

本文是赛林格曼演讲的完整汉译,由红猪(专栏链接)翻译,原文首发于科学松鼠会网站。

TED演讲汉译系列:《积极的心理学,积极的人生》

我在美国心理学会当主席的时候,电视台的人想要教我如何面对媒体。我在CNN做了一期节目,我在节目里说的话可以概括今天要讲的主题:我们应当保持乐观的第十一个理由。Discover的编辑告诉了我们前十个,我来告诉各位第十一个。

CNN的人来找我,对我说:“Seligman教授,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心理学的现状?我们想要知道一下您的看法。”我说“那好啊。”他们说:“但有一点,这可是CNN,您只能说一句警句。”

“那么,我可以说几个字呢?”

“一个。”

摄像开拍,主持人问:Seligman教授,心理学的现状如何?

我:好。

主持人:卡,卡,这可不行,您得把警句说长点。

我:这次能说几个字?

主持人:嗯,两个吧……Seligman博士,心理学的现状如何?

我:不好。

主持人:我跟您说博士,我们知道您对我们这种媒体不适应,您还是说句真正的警句吧,这次可以说三个字……Seligman教授,心理学的现状如何?

我:不够好。

这就是我要说的。我想谈谈心理学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在未来十年里如何可能变得足够好?同时我也想谈谈技术、娱乐和设计,因为我觉得这几项活动的现状和心理学的现状十分相似。

· 心理学的现状

好了,我为什么说心理学的现状还好呢?因为过去六十多年里,心理学建立起了一个疾病模型。十年之前,我在飞机上向邻座进行自我介绍,说到我是干什么的时候,他们就退避三舍,因为他们觉得心理学的目标就是发现你哪里出了问题,并找出谁是疯子。现在,当我说到我是干什么的时候,人们却对我趋之若鹜。国家卫生研究所对心理研究投入了300亿,这些投入产生了什么效果呢?六十年前,所有的失调都无法治疗。而现在,十四种失调能够治疗,其中的两种能够治愈。另外一方面,我们发展出了一种科学,一种关于精神疾病的科学。我们现在能够对模糊的疾病类别进行精确测量,比如抑郁症和酒精依赖。我们提出了精神疾病的分类,还能够理解精神疾病的前因后果。我们能追踪一个人群的变化,比如在基因上对精神分裂症易感的人群,并找出基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我们能够用实验方法分离出导致精神疾病的变量。最好的是成就,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明了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其结果就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在过去六十年的发展,能让痛苦者减轻痛苦。我觉得这很棒,我为此感到骄傲。

那么,心理学的现状不好在什么地方呢?上述发展产生了三个后果:第一个和道德有关,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把人看作罪犯和病人。我们一度认为人在疾病面前无能为力,忘记了人们还可以做选择、做决定,并承担责任。这是第一个代价。第二个代价,是我们忽略了在座的诸位。我们忽略了对正常人生活的改善,忽略了如何让比较正常的人们过得更快乐、更充实、更有成就。“天才”成了一个肮脏的字眼,没人去研究天才了。疾病模型存在的第三问题,是我们急于帮助困于疾患的人,急于修补损伤,我们从没想过怎样才能人们变得更快乐,怎样进行积极干预。这些就是不好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Nancy Etcoff,Dan Gilbert和我会去研究我称作“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这个领域。

·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有三个目标:一是心理学不仅要关注人的弱点,同样要关注人的长处;二是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如何修复损伤,还要关注如何给人力量;三是心理学不仅要让普通人生活得充实,还要让有天赋的人获得成就。在过去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一门新科学的诞生,一门让生活值得一过的科学,那就是积极心理学。我们发现,不同形式的幸福感原来是可以测量的。各位有空可以去上一下authentichappiness.org,做一下整套幸福感量表,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在积极情绪、幸福感、和涌动体验(flow)方面的得分,并和其他数万人进行对比。我们提出了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相反的标准。我们发现,积极状态中的因果关系是可以加以确定的、幸福感是由左右脑半球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我的一生都在帮助痛苦的人,我一度想知道痛苦的人和其他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大约六年之前,我开始探索非常幸福的人和其他人之间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他们并没有特别虔诚、身材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富有,他们和别人不同的一点,是他们特别合群。他们不会在周六早晨去参加研讨会(众笑),他们不花时间独处,其中的每一个都处在一段恋情中,每一个都很多朋友。但是,注意了,这只是相关数据,不是因果关系。而且他们的幸福都是好莱坞式的幸福,即开怀大笑式的幸福。我待会就会告诉你们,这是不够的。人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已经发现了一百二十来种号称能使人幸福的干预手段。我们做了一番研究,试图确定何种手段能使人获得持续的幸福。除了把病人治好、让痛苦的人不再痛苦之外,心理学还应该具有使人幸福的目标。

· 三种境界的幸福生活

我不大用“幸福”这个词,我觉得该把它替换成适合提问解答的术语。在我看来,总共存在三种不同的幸福生活。第一种是快乐的生活(pleasant life),你在其中拥有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第二种是参与的生活(life of engagement),当你工作、哺育、恋爱、休闲时,你觉得时间停止,亚里士多德说的就是这种生活。第三种是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我想分别谈谈这三种生活,谈谈我们对它们知道些什么。

第一种是快乐的生活。你在这种生活里尽量找乐子,获取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为此你需要掌握增加快乐的技巧。然而快乐的生活有三点缺陷,这就是为什么积极心理学不是快乐学、不只研究如何取乐。第一点缺陷:快乐的生活,也就是对积极情绪的体验,看来是可以遗传的。就快乐而言,遗传起了百分之五十的作用,并且快乐的状态很难更改。第二点缺陷:人们很快会对积极情绪产生适应。快乐就像法国香草冰淇淋,第一次品尝是百分之百的美味,六次之后,滋味全无。第三点缺陷就是我刚才说的难以更改了。

下面就要谈谈第二种幸福生活了。我想说说我朋友Len。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是积极情绪,不仅仅是寻欢作乐。三十岁的时候,Len在生活中的三个领域中的两个非常成功。第一个领域是工作,他是个期权交易商,二十五岁时就已经身价百万,还拥有自己的期权交易公司。第二个领域是玩乐,他是位全国桥牌冠军。但在第三个领域,也就是爱情方面,Len却一败涂地。原因在于Len是个缺乏激情的人(底下的科学家发出会意的笑声),性格很内向。Len和美国女性约会时,对方都会说他没意思,说他没有积极情绪,还叫他滚蛋。Len很有钱,请得起最好的心理医生,医生花了五年时间,试图发掘将积极情绪压抑在他心底的性创伤,但结果什么性创伤都没有找到。Len在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ivity)方面处于人群中的末百分之五。我们能说Len不幸福吗?我认为不能。我觉得在我认识的人当中,Len属于最幸福的那群。这是因为Len和各位一样,很擅于获得涌动体验。他早上九点去美国证券交易所上班时,就觉得时间停止了;桥牌巡回赛开始时,他同样觉得时间停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涌动”了。涌动和快乐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快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快乐;可是Len昨天跟我说,在涌动体验中,你什么都感觉不到,你觉得时间停止,心无旁鹜,而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好生活”的特征。获得涌动的诀窍,就是了解你自己还有什么未被发挥的长处。在我们的网站上还有个量表,能测量你在五个方面的长处。知道结果之后,你就可以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以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长处。重新设计的方面包括工作、恋爱、玩乐、交友、和哺育。你从中获得的好处并非欢笑,而是获得更大的专注。

好了。第一条路径是积极情绪,第二条路径是涌动体验。第三条路径呢,就是意义了,这是幸福感中最可敬的方面。意义和涌动有相似之处,它包含了几点要素:了解你的长处在哪里;使用你的长处,投身于超出个人的事业。

· 有效的积极干预方法

刚才谈了三种生活:快乐的生活,参与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目前研究的问题是:有没有什么东西能持续改变这三种生活?答案看来是肯定的,下面我就给各位看几个例子。我们的研究很严格,用的方法和药物测试相同。我们对被试进行了随机分配,对安慰剂效应进行了控制,对不同的干预方式进行了长期研究。

我们发现了几种有效的干预方法:当我们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的生活时,我们发现,有效的方法是运用留意技巧(mindfulness skills)和品位技巧(savoring skills)来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一天。我们可以证明,被试生活中的快乐感确实增强了。

另一种干预方法是感恩拜访(Gratitude visit),希望各位能跟我一起做:闭上双眼,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造成巨大转变、使你的人生得到改善、而你又没有认真感谢过的那个人,必须是个仍然健在的人。好了,现在请睁眼,相信各位心目中都有这样一个人吧。诸位的任务是给那个人写一封300字的感谢信,然后给对方打个电话,问他你能否登门拜访,别告诉他原因,见面时,你对他念出这封信,在场的人都会感动到哭。一周后、一个月、三个月之后,双方都变得更快乐、不再抑郁了。

还有一种干预方法是长处约会(strengths date),我们让伴侣说出各自的长处,接着我们设计一个晚间约会,让他们各自的长处都能在其中得到施展,我们发现,这样的约会能让双方的关系变得牢固。

“快乐对慈善”(Fun vs Philanthropy)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在座各位不大适用,因为你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投身慈善了。而我教的本科生和我的委托人还不了解这点,于是我让他们做些协助他人的事,再做些快乐的事,然后比较两种活动后的感受,他们发现,取乐所获得的乐趣很快消退,但帮助他们所获得的乐趣持续了下去。

积极干预的例子说到这里。下面我们谈谈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我们想知道对快乐、参与、和意义的追求各自在生活满意度中起到什么作用,于是我们对上千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我们发现,对快乐的追求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对意义的追求起的作用最大。对参与的追求同样起很大作用。当你对某事有参与感,也获得了意义感,快乐就如锦上添花。如果你在生活中同时获得了三者,你就拥有了充实的人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果你没有获得三者,你的人生就是空虚的,那么整体就小于部分之和了。在企业中,生产效率是否是参与、意义、和快乐的函数?同样,健康是否是三者的函数?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 设计、技术和娱乐能增强全世界人类的幸福感

Chirs说,最后演讲的人能对他听到的内容做一番总结,很高兴我能有这个机会。在我看来,心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技术、娱乐、以及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我们都知道,技术、娱乐、和设计可以用作毁灭性目的。我们还知道,三者能用来减轻痛苦。顺便说一句,减轻痛苦和建立幸福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三十年前,我刚做治疗师,那时候,我觉得只要能让病人不再抑郁、不再焦虑、不再愤怒,那么,我就能使他们幸福。事实并非如此,最佳疗效是让病人归零,他们的内心变得空虚。我后来发现,获得幸福生活的技巧,也就是获得快乐、参与、和意义的技巧,与减轻病患痛苦的技巧并不相同。我相信,技术、娱乐、和设计方面也是一样。人类社会的这三种动力能用来增加幸福感,增加积极情绪,人们也确实在这样使用它们。然而,如果各位像我这样分析幸福,不仅仅着眼于快乐,同时也看到涌动体验和意义感,那么设计、技术、和娱乐也能用来增强生活中的这两个方面。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保持乐观的第十一个理由,就是我相信,设计、技术和娱乐能增强全世界人类的幸福感。如果技术能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能帮助人们获得快乐的生活、参与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那么,它就是足够好的。如果娱乐也能起到这三个作用,那么,它就是足够好的。如果设计能起到这三个作用,那么,它就是足够好的。谢谢各位.

何为快乐(3)唐诺德·诺曼:设计使人快乐的3种方式


今天的演讲人是唐纳德·A·诺曼(DonaldA.Norman),他的博士背景是工程学和社会科学,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具有极高的荣誉。他是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加州大学名誉教授,NielsenNormanGroup(帮助企业设计制造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的商务咨询公司)的发起人之一。1999年,他被Upside杂志提名为世界100精英之一。Norman博士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和研究报告。他的作品有13本之多,并被翻译成12种语言。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以及2009年出版的《未来产品的设计》。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感觉更好,比如清晨在林间散步时的一个深呼吸,阳光下静静流淌过五彩鹅卵石的小溪,光线穿过微暗的窗户投下的一道明亮光柱,水池里的鱼儿宁静的缓慢游动。所有的这些让我们觉得世界很美好,可我们很难道明原因。而这个由Don Norman带来的演讲,或许能够引领我们去探寻原因,尽管这只是开始。

长久以来,我们对产品设计师的印象就是,独自一人在工作室里埋头创作的艺术家。所做的作品璀璨传世,可是技法并不会传之于众。幸好,这次不仅是由一个设计师更是由一个研究人类学多年的心理学家来担任我们的向导,所以我们一路上不但能看见许多好玩的东西,还可以把设计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

首先由设计美学和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开始,他列举了那些有艺术感但不实用的东西,还有那些实用而美观的东西。在演讲中,Don Norman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好玩,因为设计本来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有趣的东西让你觉得很快乐。

有趣的东西往往会扎堆凑在一起。

有趣的东西让你的潜意识说:哇,我喜欢!但你不知道为什么。

Don Norman研究的方向也许正是那些有趣的东西,那些好的设计怎样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演讲中,他提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不怎么实用但却好看到让他不忍舍弃的PhilippeStarck榨汁机;很多人天天见但从未留意的Google搜索结果的图标;不完美但却可爱至极的MINICooper车等等。他研究的主题是“设计与情感”,这也刚好是Don的网站的名字。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有两种,这两种方式都和情绪有关。焦虑和紧张可以让人集中注意力来做眼前的工作。当你紧张时,注意力会集中,大脑此时沉浸在思考的状态中,能尽快的完成工作。当你快乐时,你很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打扰,但同时思维也灵活多变,跳脱常规,更有创意,遇到问题会去想“我该怎样解决它”。

Don Norman用图片来一一告诉我们,人类所感受的设计作品中,哪些是本能性的设计,哪些是行为层的设计,哪些是反思设计。而正是这三个层面,决定了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出色的设计。

一种是知觉层面的信息。在这一层,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其实是由我们远古祖先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慢慢积累而成的。与之对应的是本能层面的情感。第二层是行为层。行为其实也属于潜意识。那些好的设计,强调可用性,可理解性,目的都是让使用者觉得自己处于控制地位,始终让人感到安心。好的设计知道对方当前在做什么,以及接下来想要做什么。第三个层面就是反思性的。潜意识会悄悄告诉你,这个好或那个不好。好的设计不但让你觉得好玩,还会让你感觉这个设计是有“情感的”。虽然在一个出色设计中,包含了如此之多的细节,以至于你只能去用心感觉而无法一一列举。但正是这样的细节充斥在所有伟大的事物当中,它们是完美产生的条件。

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设计出的东西和真正的用户体验之间有差别?

因为情感在人类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机器的情感则比较简单。表现在设计上,就是技术的部分太过简单,而人的部分太过复杂。因而设计之路是一条荆棘满布的崎岖小径,只有从行为本身,从心理需求本身,而不是从表象出发,才能产生出真正伟大和适用的产品。

何为快乐(4)尼尔·帕斯里查:快乐的3A诀窍

  Rethinking Life将与你一起探讨关乎一个人最本身的话题,在这个专栏中,我们将为你带来有关人生和幸福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记得在去年夏天,我陪我妈在病房做化疗,她脸上总布满了阴霾,话语也沉得让人心疼。那段时日是她生命的谷底,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命就会嚓地一声崩裂,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心也变得坚硬而脆弱。

这时,我们恰好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外国人开了个快乐博客,把每天开心的糗事记录下来,举的例子有“内急,在忍不住之前终于找到了厕所”、“上班迟到,结果发现是星期天”,妈笑得前仰后合的,也开始留心每天那些开心的小事。

  后来才知道,这个博客的主人就是Neil Pasricha。

  在经历了婚姻失败、好友离丧之后,他决定收藏生命中快乐的时刻,而随着博客的成长,他的幸福也被装得满满当当。什么是快乐,很简单,Neil说他的秘诀就是3个A。

  一、态度(ATTITUDE)。生命有起有伏有涨有落,因为生活的导演憎恶墨守成规与循规蹈矩,所以你唯一可以预知的就是生活是不可以被预知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短短的一生我们会经历动人心魄、美得让人无法呼吸的时刻,也会也让人迷茫无助不知所措的的低谷,可能上一秒在天堂憧憬着永恒,下一秒就被抛落到地狱绝望孤独……但你总有两个选择,一是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二则是清理干净心情,扫出阴霾,打开心窗拥抱阳光,向未来出发。

  二、感知(AWARENESS)。大英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去看吧,就好像你从未看到过;去感受吧,好像这是最后一次(to see things as if you’ve never seen them before, to feel things as if you will never feel it again.)这样的感知就是三岁小孩世界,他们总是那么好奇,用雪亮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偌大的世界,每天都用新鲜的视角来打破原有的规则,阳光怎么会是暖的呢?猫儿为什么不长成狗狗的样子?妈妈的手摸起来好舒服……小孩子用手掌触过、目光扫过的地方都是有趣的,永不厌倦。想想我们好久没有耐心地等一朵花开了?好久没有花点时间慢慢地、细细地咀嚼过米饭了,还品得出饭里面甜甜的味道吗?你心中的那个三岁的小孩去哪儿了?

  三、真诚(AUTHENTICITY)。对自己真诚,对他们真诚。做自己、全方位接受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一样”的确有点吓人,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况且生命这么短暂,为什么要花自己的时间来重复别人的生活呢?为什么不追随自己的心,去想去的地方,说想说的话,做一直想做的事情,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爱、感激?做自己的人更真诚、更坦荡、更睿智。

  人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我们有感情有爱还可以表达;我们有绝美的艺术、建筑、诗歌、音乐;我们有发达的科技,并且还在不断地拓展着人类的想象力。生活是多么美好,这个星球上有那么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爱去体验。生命的长度是我们不能掌控的,但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我们倚着对生活的爱认真挖掘。为这些,我们总是感恩,总是好奇,总是真诚。

何为快乐(5)心理免疫:如何撞上快乐

                         心理免疫:如何撞上快乐

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写过一本书专门讲述快乐之道,书名为《撞上快乐》,在2004年TED大会上,吉尔伯特与观众分享了他的一些研究心得。

人体的大脑里头的前额叶皮质拥有一种模拟(simulation)的功能,这点跟飞行员参与模拟飞行很相似。而这一特征跟直立行走、语言一样,是进化的伟大的产物,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吉尔伯特邀请我们做一个实验,试想一下,要是给你两个选择,其一为买彩票中奖,并且是三亿美金的大奖,另一种情况是不幸因为发生车祸而变成残疾了。你会选哪个?相必大家不加思考就会选择前者,尽管我们不一定有那样的切身体验,但是我们的大脑可以把那样的场景模拟出来。而一年之后呢,是彩票中奖的人还是意外致残的人活得更快乐?数据显示,两者的快乐程度几乎等同。

吉尔伯特告诉我们说,人脑的模拟器具有一种“影响力偏见”(impact bias),但事实上,不管你竞选成败与否、考试成功与否、比赛胜败与否,这些都不会对你的快乐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即使是发生了人生当中最重大的创伤,假如那是发生在三个月以前的,那么那件事对于你今日的快乐感几乎不会发生影响。

这是为什么?吉尔伯特说,因为快乐也可以人工合成(Happiness can be synthesized),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免疫的系统(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那是一种通常不为自我所知觉的认知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对世界的看法,进而也让自己活得更好。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人工合成快乐,但是我们却一直以为快乐是一种需要苦苦追寻的东西。

吉尔伯特接着给我们讲述了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吉姆·莱特(Jim Wright),他曾经是众议院主席,后来因为一桩黑幕交易事件被迫下台。但是,几十年后,莱特说,现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得更好,不管是从身体上说,还是从精神上说。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默里斯·比克汉(Moreese Bickham),他是因为一项错误的判决而在监狱里坐了37年的牢,直到他78岁的时候通过DNA检测确认无罪才被释放。出狱后,比克汉说,那是一种极为光彩的体验。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哈里·朗格曼(Harry S Langerman)的,他早年在《纽约时报》读到一篇关于一家汉堡包小店(那是麦当劳兄弟开的店)的故事,看出了潜在的市场,就萌发了开加盟店的事情,问哥哥借钱,被断然拒绝。六个月以后,另一位美国人刚好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并马上行动,于是成为了一时的巨富。

最后一个故事讲的是比特·贝司特(Pete Best),他是甲壳虫乐队早期的一位鼓手,后来因故退出了甲壳虫乐队。1994年的时候,他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的时候说,我现在很幸福,要是那时候留在甲壳虫,我今天还不一定会活得这么快乐呢。

好了,快乐的秘诀是什么?让我们总结一下:

1、积聚财富、权力与威望,然后甩掉这些东西。

2、坐穿牢底

3、帮助别人赚取大笔的金钱

4、千万不要加入甲壳虫乐队

不过大家想必不会对这样的论调报以赞赏的目光,因为我们认为人工合成的快乐的质量比不上自然的快乐。

那么,这两种快乐之间有何区别?

自然的快乐,简单的说就是“在想要某物的时候,得到那样东西”;而人工合成的快乐,则是“在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

为什么人们会鄙视前者?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马上能得出答案。试想一下,要是光顾商场的都是一些天天坐禅念道的和尚,那么这商店岂不是要关门啦,因为和尚通常不需要什么东西啊!

吉尔伯特表示,人工合成的快乐与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快乐的质量是均等的。他跟我们讲述了他做的一个实验,他拿出六幅莫奈的油画(印刷品),让受试者按照个人对画的喜爱程度为其排序。而后受试者被告知说,他们可以在三号和四号之间选择一个带回家。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假如我们叫受试者对同样的六幅画排序,你会发现,原来的三号已经跑到二号的位置上去了,而原来的四号则落到五号的位置上了。“我得到的就是更漂亮的,我得不到的,肯定是很糟糕的。”这就是快乐的人工合成。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样的判断,吉尔伯特又邀请一些健忘症患者做同样的实验。结果显示,健忘症患者也是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即认为自己拿到的那幅画比没拿到的更漂亮,但是他们却是不知道自己已经拿到那幅画了(不要忘记他们患有健忘症,很容易遗忘发生在几分钟以前或半小时前的事情)。

事实表明,自由选择是自然快乐的朋友,但它却是人工合成快乐的敌人。当我们无从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的工作效能是最高的。

最后,吉尔伯特讲到了另一个实验,那是关于让摄影课的学生在两张自己冲印出来的很漂亮的照片之间选择一个自己保留,另一个上交给老师的故事。实验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必须当机立断作出选择,因为老师说上交的照片半小时后就要送往总部。而另一组则有四天时间来选到底保留哪一张照片。结果是后者四天后依然没能作出选择,即使是勉强作出一个选择,对于自己所选也不完全满意,自己也因此而闷闷不乐。而第一组学生则对于自己拿到的照片喜爱有加。

吉尔伯特接着又对一班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同样的实验,让他们自己选:a) 不可逆转的选择;b) 可逆转的选择。结果是66%的学生选择了后者,也就是说选择了痛苦。

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里面写到:

人生中的悲剧与无序之源,似乎皆来源于人们过高地评估某种时局,诚然,某些时局确实更值得人们追求,但是,不管这种追求有多大的合理性,我们都不可因这种痴情的追求而打破谨慎、公正的法则,亦不可破坏我们未来的心境。因为假如我们真的那么做,我们必有一天会忆及当日的愚味,或者是因自己曾经的偏私而感到后悔。

没错,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事物比别的事物更具价值,我们确实应该追求那些价值更高的东西。

但是,假如我们过分看重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时,我们就有可能面临危险。

当我们的追求不是无节制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活得快乐;当我们的追求变得无节制的时候,我们会生活得很痛苦、甚至会去偷窃、伤害他人,甚至是牺牲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当我们的畏惧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的时候,我们会行事谨慎、三思而后行;当我们的畏惧失去节制并无限扩张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鲁莽大意、胆小如鼠。

吉尔伯特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演讲,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期望与担忧在一定程度上都夸大其实,我们自己可以生产出我们所不懈追求的那样东西,假如我们选择去体验真实的话。

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碰碰收集TED精彩演讲:何为快乐(1)(2)(3)(4)(5) (2013-06-16 22:38:44)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