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成为最懂自己的人且乐观自如

这篇文依旧是记录哈佛积极心理学,第六课「乐观主义」。

这篇文读完需要耗时9分钟,如果你对本节课程内容笔记不感兴趣,可直接跳到第四部分看这节课我的一些思考,欢迎讨论交流。

一、核心内容

课程先Review了第五课的重要结论,包括自我暗示的强大影响力、幸福感与物质丰沛程度几乎无关,而是与自尊水平,即自信的程度高低有显著的关系。

然后Tal教授用很大段的时间说明了Mind(信念)的力量。

即如果你认为自己能行,大部分情况下你就真的可以。但需要警惕信念不能代替行动,需要正确看点信念与结果的关系。

信念怎样影响现实?改进方法:创建积极/快乐环境。比如:

①放家人/爱人的照片;

②欣赏美好事物,比如你爱的艺术品、花束等;

③名人名言;

④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让你开心东西、书、音乐、电影等 。

我的理解:这些东西好是好,但看久了就会麻木了。这点Tal教授有提到,你不需要很明显提醒这些东西的存在。只要它在那里,你的潜意识就可意识到,这样积极的环境就能发挥作用。(想到这里我默默滚去改了手机屏保hhh)

面对同样的事实,会有两种不同解释:乐观和悲观。

悲观主义者倾向于将事实的结果普遍化,从事情的失败推出我真不行。

乐观主义者只把失败看做独立的一个事件,反而会从失败的事件中学习使之转化为机遇。

我们往往不接受心理图示(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的不一致性。

不一致时,我们会不舒适,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改变和平衡:

①更新自己的主观想法,去适应客观现实;

②忽视或者逃避现实;

③主动去寻找符合自己理想的现实,而忽略相反的;

④去努力创造新的现实。

乐观不意味着忽略现实,乐观是诠释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的乐观,要区分现实与不现实的乐观主义。

①错误的乐观主义迟早意味着幻灭、愤怒和无望;

②成功的三大要素:乐观、激情、勤奋;

③要面对而非逃避,努力提高幸福基线。

我的理解:对事实的(主观的乐观的)解读:失败是有意义的,但你更要从其他角度诠释它,而不是只看到失败。

乐观的人并不是不经历负面情绪,而是他明白事情未必尽如人意,但可以努力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会好起来,可能过段时间才能看到事情好转,但一切都会过去。

这些负面情绪是暂时的,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需要改变的是非理性的评价,如果是理性的评价,则不需要改变。比如:亲人离世了,应该伤心,压抑伤心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最幸福的人,感受到的痛苦并不比别人少,而是他们对痛苦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他们恢复得更快:这没什么,我可以从痛苦中学到什么,我怎么更快走出来。

错误的自尊公式=实际/期望

无论你经历了多大的喜事或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回归幸福感的均值/基线。

最终,问题落在了幸福均值/基线上。如何提高幸福均值/基线?

①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②正视眼前的困难、能对现状做出客观评估

③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允许自己冒险,不是在恐惧区,而是在你的学习区里,承担失败的风险。处理、解决和直面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幸福均值/基线水平在解决问题而非逃避问题的时候提高了?因为那些处理问题的人,久而久之会有一样或者更多的起伏波折,但是起伏是波动上升的,幸福均值/基线水平会随波动曲线上升。

我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允许自己冒险),而不是逃避问题。因为:

①认知一致,一旦你开始做了,你就会认为自己很有勇气;

②现实的失败没有想象的失败那么痛苦。

认知一致意味着,如果你不采取行动,那么会产生相反效果:你就会认为自己不行。这也会影响自尊心,成功和幸福感。

客观因素对幸福感影响不大,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大。

为什么主观的因素的影响更大?有三个原因:

①自我认知;

真正来自失败的痛苦,远远小于我们想象的样子;

③当发现因失败造成的痛苦比我想象中失败带来的痛苦小得多,我们就更自信了。实际上我们比想象的更有复原能力,这样自尊(幸福均值/基线水平)就提升了。

我的理解:你一旦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一旦你开始做这件事,基于认知一致原理,你就会认为自己是个能干的人;而能干的人更有可能做成一件事,从而形成也给正反馈。

二、感兴趣句子

1、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2、In the depth of winter I finally learned that it was within me  an invincible summer.

在隆冬季节我终于意识到我心中的夏季不可磨灭。——加缪

3、You must never confuse faith that you would prevail in the end which you can never afford to lose with the discipline to confront the most brutal facts of your current reality whatever they might be.

不要把最终胜利的信念和现实的磨炼这两个因素混淆起来,其中前者必不可少,后者无论如何都要接受。——詹姆斯·斯托克代尔

三、名词理解

1、罗森塔尔效应 / 皮克马利翁效应

即自证预言。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2、斯托克代尔悖论

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比如:

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信念千万不可失去

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最残忍的现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我的理解:对长远的未来,你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但是你又必须正视现实的残酷。 

面对世界自然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社会也是这样,许多事情是难以用黑白分明来甄别的。

大事可以有原则、有黑白(比如法律)。但我们面对生活里的很多事情都有自由度和活动空间的,所以世界更应该是一片灰色地带。一味非黑即白的观念,是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表现,容易让自己痛苦纠结。

就像积极和消极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积极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摧残,而有时以退为进也不是一种消极的策略。

要学会用充满悖论的两极看世界。

 四、思考

第六课乐观主义我听的非常漫长,期间为了消化理解和自我反思,断断续续进行了4个小时。我非常感激这节课,这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积极心理学不是“我相信我能做到”,而是“我相信我能做到,所以我加倍努力去做”。

1、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为了降低期望一直暗示自己要悲观主义,要降低所有期望。其实内在逻辑是为了给自己的低自尊找借口和把“不负责”提前抛出的无罪感。

Tal的这种剖析让我无处遁形,直视自己的内心,我需要知道,问题不在于期望的高低,而是期望的正确与否。

错误的预期为前提时,结果现实和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时,一旦失败,就会产生挫败感。挫败感又会使得我更加没有信心,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变成习得性无助——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是一个失败者。

2、我们从小的教育是这样的,如果你要做成某种事,前提是你一定要承受某种痛苦。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上”,“苦难是人生的财富”等等。

但实际上,吃苦和成功并非是因果关系,因为苦痛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

比如说你想要减肥20斤,真正促成你达到这个目标的是你每天管住嘴迈开腿,最终你瘦了20斤。因为做了,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目标,所以你才成功了。

如果按吃苦就能成功的逻辑来说,那么,“我快乐我成功,我思考我成功”这样的逻辑也应该是相通的,比如成功学的一些列书。但是,这些都只是心理安慰罢了,并不是正面失败,而是逃避因果。故意将因转向一些更为简单、容易让人得到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吃苦是简单的,你真想吃苦,有的是机会。但是难的却是在经历苦难和失败后,依然愿意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鸡汤书,却依旧没什么效果。

这些鸡汤,本质上看到了人们对于成功的急切渴望,迎合了焦虑,达到贩卖书籍的目的,却故意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抹去了道路的曲折性。

最后,分享昨天看到KY推文的部分节选作为结尾。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能以更多不同角度、更整合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并拥有着相对来说更为复杂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家Golden Allport曾列出“成熟的人”的5个标准:

1、能够积极但是客观、现实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没有经过美化的滤镜)

2、具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不仅限于婚恋关系)

3、具备常识

4、有幽默感

5、有自洽的一整套生活哲学

我猜,我还正在路上。加油吧~


无需摇摆不定,快来关注【王美丽的日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P6成为最懂自己的人且乐观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