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梁为盼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20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 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I,重述知识」你怎么看待成功

说说你过去认为成功意味着什么,和拆页中解读的成功有什么区别。

过去我认为的成功,就是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是以事情的表面结果为导向的,现在看来,这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而拆页中对成功的定义却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拓展和提升,而不是以事件的结果好坏或成败为衡量标准。

「A1,激活经验」越挫越勇的事情中是哪一种思维模式

回想一下,你曾经做什么事情是越挫越勇,当时是为什么那样,那个时候的想法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那个时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大概在2010年在深圳工作的时候,那时下班后无聊,就跟同事一起去溜冰场溜冰,那时是我第一次溜冰(很遗憾的是,第一次带我去溜冰的这个同事,我居然忘记他叫啥名字了····),只能在场边扶着扶手慢慢滑行,而且一松开就要摔倒。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过学溜冰被摔得浑身都痛的经历,而且我都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才开始学,肯定会比较难,更难的是,在溜冰场里,那些会溜冰的人从你左右飞驰而过,是会对你造成影响的。果然有一次摔倒后,我的屁股疼了一个月才慢慢好。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继续学,后来觉得租溜冰鞋不划算,就自己买了一双,到外面露天的广场上跟别人一起玩,最后(也不记得是玩了多久),我终于如愿学会了溜冰,而且是顺溜和倒溜都学会了。

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越挫越勇,一方面是无聊找点好玩的事来做,另一方面也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那时的想法应该算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那时对自己说的是:这么多人都能做到,那我只要肯下功夫,不要畏惧,一定也可以学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梁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