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ICU之后,给自己定了个财务上的小目标,很难,但并不是天方夜谭。
本着“要想成为他,先要了解他”的观念,经人推荐,我找来了这本出版于1998年的书。本书来源于作者二十多年来,对超过一万名美国百万富翁与他们的顾问所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当然,作者也对收入高但资产低的人群做了调查。
P.S. 入围本书的“富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作者之所以用100万美元为门槛,是因为这种财富水平是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获得的。)我相信在今天的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也能妥妥地算一个富人了。
先写一下作者的结论,即富人的七个共同特点:
1. 他们过着显著的多入少出的生活;
2. 他们很有效率地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致力于财富的积累;
3. 他们坚信,金钱上的充分自立是比展示自己高层次的社会地位更为重要的事;
4. 他们的父母不会向他们提供经济支援;
5. 他们的成年孩子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6. 他们在抓准市场机会上十分精明;
7. 他们选择了合适的职业。
还有一个挺好的消息:根据作者的调查,80%以上的美国富翁是富起来的第一代。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
下面谈谈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几个点:
如何定义“富”?
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书中提到的那些富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高档社区住豪宅、开名贵跑车、戴名表等。相反,他们大多过着相比他们的财富来说朴素的生活,他们看起来并不像“富人”。这着实让我有些惊讶了,毕竟这与我从小在电视上看到的“有钱人的生活”相去甚远。
往后看,书中的两句话让我深以为然:
- 购买一些表示地位优越的产品,要比获得经济成就的优越地位容易得多。
- 富有不是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而是拥有规模足够大的,能产生收益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负债)。
你该有多富?
书中给了一个公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不知道适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反正我是远远没达到):
预期净资产 = 年龄 * 需纳税的税前年收入 / 10
其中,年收入包括各种来源的收入,遗产除外。
给定年龄和收入,如果你在财富的积累上处于前四分之一(大概有预期净资产的2倍以上),那么你是**财富积累能手**;如果处于后四分之一(只有预期的一半或更少),那么就是**低级财富积累者**了。
节俭节俭再节俭
- 财富积累能手:大多数百万富翁是直到55岁以后才成为百万富翁的。他们大多数都很节俭。他们靠做预算和控制开支成为百万富翁,也靠这种方式保持自己的富裕地位。
- 低财富积累者:喜欢购买表示地位优越的产品,过着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觉得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这一条不适合中国国情。但作为一个90后,我看到的世界其实是在热情拥抱,或者说是推崇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媒体和商家不遗余力地劝说大家“买得更贵,换得更快”,朋友圈里也都流行买“轻奢”的产品、过“令人羡慕”的生活。我还记得从小就被灌输“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以及“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这样的观念。当然,这对于习惯过极度节俭、毫无质量可言的生活的人(多半是老一代)来说的确是一种正向的观念;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孩子,就容易成为大手大脚花钱的帮凶了。
上次看到一篇文章,说财务自由从“极简主义”开始,我个人非常认同。如果做不到合理控制欲望,那财务自由永远都只会是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遥不可及的白日梦。
预算和计划
节俭不意味着一味省吃俭用,而是在控制欲望的基础上,合理地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花费,用最少的钱来实现最大的幸福感。
这一条践行起来就是记账和做预算。简单、有些枯燥,却相当有用。
关于收入
什么是风险?风险就是只有一种收入来源。(大多数工薪族的现状)
要积累财富,就要使你的纳税收入最小化,而潜在的收入部分(无现金流动伴随的财富和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于投资
低级财富积累者比财富积累能手在计划他们的投资工作时花费时间少,一方面是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怎么消费(毕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厚了此,必然薄了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投资性质不同:
- 低级财富积累者认为现金与准现金,以及其他等价物,如储蓄账户、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等都是投资。他们至少有20%的资产以现金和准现金的形式保持。这种可能性比财富积累能手大一倍。上述投资方式在有消费需求时,大都易于变现使用。
- 财富积累能手往往有更大比例的财富投入个人掌握或个人较多掌握的企业、商业不动产、公开交易的股票,以及他们的养老金计划、年金计划及其他延期缴税项目。
关于证券投资,值得多唠两句:
- 本书调查的95%以上的百万富翁都持有股票,且大多数持有相当于其财富20%+的公开交易股票。
- 他们不是频繁交易者,而是更倾向于长期持有股票。频繁交易者往往花费比研究、计划投资更多的时间来交易股票。与此相反,百万富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为数较少的证券品种。(在频繁交易这件事上,我亲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而且还挺得意地宣扬这种方式。我相信他没有具体计算过所交的印花税金吧。)
“富不过三代”的成因
这一章对我来说其实没啥用啦。不过,万一我将来变成百万富翁了呢,是吧?
为什么一般来说,接受父母金钱馈赠的人,他们的财富积累比从未接受过的人要少得多?
1. 从天而降的财富更多被用于消费,而较少用于储蓄和投资;
2. 父母赠款接受者一般没有把自己的财富与父母的财富完全区分开。他们认为自己经济状况很好,因此更倾向于高消费。
那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呢?答案也很简单:
1. 要花钱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而不是让他们学会高消费。
2. 要教会孩子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