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勤试题
文勤督学浙江,所命试题,如王二麻子斩绞徒流杖类,俱极巧妙。一日,至敷文书院课士,山长以有事出院,因出四题,肄业生云“至于岐下”,请考生云“放于琅玡”,肄业童云“馆于上宫”,请考童云“处于平陆”。公谓诸生曰:“汝等知今日出题之意否?”对曰:“不知。”公曰:“横看去。”乃“至放馆处”四字也。
又试金华,九学同场,将出题,教职中偶禀他事,语杂仲四先生。公问:“仲何人?”曰:“武义岁贡,设帐郡斋者。”遂连书九题:“武王是也”、“义然后取”、“岁不我与”、“进不隐贤”、“士志于道”、“仲尼之徒”、“四时行焉”、“先行其言”、“生之者众”。合“武义岁进士仲四先生”九字。童生初场,题分四仲:“管仲”、“虞仲”、“微仲”、“牧仲”。次场教职中耳语云:“今日恐不能再切仲四先生矣。”公即书四题,“大王尊贤”,“西子席也”,补足设帐郡斋之语。覆试总题,“仲壬四年”。仲闻之,谓太守曰:“宗师前后试题,胜于为我作传矣。”
又试处州初场,府尊不到,委同知点名。次场来谒,公曰:“太尊今日才来?”对曰:“方从省下来,不获已,故命同知来。”公曰:“来与不来,听太尊自便。尚有童生正场,太尊来,益昭慎重。”对曰:“敢不如命。”是日,七学出题,自一字至七字止:“来”、“医来”、“远者来”、“送往迎来”、“厚往而薄来”、“不远千里而来”、“而未尝有显者来”。经题:“七日来复”、“凤皇来仪”、“贻我来牟”、“郯子来朝”、“礼闻来学”。以问答中多来字故也。及试童生次场,府尊奉委上省,仍委同知点名。公笑谓教职曰:“太尊今日真不获已也。”题出“又其次也”、“委而去之”、“同其好恶”、“知其所止”、“来者不拒”。其敏慧类如此。
又闻某方伯试士命题云:“伯牛有疾”、“子路请祷”、“充虞路问”、“康子馈药”、“瞽瞍杀人”、“右师往吊”、“门人治任”。盖其时督学新亡,方伯摄行试事故也。
〔试注〕
1、彭文勤: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一作云楣),江西南昌人,清目录学家、藏书家,楹联名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元瑞博学强记,时有令誉。纪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彭元瑞是十个副总裁之一。与蒋士铨合称“江右两名士”。彭元瑞卒于官,赠太子太保,谥文勤。
2、敷文书院: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3、肄业:yì。①修习课业。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左传·文公四年》:“ 衞 宁武子 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陈书·吴兴王胤传》:“ 胤 性聪敏,好学,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
②今称在学校学习为“肄业”。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
4、至于岐下:出自《诗经·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译:太王古公亶父来,清早出行赶起马。沿着河岸直向西,来到岐山山脚下。
5、放于琅玡:出自《孟子》所书:“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天子诸侯,无非事者。……’”
琅玡:或写作“琅邪”。琅琊,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
6、馆于上宫: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译:孟子到滕国,住在上等的旅馆里,有一双尚未织完的鞋子放在窗台上不见了,旅馆里的人找不到它。就有人问孟子说:“是不是随从你的人藏起来了?”
7、处于平陆: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译:孟子住在邹国时,季任留守任国,代理国政,送礼物来和孟子交友,孟子接受了,但不回报。孟子住在平陆时,储子做齐国的卿相,也送礼物来和孟子交友,孟子接受了,也不回报。过了些时候,孟子从邹国到任国,拜访了季子;从平陆到齐都,却不去拜访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钻到老师的空子了。”
8、仲四先生:
9、武义:武义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
10、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11、设帐:设馆授徒。《后汉书·马融传》:“﹝ 融 ﹞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12、郡斋:郡守起居之处。唐·白居易《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李商隐《华州周大夫宴席》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赵翼《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
13、武王是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14、义然后取:出自《论语·宪问》:“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15、岁不我与:出自《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6、进不隐贤:出自《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17、士志于道: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说:“一个士人,有志于道,却以穿旧衣吃粗食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讨论道的。”
18、仲尼之徒: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19、四时行焉: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先行其言:出自《论语·为政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生之者众:出自《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22、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23、虞仲:虞仲有二,史简有载:其一为周太王的次子、吴太伯之弟,名仲雍,是商末所建吴国的第二任君主。其二为仲雍的曾孙,虞国的首位受封君主,排行第二,封在虞国,故称虞仲。
《史记·周本纪》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范成大《吴郡志》中作过考释: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国于虞,后代人把虞仲的封国“虞”的名称冠于他的始祖仲雍之前,所以仲雍又称虞仲。
24、微仲:宋微仲,子姓,宋氏,名衍,又称仲衍,微子启之弟,帝辛之兄。宋国第二位国君。宋微仲去世后,其子稽继位,是为宋公稽。
25、牧仲:出自《孟子·万章下》:“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其事不详。
26、大王尊贤:或指《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27、西子席也:?
〔按〕以上两题或是四题?应出于四书五经。
28、覆试:指有的考试分二场,第一场叫做初试,第二场叫做覆试。
29、仲壬四年:出自《孟子·万章上》:“汤崩,太甲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按〕太甲、外丙、仲壬,商朝的国君。
30、处州:浙江省丽水市的古称。明代的《名胜志》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
31、益昭:更加显示。
32、医来: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33、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34、送往迎来:出自《礼记·中庸》:“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他。”
35、厚往而薄来:出自《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36、不远千里而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37、而未尝有显者来:出自《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38、七日来复:出自《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絶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
指阳气自剥尽至复来共七天。
39、凤皇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
40、贻我来牟:出自《诗经·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来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麦。
41、郯子来朝:tán。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郯子来朝。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冬,有星孛于大辰。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42、礼闻来学:出自《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孔颖达疏:“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
43、又其次也:出自《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4、委而去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5、同其好恶:出自《中庸》:“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46、知其所止:出自《大学》:“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47、来者不拒:出自《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48、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49、伯牛有疾:出自《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50、子路请祷:出自《论语·述而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51、充虞路问: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2、康子馈药:出自《论语·乡党篇》:“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53、瞽瞍杀人:出自《孟子》:“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 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54、右师往吊:出自《孟子·离娄下》:“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
55、门人治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