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思考:画音

本文从用户、场景、需求三个方面对画音这款APP进行分析,和大家聊聊自己对这款产品的一些拙见。

画音的简介:

创始人背景:前微信产品总监Genie Lin,参与了微信从0到1的整个过程。从整体外界的宣传上就可以看出,整个产品运营细节很棒!给了大家更多的期待

画音是一款沟通工具。主打视频短信,通过发送视频语音的方式跟对方沟通。

通过试用之后,说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

首先是用户:首先谁会用?目前来看使用的都是互联网圈体验产品的人,接受度还很高。但真实的用户彼此沟通需要录制视频语音,这种其实是超越了“朋友圈”的关系了,如果不是非常熟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也会增加用户的使用门槛。早上加了学长,即使和学长关系很熟,但回复的时候还是用文字回复了。目前可以很自然、很放松的与“他人”视频,除了至亲之外,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了。否则,其他关系都会让用户对使用视频这个动作产生一定的门槛。

第二点是从场景上:主打的功能对视频语音对发送方而言,心理障碍比较高,正常面对面交流觉得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录制视频去沟通这个门槛还比较高,平时不在意的一些精神面貌可能是用户在使用中的关注点,所以会导致一开始使用的时候关注点被转移掉;场景上目前而言限制条件太多,比如仪容仪表、所处环境、时间、移动网络及Wi-Fi等情况,都可能成为阻碍用户使用的限制条件。

第三点是需求上: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解决文字的呆板(情绪),微信扣扣是通过表情,画音想通过视频语音,但真实情况,如果选择视频语音的用户,想克服文字呆板的情况,且不受网络等限制,我觉得大部分人更趋向于视频或语音吧?这样做同时会提高沟通的效率。

通过用户、场景和需求的分析之后,唯一让我觉得切合我想要的场景是:比如我要结婚或者提前约朋友吃饭或者拜年,使用该视频语音功能,针对于这种消息场景我觉得是蛮有趣的,但这种场景很低频。除非这种交流方式的硬件发生变化,如果换成不需要拿着手机,直接对这空气讲完发送,这种方式让我想起了前几年很流行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产品的构思都很棒,但受限条件太多:眼镜交互方式、使用场景范围等多种因素,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画音想通过现有的硬件设备+5g网络作为突破,应该是黎明前的尝试与验证,作为前微信产品总监,对于用户社交的微观体感远远大于普通人,比如画音里的一些小细节[24小时聊天记录]等。

通过“画音”去探索下一个时代的沟通工具;通过“画音”去验证下一个时代的社交方式;通过“画音”去挖掘下一个时代的目标用户;

“画音”就像Google Glass一样,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链接下一个时代的用户社交方式,具体是什么?重要么?

从第一次尝试「POP」到第二次「视频编辑工具」再到现在的「画音」,链接现在又眺望远方。这,不就是一个产品人的梦想么?

就像李宗盛在纪实短片《每一步都算数》中说到:“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你如何看待「画音」?欢迎一起来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设计思考: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