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b站的视频和网上一些博客,在讲fiber的时候,动不动就上源码解释,各种高大上的概念词汇,对于第一次接触fiber想了解它的人来说极其的不友好。
所以我就通过阅读别人的博客,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一篇用大白话解释fiber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新人。
文中还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等我后续有空了慢慢完善
用过react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当我们修改了一个组件的某个节点数据时,组件会重新去更新每一个节点,包括所有子组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自顶向下重新渲染组件。
不相信的话可以用节点渲染
{Math.random()}
去验证。
在每次的重新渲染过程中,都会重新生成一颗新的虚拟dom树。当这颗虚拟树很复杂的时候(例如嵌套了很多复杂的子组件),主线程在做diff时,会长期霸占时长,这个时候留给重排重绘的时间就无法保证1s内运行60次,页面就会卡了(这里不理解的话可以看【计算机原理交集】一起探讨和梳理下,浏览器怎么解析HTML文件的)。
这是react15的痛点,16版本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才推出了fiber。
简单来讲,用上了fiber后能够把diff的任务切割成非常小的小任务,然后看每16.6ms的主线程是否有空闲时期,有的话就塞入执行。
并且他还有个能力,打个不严谨的比方啊,例如某次的diff任务需要被分割成100份小任务,他不是一下子全部分割完,而是一边分割一边塞入每16.6ms的主线程空闲时期中执行。
fiber的本质其实是一个js对象,可能代替了15版本的虚拟dom节点对象(猜测,等我以后看源码证实下)。
然后我们知道,diff遍历虚拟树的时候,用的是深度优先。然后每个fiber节点对象上都有父级、子级、兄弟节点的指向。
当主线程空闲时,遍历虚拟树,当主线程被占用时,记录遍历到的节点位置。接着主线程又空闲了,通过记录的位置找到任务暂停的节点,通过指向关系继续遍历。
任务就这样得到了切割。
其实做切分的动作是由React Scheduler去完成的,后面会说咋做的
我从网上嫖来一段给大家看看,其实只需要知道有指向,有类型就ok了:
type Fiber = {
// 用于标记fiber的WorkTag类型,主要表示当前fiber代表的组件类型如FunctionComponent、ClassComponent等
tag: WorkTag,
// ReactElement里面的key
key: null | string,
// ReactElement.type,调用`createElement`的第一个参数
elementType: any,
// The resolved function/class/ associated with this fiber.
// 表示当前代表的节点类型
type: any,
// 表示当前FiberNode对应的element组件实例
stateNode: any,
// 指向他在Fiber节点树中的`parent`,用来在处理完这个节点之后向上返回
return: Fiber | null,
// 指向自己的第一个子节点
child: Fiber | null,
// 指向自己的兄弟结构,兄弟节点的return指向同一个父节点
sibling: Fiber | null,
index: number,
ref: null | (((handle: mixed) => void) & { _stringRef: ?string }) | RefObject,
// 当前处理过程中的组件props对象
pendingProps: any,
// 上一次渲染完成之后的props
memoizedProps: any,
// 该Fiber对应的组件产生的Update会存放在这个队列里面
updateQueue: UpdateQueue<any> | null,
// 上一次渲染的时候的state
memoizedState: any,
// 一个列表,存放这个Fiber依赖的context
firstContextDependency: ContextDependency<mixed> | null,
mode: TypeOfMode,
// Effect
// 用来记录Side Effect
effectTag: SideEffectTag,
// 单链表用来快速查找下一个side effect
nextEffect: Fiber | null,
// 子树中第一个side effect
firstEffect: Fiber | null,
// 子树中最后一个side effect
lastEffect: Fiber | null,
// 代表任务在未来的哪个时间点应该被完成,之后版本改名为 lanes
expirationTime: ExpirationTime,
// 快速确定子树中是否有不在等待的变化
childExpirationTime: ExpirationTime,
// fiber的版本池,即记录fiber更新过程,便于恢复
alternate: Fiber | null,
}
其实严谨来说是问Scheduler的实现原理,因为任务切分与派发都是他去做的。
我听网上说是之前用的伪requestIdleCallback,去做的实现。因为requestIdleCallback的兼容性很差,例如safari直接就不支持了。
然后react18使用了MessageChannel
想详细了解的,具体可以参考React Scheduler 为什么使用 MessageChannel 实现
用过vue的都知道,vue的响应式更新是精确更新,例如某个组件的节点发生改动,那就只更新这个节点就好了。利用的就是proxy代理(vue2是defineProperty),但每个响应式变量都需要代理,每个组件都搜集了很多依赖,所以在性能上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只能说这两者各有各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