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清末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超级老爸”。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子女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在教育问题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今天,梁启超先生的九个孩子居然全部成才,不得不让人惊讶,而梁启超的秘诀也很简单,一共分为三个方面。
十分直白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中国人一向含蓄,父亲更是经常扮演“严父”的角色,见到孩子一般都板着脸,但是梁启超是个例外,他毫无顾忌地对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
对次女梁思庄,他在信中肉麻地写道:
“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而这位学术大师,更是经常给孩子批改作业到半夜一两点,为了让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他甚至在自己家里建了个实验室,对孩子的体贴爱惜,可见一斑。
心理学显示,孩子在小时候得到的爱意越多,孩子长大后更容易体贴宽容他人,更懂得去爱别人,同时也更有自信,内心也往往更为强大,在学业、事业和家庭方面的幸福指数也往往更高。
学问比学位重要
梁启超自己在十二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但是他本人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他从不强求孩子成绩,认为孩子学到东西、内心快乐更重要。有一次梁思庄考了班里十六名,内心沮丧,他曾在信中这样安慰道。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也不强迫孩子学“热门专业”,认为顺从孩子自己的兴趣最重要。
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习生物学,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而也正因为梁启超不干涉孩子的选择,所以他的九个孩子才分别在建筑、考古、军事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做人比学问重要
梁启超确实不强求孩子的成绩,也不干涉孩子个人的兴趣选择,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十分在意,那就是孩子的品行。他曾经这样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在梁启超很小的时候,母亲对他总是很温柔,但是有一次,梁启超因为一件小事而撒谎,一向温柔的母亲为此盛怒,打了他十几鞭子,告诫他,不诚实的人将来只能成为乞丐,盗贼。
梁启超谨记在心,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对孩子的品行要求更是严格。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中国的传统经典《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而事实上,梁启超的九个孩子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儿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以身许国。而九个孩子中,七个曾经在国外名校留学,学成之后,无一不回到他们的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来。爱国,对梁家而言,从不是一句空话。这样优秀的家风家教,在中国确实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