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容量

——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在《奇特的一生》中,主人公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个特别神奇的人物。他从1916年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日记,当天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他的日记里都记得清清楚楚。直到他82岁逝世,期间从未间断过。他还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报告。这就是不可思议的“时间统计法”。

通过这种方法,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他甚至不需要钟表,就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这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无比震撼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就想不到居然有人把自己的日记写得像一本时间的流水账一样,毫无感情基调。在我的认知里,日记不就是像树洞一样的存在吗?写下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无人宣泄的烦恼,还有一些狂妄自大的远大“抱负”。

然而柳比歇夫却用时间统计法做出了无比惊人的成就,他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他研究的领域之广包括地蚤分类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数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这不得不令人惊叹一个人居然有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这么庞大的成就,这就是时间统计法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保证了柳比歇夫高效率的办事能力,还保证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可以说是时间统计法让柳比歇夫成为了一个拥有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等头衔的伟大人物。而我的时间却只让我成为了一个一无是处的肥宅,这是不得不承认的残酷事实。时间不会撒谎,你所有的所作所为它都会诚实地反映在我们的身上。

时间是世上最公平的一种存在,不管你是老人、小孩、CEO还是清洁工,它都是一样的。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它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一小时60分。然而有些人却能把24小时用得像48小时一样,有些人却把24小时用得像12小时一样。这就是时间的容量,它能装下多少,全看我们的所作所为。

然而时间却有一个致命缺点:它不能不用。这或许就是我们是众多凡人中的一员,而不是“柳比歇夫”的原因。这不得不使我察觉到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而且,我们还有一种通病,认为短小的时间,会受到外界干扰的时间就不能用来做正事,只能用来做点闲事。不承认那些时间碎片也是一种时间,这不啻于是一种挥金如土的行为。

时间统计法虽然很神奇,但它却无法适用于每一个人。它只能在一个人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才能成立。我相信大部分像我一样的“凡夫俗子”都没有那么明确的远大目标,有的只是些空想而已。既然这样,难道我们就只能做那块糊不上墙的烂泥吗?当然不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不可能像柳比歇夫一样严谨地去记录每天所做的事,这对于我来说太难了。

然而我却有了时间计划的想法,我完全可以在头一天晚上给自己计划第二天需要做的事,大概估算个时间段。当天再去一件件的完成,到了晚上再总结一下今天做了什么,在哪方面花了多少时间。这样即使是完成了一件小事,也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成就感。然后这些成就感和收获会督促我继续前进。这对于现在没有工作的我来说是无比有用的方法,如果像以前一样毫无计划,那我的一天会很快就会在刷手机、看剧、看小说中虚度过去,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不会去希冀一口能吃成一个胖子,改变只能一点点开始。我相信,只要我去做,所得的收获终将积少成多。时间从来不等人,你时间的容量是像水杯一样大,还是像大海湖泊一样大,端看我们的所作所为。所以要改变,我们就要即刻开始,因为在你犹豫徘徊的时候,时间又在快速溜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