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

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

45、Flink 广播机制了解吗?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张图片
从图中可以理解 广播 就是一个公共的共享变量,广播变量存于 TaskManager 的内存中,所以广播变量不应该太大,将一个数据集广播后,不同的 Task 都可以在节点上获取到,每个节点只存一份。 如果不使用广播,每一个 Task 都会拷贝一份数据集,造成内存资源浪费。

46、Flink 反压了解吗?

反压backpressure)是实时计算应用开发中,特别是流式计算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反压意味着数据管道中某个节点成为瓶颈,下游处理速率跟不上上游发送数据的速率,而需要对上游进行限速。由于实时计算应用通常使用消息队列来进行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解耦,消费端数据源是 pull-based 的,所以反压通常是从某个节点传导至数据源并降低数据源(比如 Kafka consumer)的摄入速率。

简单来说就是 下游处理速率跟不上上游发送数据的速率,下游来不及消费,导致队列被占满后,上游的生产会被阻塞,最终导致数据源的摄入被阻塞。

47、Flink 反压的影响有哪些?

反压会影响到两项指标:checkpoint 时长和 state 大小。

(1)前者是因为 checkpoint barrier 是不会越过普通数据的,数据处理被阻塞也会导致 checkpoint barrier 流经整个数据管道的时长变长,因而 checkpoint 总体时间(End to End Duration)变长。

(2)后者是因为为保证 EOSExactly-Once-Semantics,准确一次),对于有两个以上输入管道的 Operator,checkpoint barrier 需要对齐(Alignment),接受到较快的输入管道的 barrier 后,它后面数据会被缓存起来但不处理,直到较慢的输入管道的 barrier 也到达,这些被缓存的数据会被放到 state 里面,导致 state 变大。

这两个影响对于生产环境的作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 checkpoint 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checkpoint 时间变长有可能导致 checkpoint 超时失败,而 state 大小同样可能拖慢 checkpoint 甚至导致 OOM (使用 Heap-based StateBackend)或者物理内存使用超出容器资源(使用 RocksDBStateBackend)的稳定性问题。

48、Flink 反压如何解决?

Flink 社区提出了 FLIP-76,引入了非对齐检查点(unaligned checkpoint)来解耦 Checkpoint 机制与反压机制。

要解决反压首先要做的是定位到造成反压的节点,这主要有两种办法:

  • 通过 Flink Web UI 自带的反压监控面板
  • Flink Task Metrics

(1)反压监控面板

Flink Web UI 的反压监控提供了 SubTask 级别的反压监控,原理是通过周期性对 Task 线程的栈信息采样,得到线程被阻塞在请求 Buffer(意味着被下游队列阻塞)的频率来判断该节点是否处于反压状态。默认配置下,这个频率在 0.1 0.1 0.1 以下则为 OK 0.1 0.1 0.1 0.5 0.5 0.5LOW,而超过 0.5 0.5 0.5 则为 HIGH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2张图片
(2)Task Metrics

Flink 提供的 Task Metrics 是更好的反压监控手段。

  • 如果一个 Subtask 的发送端 Buffer 占用率很高,则表明它被下游反压限速了。
  • 如果一个 Subtask 的接受端 Buffer 占用很高,则表明它将反压传导至上游。

49、Flink 支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Flink 支持的数据类型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3张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 Flink 类型可以分为基础类型(Basic)、数组(Arrays)、复合类型(Composite)、辅助类型(Auxiliary)、泛型和其它类型(Generic)。Flink 支持任意的 Java 或是 Scala 类型。

50、Flink 如何进行序列和反序列化的?

所谓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含义:

  • 序列化:就是将一个内存对象转换成二进制串,形成网络传输或者持久化的数据流。
  • 反序列化:将二进制串转换为内存对。

TypeInformation 是 Flink 类型系统的核心类 。

在 Flink 中,当数据需要进行序列化时,会使用 TypeInformation 的生成序列化器接口调用一个 createSerialize() 方法,创建出 TypeSerializerTypeSerializer 提供了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能力。

Flink 的序列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4张图片
对于大多数数据类型 Flink 可以自动生成对应的序列化器,能非常高效地对数据集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如下图: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5张图片
比如,BasicTypeInfoWritableTypeIno ,但针对 GenericTypeInfo 类型,Flink 会使用 Kyro 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其中,TuplePojoCaseClass 类型是复合类型,它们可能嵌套一个或者多个数据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序列化器同样是复合的。它们会将内嵌类型的序列化委托给对应类型的序列化器。

通过一个案例介绍 Flink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6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当创建一个 Tuple3 对象时,包含三个层面,一是 int 类型,一是 double 类型,还有一个是 PersonPerson 对象包含两个字段,一是 int 型的 id,另一个是 String 类型的 name

  • 在序列化操作时,会委托相应具体序列化的序列化器进行相应的序列化操作。从图中可以看到 Tuple3 会把 int 类型通过 IntSerializer 进行序列化操作,此时 int 只需要占用四个字节。
  • Person 类会被当成一个 Pojo 对象来进行处理,PojoSerializer 序列化器会把一些属性信息使用一个字节存储起来。同样,其字段则采取相对应的序列化器进行相应序列化,在序列化完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所有的数据都是由 MemorySegment 去支持。

MemorySegment 具有什么作用呢?

MemorySegment 在 Flink 中会将对象序列化到预分配的内存块上,它代表 1 1 1 个固定长度的内存,默认大小为 32   k b 32\ kb 32 kbMemorySegment 代表 Flink 中的一个最小的内存分配单元,相当于是 Java 的一个 byte 数组。每条记录都会以序列化的形式存储在一个或多个 MemorySegment 中。

51、为什么 Flink 使用自主内存,而不用 JVM 内存管理?

因为在内存中存储大量的数据(包括缓存和高效处理)时,JVM 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如下:

  • Java 对象存储密度低。Java 的对象在内存中存储包含 3 3 3 个主要部分:对象头实例数据对齐填充部分。例如,一个只包含 boolean 属性的对象占 16 16 16 byte:对象头占 8 8 8 byte, boolean 属性占 1 1 1 byte,为了对齐达到 8 8 8 的倍数额外占 7 7 7 byte。而实际上只需要 1 1 1bit 1 / 8 1/8 1/8 字节)就够了。
  • Full GC 会极大地影响性能。尤其是为了处理更大数据而开了很大内存空间的 JVM 来说,GC(Garbage Collection)会达到秒级甚至分钟级。
  • OOM 问题影响稳定性。内存溢出(OutOfMemoryError)是分布式计算框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当 JVM 中所有对象大小超过分配给 JVM 的内存大小时,就会发生 OutOfMemoryError 错误, 导致 JVM 崩溃,分布式框架的健壮性和性能都会受到影响。
  • 缓存未命中问题。CPU 进行计算的时候,是从 CPU 缓存中获取数据。现代体系的 CPU 会有多级缓存,而加载的时候是以 Cache Line 为单位加载。如果能够将对象连续存储,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 Cache Miss。使得 CPU 集中处理业务,而不是空转。

52、那 Flink 自主内存是如何管理对象的?

Flink 并不是将大量对象存在堆内存上,而是将对象都序列化到一个预分配的内存块上, 这个内存块叫做 MemorySegment,它代表了一段固定长度的内存(默认大小为 32 32 32 KB),也是 Flink 中最小的内存分配单元,并且提供了非常高效的读写方法,很多运算可以直接操作二进制数据,不需要反序列化即可执行。每条记录都会以序列化的形式存储在一个或多个 MemorySegment 中。如果需要处理的数据多于可以保存在内存中的数据,Flink 的运算符会将部分数据溢出到磁盘。

53、Flink 内存模型介绍一下?

Flink 总体内存类图如下: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7张图片
主要包含 JobManager 内存模型和 TaskManager 内存模型。

(1)JobManager 内存模型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8张图片

1.10 1.10 1.10 中,Flink 统一了 TM(TaskManager)端的内存管理和配置,相应的在 1.11 1.11 1.11 中,Flink 进一步对 JM(JobManager)端的内存配置进行了修改,使它的选项和配置方式与 TM 端的配置方式保持一致。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9张图片
(2)TaskManager 内存模型

Flink 1.10 1.10 1.10 对 TaskManager 的内存模型和 Flink 应用程序的配置选项进行了重大更改, 让用户能够更加严格地控制其内存开销。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0张图片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1张图片

  • JVM Heap(JVM 堆内存)

    • Framework Heap Memory(框架堆上内存):Flink 框架本身使用的内存,即 TaskManager 本身所占用的堆上内存,不计入 Slot 的资源中。 配置参数:taskmanager.memory.framework.heap.size = 128MB,默认 128 128 128 MB。
    • Task Heap Memory(Task 堆上内存):Task 执行用户代码时所使用的堆上内存。配置参数:taskmanager.memory.task.heap.size
  • Off-Heap Mempry(堆外内存)

    • DirectMemory(直接内存)
      • Framework Off-Heap Memory(框架堆外内存):Flink 框架本身所使用的内存,即 TaskManager 本身所占用的对外内存,不计入 Slot 资源。配置参数:taskmanager.memory.framework.off-heap.size = 128MB,默认 128 128 128 MB。
      • Task Off-Heap Memory(Task 堆外内存):Task 执行用户代码所使用的对外内存。配置参数:taskmanager.memory.task.off-heap.size = 0,默认 0 0 0
      • Network Memory(网络缓冲内存):网络数据交换所使用的堆外内存大小,如网络数据交换缓冲区。
    • Managed Memory(管理内存):Flink 管理的堆外内存,用于排序、哈希表、缓存中间结果及 RocksDB State Backend 的本地内存。
  • JVM Specific Memory(JVM 本身使用的内存)

    • JVM Metaspace(JVM 元空间)
    • JVM Overhead(JVM 执行开销):JVM 执行时自身所需要的内容,包括线程堆栈、IO、 编译缓存等所使用的内存。配置参数:taskmanager.memory.jvm-overhead.min = 192MB taskmanager.memory.jvm-overhead.max = 1GBtaskmanager.memory.jvm-overhead.fraction = 0.1
  • 总体内存

    • 总进程内存:Flink Java 应用程序(包括用户代码)和 JVM 运行整个进程所消耗的总内存。总进程内存 = Flink 使用内存 + JVM 元空间 + JVM 执行开销。配置项:taskmanager.memory.process.size: 1728m

    • Flink 总内存:仅 Flink Java 应用程序消耗的内存,包括用户代码,但不包括 JVM 为其运行而分配的内存。Flink 使用内存 = 框架堆内外 + task 堆内外 + network + manage

54、Flink 如何进行资源管理的?

Flink在资源管理上可以分为两层:集群资源自身资源。集群资源支持主流的资源管理系统,如 YarnMesosK8s 等,也支持独立启动的 Standalone 集群。自身资源涉及到每个子 task 的资源使用,由 Flink 自身维护。

一、集群架构剖析

Flink 的运行主要由 客户端一个 JobManager(后文简称 JM)和 一个以上的 TaskManager(简称 TMWorker)组成。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2张图片

  • 客户端:客户端主要用于提交任务到集群,在 Session 或 Per Job 模式中,客户端程序还要负责解析用户代码,生成 JobGraph;在 Application 模式中,直接提交用户 jar 和执行参数即可。客户端一般支持两种模式:detached 模式,客户端提交后自动退出;attached 模式,客户端提交后阻塞等待任务执行完毕再退出。
  • JobManager:JM 负责决定应用何时调度 task,在 task 执行结束或失败时如何处理,协调检查点、故障恢复。该进程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 ResourceManager:负责资源的申请和释放、管理 slot(Flink 集群中最细粒度的资源管理单元)。Flink 实现了多种 RM 的实现方案以适配多种资源管理框架,如 YarnMesosK8sStandalone。在 Standalone 模式下,RM 只能分配 slot,而不能启动新的 TM。注意:这里所说的 RM 跟 Yarn 的 RM 不是一个东西,这里的 RM 是 JM 中的一个独立的服务。
    • Dispatcher:提供 Flink 提交任务的 rest 接口,为每个提交的任务启动新的 JobMaster,为所有的任务提供 Web UI,查询任务执行状态。
    • JobMaster:负责管理执行单个 JobGraph,多个任务可以同时在一个集群中启动,每个都有自己的 JobMaster。注意这里的 JobMaster 和 JobManager 的区别。
  • TaskManager:TM 也叫做 worker,用于执行数据流图中的任务,缓存并交换数据。集群至少有一个 TM,TM 中最小的资源管理单元是 slot,每个 slot 可以执行一个 task,因此 TM 中 slot 的数量就代表同时可以执行任务的数量。

二、Slot 与资源管理

每个 TM 是一个独立的 JVM 进程,内部基于独立的线程执行一个或多个任务。TM 为了控制每个任务的执行资源,使用 task slot 来进行管理。每个 task slot 代表 TM 中的一部分固定的资源,比如一个 TM 有 3 3 3slot,每个 slot 将会得到 TM 的 1 / 3 1/3 1/3 内存资源。不同任务之间不会进行资源的抢占,注意 GPU 目前没有进行隔离,目前 slot 只能划分内存资源。

比如下面的数据流图,在扩展成并行流图后,同一个 task 可能分拆成多个任务并行在集群中执行。操作链可以把多个不同的任务进行合并,从而支持在一个线程中先后执行多个任务,无需频繁释放申请线程。同时操作链还可以统一缓存数据,增加数据处理吞吐量,降低处理延迟。

在 Flink 中,想要不同子任务合并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 下游节点的入边是 1 1 1(保证不存在数据的 shuffle);
  • 子任务的上下游不为空;
  • 连接策略总是 ALWAYS
  • 分区类型为 ForwardPartitioner
  • 并行度一致;
  • 当前 Flink 开启 Chain 特性。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3张图片
在集群中的执行图可能如下: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4张图片
Flink 也支持 slot 的共享,即把不同任务根据任务的依赖关系分配到同一个 slot 中。这样带来几个好处:方便统计当前任务所需的最大资源配置(某个子任务的最大并行度);避免 slot 的过多申请与释放,提升 slot 的使用效率。

【大数据】Flink 详解(五):核心篇 Ⅳ_第15张图片
通过 slot 共享,就有可能某个 slot 中包含完整的任务执行链路。

三、应用执行

一个 Flink 应用就是用户编写的 main 函数,其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 Flink 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在本地执行,也可以在远程集群启动,集群既可以长期运行,也支持独立启动。下面是目前支持的任务提交方案:

  • Session 集群
    • 生命周期:集群事先创建并长期运行,客户端提交任务时与该集群连接。即使所有任务都执行完毕,集群仍会保持运行,除非手动停止。因此集群的生命周期与任务无关。
    • 资源隔离:TM 的 slot 由 RM 申请,当上面的任务执行完毕会自动进行释放。由于多个任务会共享相同的集群,因此任务间会存在竞争,比如网络带宽等。如果某个 TM 挂掉,上面的所有任务都会失败。
    • 其他方面:拥有提前创建的集群,可以避免每次使用的时候过多考虑集群问题。比较适合那些执行时间很短,对启动时间有比较高的要求的场景,比如交互式查询分析。
  • Per Job 集群
    • 生命周期:为每个提交的任务单独创建一个集群,客户端在提交任务时,直接与 ClusterManager 沟通申请创建 JM 并在内部运行提交的任务。TM 则根据任务运行需要的资源延迟申请。一旦任务执行完毕,集群将会被回收。
    • 资源隔离:任务如果出现致命问题,仅会影响自己的任务。
    • 其他方面:由于 RM 需要申请和等待资源,因此启动时间会稍长,适合单个比较大、长时间运行、需要保证长期的稳定性、不在乎启动时间的任务。
  • Application 集群
    • 生命周期:与 Per Job 类似,只是 main 方法运行在集群中。任务的提交程序很简单,不需要启动或连接集群,而是直接把应用程序打包到资源管理系统中并启动对应的 EntryPoint,在 EntryPoint 中调用用户程序的 main 方法,解析生成 JobGraph,然后启动运行。集群的生命周期与应用相同。
    • 资源隔离:RM 和 Dispatcher 是应用级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大数据,flink,分布式计算,流计算,分布式,内存管理,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