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她,是这样走川藏线的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七月的川藏线,空旷静谧

这句话被做少人挂在嘴边,记在心头,更被贴在朋友圈的九宫格上,可是问了一圈,竟没有哪个朋友清楚出处的。我惊讶于那么多人熟悉奥黛丽赫本,却没几个人看过罗马假日,原话是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而真正让这句话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应该是张小砚。


张小砚祖籍安徽桐城,生于一九八三年,一八年汶川大地震,她是赶赴灾区的首批志愿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招募志愿者,竟然建立了七个帐篷学校,我们无从想象这中间她经历了哪些挫折与困难,但最终她作为志愿者,实实在在的帮助了那些失去家园的处于悲痛之中的孩子们。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张小砚

然而这强悍的操作只是开始,张小砚的故事,起源于地震后的第二年。2009年,灾难刚刚过去,张小砚想着去看看当初帐篷学校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结果这一走,走出了两个月,上万公里的旅程,而从西藏返程的路上,她只用了八十三块钱,真奇女子也。后来她把这段经历发布在天涯论坛,集结成书,取名《走吧,张小砚》


无论是旅程还是人生,迈步向前,Keep Walking!

故事的开始是探望旅途中的意外,本来预计三天就成都,结果遇上塌方,回路断绝,结果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一路走上了雪域高原。一路上流浪,骑车,被警察追,进局子,乞讨,无事不做,当时还好,身上还有钱,可怜的是后来回成都,身无分文的她在大昭寺前乞讨得114块多,用她自己的话讲,该干的不该干的全干了。其实我向来不看好那些川藏路上的驴友的,很多人既无虔诚之信仰,又无深邃之思想,跟着人潮涌动,接着自我感动,好像一次西藏之行就真的荡涤灵魂,大彻大悟,但是张小砚不一样,她说西藏不在拉萨,不在布达拉宫,不在大昭寺,它,在路上。


这句话颇有禅意,我们的旅行究竟为了什么呢?去放松,去散心,也许吧,但是更多在于发现吧,发现美好,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生活有太多烦扰,萦绕在每个人心头,可是一旦在路上,我们要么把目光放在路边,要么想着目的地,从前与以后在此刻好像都停滞不必我们去思考,我们得以窥视自己,认识自己,放下三千烦恼丝。就像张小砚,说走就走,不得不走。就像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人生苦短,很多事,没有理由就是理由。

没有多么美丽的光环,没有多么震慑人心,张小砚的西藏之旅在鸡飞狗跳和欢声笑语中进行着,仿佛澄澈的天空下颂唱着密宗神秘的经文,启迪着这个有趣的灵魂,不停的道破生活的真谛——梦里梦见的人,醒来就该去见他,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虽然越来越懂得,有些人不是不想见,有些事不是不想做,而是迫不得已,但是每每想起这样的话,还是会像打通任督二脉,浑身舒畅,虎躯一震。

十年过去了,川藏线上越来越多的人要去接近那片神圣的净土,但是这个旅程应该怎样去走呢?就像藏族的一句格言所讲,树靠根,人靠心,张小砚告诉我们,人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的,坦坦荡荡,潇潇洒洒,少点自拍,多点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前的她,是这样走川藏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