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师班》培训第一天的心得体会

        又到了周末学习时间啦!总有人问我:“秋萍,你怎么精力这么旺盛啊,整天在折腾学习。”我每一次都是笑笑着说:“想要改变自己,就得在学习的路上前行啊。”

      今天听了曹博士、李长虹专家的课后,我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妈妈、老师。

      今天上午的课程,让我最深刻的就是我们要用家庭系统思维的模式来看待孩子的成长。但我们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是以“个体思维模式”来看待孩子、学生。个体思维模式指的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的自身原因。因此孩子会很痛苦,因为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说是他自己的原因,从而令孩子更没自信,更自卑。也有个别老师是懂得“孩子出现了问题,就代表着他的家庭出现了问题”,但不懂得如何处理。而上午的课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懂得了“家庭系统思维模式”,它指的是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呈现,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是去找问题,而是要询问关系。这就好比一个孩子哭了,我们不要着急问她:“你怎么哭啦?”而是先看看她,是否需要给她个拥抱,如果需要,我们就抱一抱她,安抚她,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哭了,还会哔哩吧啦地说出缘由(我这个比喻不知道是否恰当)。

      下午的课程,有好多的感触。

      首先,李老师说到普遍问题孩子都有一个缺失的爸爸,还有一个焦虑的妈妈。现在社会所反映出来的的确是如此,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古语有云: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爱所体现出来的是:规则、坚定、毅力、勇敢、果断;而母爱所呈现的则是:温暖、包容、呵护、倾听。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家庭的这种关系都反过来了。因此,我们在做咨询或家庭指导师时要学会观察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位角色。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尤为重要。青少年需要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家长需要把孩子推出去,孩子只有出去了,他才不会依赖父母,才会成长。孩子的长大是需要经过分离、独立、合作的,是从家庭到社会,学校是一个实习基地,青春期是一个实习的过程。然而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好像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第三,让家变得“好玩”。这说到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并告诉孩子有爱要好好说。孩子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行为才有被塑造的可能。在这里,老师推荐的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概念,其中家庭雕塑——家庭中四种不良的语言行为: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这四种不良的语言行为几乎都是家庭里面常常遇到的。现在知道了,就要去改变。

      最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边界要分清,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学会对孩子放手,不要事事包办。

      以上是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教育讲师班》培训第一天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