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图|eberhard grossgasteiger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美]塔拉·韦斯特弗

任爱红.译


眼前第一次闪过这个书名,是在微信读书书库总榜上,此时此刻,这本书排在第58名。

简介里写道: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

我想起高中时期某位长辈推荐给我的一本书,特地去查了一下,书名叫做《高中决定你的一生/我是这样考上普林斯顿大学的》。

那时候,每天午间我的厕所读物还有《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以及另外一本,书名也很长,有点记不得了。

总共就这三本书吧,陪我度过了那段时光,曾或多或少给予我力量,所以我并不会说它们不好,只是我已经过了读这类书的年纪。

我原以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上述几本书是同一类型的,看到“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又联想到学校让我们统一看过的电影《风雨哈佛路》。总之,读它的欲望并不是很强烈。

但最近,这几个字反复出现在我的眼前,朋友圈、公众号、昵称……兴趣就这样被勾起来。(题外话,广告的作用机制也有类似之处吧。)


实际上,这本书并非在讲述这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是如何刻苦和钻研,最终考上名牌大学的。

作者确实提到了这一部分内容,但,无论是在家时的自学,还是进入学校后接受系统教育,关于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付出,她都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如果你想在这方面取取经,那就只能失望而归了。

她有过失败,失败好像理所当然;也有过成功,成功显得毫不费力。

或许是天赋异禀,亦或是她非常人般的努力并不想让读者了解。这些都不是重点。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曾一度荒废学业,沉迷看剧,自暴自弃,近乎疯魔,这背后的原因,反而更值得关注。


作者,也就是书中的主角塔拉,有一个躁郁症父亲、一个在父亲的控制下习惯性屈服的母亲,一个暴力(真实的暴力而非暴力倾向)的哥哥以及其他几个哥哥姐姐。

他们一家人住在美国爱达荷州的巴克峰山中,父亲以拆解废料为工作,母亲是一名助产士,同时制作药剂和精油。

父亲只信奉上帝,拒绝相信政府,认为医院和学校都是政府的阴谋。全家人的伤病都靠母亲的药剂来治疗,较小的几个孩子从未上过一天学。

他们为父亲工作,在父亲莫名其妙的暴脾气和急性子中经常受到伤害,也包括父亲本身,从高处坠落、大面积烧伤、两次原本可以避免的严重车祸……

哥哥、母亲、父亲都曾差一点丧命,但事情过后,父亲只会说,这是上帝的召唤、是上帝的安排。

一面,不容置疑的强权不断压迫,一面,所谓的爱与责任紧紧束缚,久而久之,塔拉觉得,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如果离开,就是背叛。

但她受够了父亲和哥哥的折磨,她还是想要逃离。

到了十七岁,她才终于踏上“离开”之路,她走进了大学。

这之后的十年里,她学习更多的知识、走向更大的世界,却终究摆脱不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她的心被真实的过去、记忆中的过去、清晰的现在和虚幻的未来不断地拉扯。

她享受重塑自己的痛快,却又长久地活在离开家的负罪感中,家的牵绊始终阻碍着她去追寻崭新的生活。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她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


在书的最后,塔拉写:

在那一刻之后,我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她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每一只鸟,都有认定的那座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