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之城

瑶乡恭城,带着一千四百多年的烟火,走过时光的盘桓,在夜阑如洗的静谧中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契约,每一个有名字的事物,都寄宿着一段不会老去的历史,每一个值得记忆的东西,都是史册里闪动的字符在敲击时间。
光阴如星辰般洒落在恭城,街头巷尾的花朵暗自蓄力,在绽放中把远古的香气送去未来。携带着香气的风在茶江两岸一次次吹绿了大地,吹熟了稻谷,也吹开了人们紧锁的眉头。披一身芬芳的瑶乡人,走过了刀耕火种的贫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萃取勇气与智慧,一脚一脚地走出了一个洒满星光月光的城。
一如摇曳在文明源头的星火,燎原了隐在山水里的瑶乡。
当古老的茶江伸出柔软的手臂,抚慰瑶乡的每一寸肌肤,它就已经把这片同样古老的土地赋予了可代代世袭的香气。当我遁着茶江丈量着这种香气,我似乎已踏足了比我的思想更高的领地。
我每次去恭城,都如朝圣一般,内心充满欢喜和企盼。
让我破防的,就是那一缕绵绵不绝的油茶香,这是恭城人骨子里自带的香气,瑶人的历史有多长,恭城油茶的源头,就有多远。
恭城之于油茶,就像迷路的芬芳找到了故乡,带着茶之德,带着水之性,长成富有瑶乡特色的油茶之德,而油茶之德,反哺于这一片土地,形成了萦绕千年的恭城四德。

          ◎油茶之香,后土之德。

第一次到恭城,留宿于好友穆穆家。
已经记不起那夜的雨下了多久,只记得寒气随着窗外的雨声,淅沥沥地侵蚀到我骨缝里,穆穆端上一碗刚打好的油茶,我只喝了一口,就被那吸附了人间喜怒哀乐的香气捕获,最初是胃,之后是心,然后便是千山万水。
一碗油茶下肚,暖意便瞬间席卷了全身。
恭城油茶的配料颇为丰富,有葱花、芫荽、米花、麻蛋果、炸花生、炸黄豆、炸玉米、排散、油条等油炸食品,一碗油茶里加入了形态各异的配料,极具仪式感,光是看着,闻着,就已经醉了。
那晚,穆穆的母亲坐在小板凳上打油茶,我和穆穆就坐在她旁边喝,我一连喝了三四碗,身体竟然有了细细的汗意。
那散发着茶香、肉香和姜蒜香的油茶里,也泛着醇厚的岁月经过千年陈酿的迷人香气。这香气,把一个民族的灵魂,淘洗得纯净而朴素。
那晚,我和穆穆从华灯初上,一直喝到了夜里十一点多,油茶喝了一锅又一锅,边喝边吃着各式各样的粑粑,说起配油茶的粑粑,亦是丰富无比,萝卜粑、南瓜粑、芋头粑、蒜香粑、粽粑、大肚粑、艾叶粑、印子粑等应有尽有。在恭城,通常家里每次只吃一种粑粑即可,只是因为我来了,所以穆穆尽量把当地特色粑粑都做出来给我品尝。
这已然是最瑶家人待客的最高规格了,不由得心生感动。
那散发着友情味道的恭城油茶,被我喝成了一碗碗良辰。
我惊叹于这是怎样神奇的一片土地,竟然孕育出如此美妙的茶饮。
穆穆说,恭城油茶之所以成为众多油茶的代表,主要是因为恭城的自然生态环境好,海拔高,生长的茶叶、葱、姜、蒜品质最高,且恭城是有名的长寿县,百岁老人数量超过国家制定的标准,而油茶便是恭城的长寿密码。再就是作为油茶伴侣的各种粑粑最为丰富,口感也是最好。
恭城油茶的制作颇为考究,须选用谷雨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十分钟左右,去涩去苦,然后在特制的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加入本地特有土质培育出的姜、蒜和泡好的茶叶稍炒,再放入花生碎、猪肉或者猪肝,边炒边反复捶打,直到将茶叶捶烂,捶出盈盈的茶汁,然后加入清水熬煮,直到熬出的香味飘满房间……这些看似简单的作料,却被穆穆的母亲恰到好处的炒制、反反复复捶打出如此勾人的香气,这需要多少岁月的积累和洗练?
过滤渣料的漏斗下,仿佛是一碗碗被滤掉杂质的光阴,散发着太阳和月亮的芬芳。喝的时候,将米花、脆果、酥花生、炒米、炒黄豆等等配料放入碗中,放适量的盐,撒上葱花香菜末,一碗油茶即成。一缕饱含着漫漫烟火人生的油茶香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撞破我的嗅觉,直抵内心。
入口时是茶叶的清苦,细品之后,那股浸染着瑶家历史的油茶特有的甘醇鲜香便在口中千回百转。
当地有句俗语“一杯苦、二杯呷、三杯四杯好油茶”,意思就是一锅油茶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加入清水继续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而每逢客来,也有民谚说:一碗疏,二碗近,三碗四碗好乡亲,意思是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否则主人会因为客人没有喝到最好喝的那一道油茶而不开心,客人喝得越多,表明主客之间的感情就越好。
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味道也一锅一锅的淡下来,感情却一点点的浓起来,油茶由浓到清,由繁到简,人与人之间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很深的情谊,这也许就是被岁月陈酿出的人生味道吧。
穆穆说,恭城不但油茶好喝,油茶歌亦是动听,如果到瑶寨做客,在你喝油茶的时候,美丽的瑶族姑娘,会为你唱一曲天籁般的油茶歌。
“三碗油茶千般味,龙肉煮汤不如它。喝了三碗恭城茶,香到明年八月八”这是恭城油茶歌里的一句话,大人小孩都会唱。恭城油茶歌别有情趣,只要山寨里来了客人,瑶族姑娘们都会唱充满着浓浓情谊的山歌,山歌和油茶融合着瑶家人质朴好客的情感,让美丽古朴的瑶寨更加别有风情了。
这便是从大地深处涌出的乡音,被朗朗上口的诗词,漂洗成不同颜色的香气。
这便是这一片沃土的慷慨馈赠,更瑶乡人身上原本的质朴与智慧。

◎油茶之品,清廉之德

瑶寨千年古韵长,山中采叶制琼浆。
小锅带嘴听槌响,佐料入盘飘室香。
仙赞天庭王母宴,帝夸尘世爽神汤。
三杯饮后人难去,君愿恭城为故乡。
这首《恭城油茶》七律诗,是对恭城油茶最真实的素描。油茶,这个瑶族人在历史变迁中萃取出的智慧结晶,已经陪伴瑶乡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一日三餐,餐餐离不了。瑶族世居山区,湿气重,瘴气大,在缺医少药的远古,生姜和茶叶这两种瑶乡最普通的物种,便成了瑶族人民避瘴祛湿和治病的良药。油茶最初是不加油盐,后来为了改变口感,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人人爱喝的恭城美食。
恭城油茶还有一个销魂的名字“爽神汤”。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沿途百官一路设宴,餐餐山珍海味,吃得乾隆见食生厌,闹得众御厨束手无策,一恭城籍御厨想起家乡的油茶能消食开胃,便连夜赶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
在瑶家人看来,油茶的历史与从恭城走出去的北宋监察御史周渭有着不解的缘分。周渭是恭城路口村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一直把周渭当作楷模。宋史上说,周渭一生清廉,一身正气,不畏强权,执法如山,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无论在哪里为官,都深得民心,备受百姓爱戴。但他死的时候,家中却无钱下葬,皇上怜他家里贫困,赐给金钱十万,才得入土为安。所以恭城有一个美好的传说,说恭城原本叫茶城,每年向朝廷进贡的茶税让地方不堪重负,民不聊生,于是周渭就想了一个办法,因为古代的文书都是用行书写的,他在茶字的中间加了一横,在木字旁边加上一点 ,于是,茶字便改成了恭字,并免了茶税。
历史上,茶城改名为恭城确有其事,不过此事发生在唐代,并非周渭所为,但恭城百姓把这个故事安放在周渭身上,不但是对这位瑶乡赤子的深切缅怀,也是对世代伴随他们的恭城油茶赋予了更丰富的历史内涵。
瑶族人自己创作的桂北彩调剧《一品油茶七品官》,就是以油茶为引,讲述北宋时期周渭在永济县做知县时勤政为民、刚正不阿的故事。剧中的周渭为挽救族人于水火,外出寻找出路,在京城巧遇恩师举荐任官,后经宦海浮沉,终以四碗瑶家油茶为根,把他的七品官宦人生演绎得波澜壮阔。
剧中周渭如所有瑶家人一样,深爱着食药同源的油茶,身体里流淌着油茶的纯朴与品性,故事通过油茶话别、油茶壮胆、油茶定神、油茶传情、教外族人打油茶等情节呈现瑶族人独特的饮食习俗,绘出了一幅以油茶文化为引,衍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长卷,人们为这位清风傲骨的一代廉吏心生敬仰。
由广西戏剧院京剧团创编的《油茶御史》在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亮相。这部改编自民间戏剧的新京剧,也是以周渭不畏权势、无私无畏、为民作主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他和妻子莫荃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作为廉政教育的又一个读本。恭城人对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大宋清官周渭念念不忘,并以他而自豪。
也许,位于县城东部的周渭祠,正默默地成全着瑶乡人的美好心愿。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一心为民,已然成为恭城人的为官之道,所以生活在恭城,便是与幸福同行。
当油茶与一个人、一种气节,和一个城市的性格联系起来,油茶便有了蓬勃的生命,它在这片土地上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它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也培育了这片土地的品格,万物归心,还有什么比生活在这座城市更美好的呢?
我们踏足的每一寸土地,迎面吹过来的每一缕风,都被历史加冕,哪怕是深秋的一枚露水,都包裹着这座城市清透的体香,乾隆的御赐也好,周渭的改字也罢,都是星辰的光彩在人间的投影,而周渭祠,不过是某一枚星光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因此这座城市因它而被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内涵与暖意。

◎油茶之情:勤勉之德

在恭城,满街都是大大小小的油茶店,每家店都是座无虚席。在广西的大多数城市,都开有恭城油茶店,当地的朋友招待外地客人,大多都会选择有恭城油茶喝的饭店,只要喝了恭城油茶的外地朋友,回去以后,都像患了相思病一样,对恭城油茶念念不忘。
油茶的香气,入心入骨。
五年前,晓阳导演来广西拍戏,我请他吃饭问他想吃什么,他想了想说,就请我吃吃一次就忘不掉的东西。我有些为难,暗想这是考验我对你的了解,还是考验我对广西的了解?权衡再三,我把他带到了一家以经营恭城油茶为主的饭店。我至今记得,他一连喝了好几碗,喝完吧唧吧唧嘴,头一仰说,好喝,没想到把茶叶、猪油、姜蒜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混在一起,居然能诞生出如此美味的汤汁,琼浆玉液也不过如此。此后只要他有时间,便让我带他去喝油茶,短短两个月,几乎把隐藏在南宁大街小巷的油茶店都喝了一遍。回京后,他像失了魂一样想念恭城油茶的味道。那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深情款款地说,爱上恭城油茶,只需要一秒,忘记它,却需要一辈子。恭城油茶对我来说,像初恋一样让我放不下。所以我来喝油茶了,赶紧到老地方来,我还要赶晚上最后一班飞机回北京”。
原来他实在想喝油茶,便直接定了机票飞来。我见到他时,他刚点完菜,他说他下飞机直接到了店里,晚上还有个剧本讨论会,但顾不得了。那天我们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九点,饭后直接就去了机场。
我虽无法理解他花费数千元,山一程水一程地到南宁只为喝一碗恭城油茶,但我懂得一旦爱上某种事物的义无反顾,爱一个人也不过如此吧。
他对恭城油茶的喜爱,已然成为心中的执念。
那一瞬间,我感觉油茶这个词是有重量的,它在我身体里越来越深沉,直到成为我的一部分。
我被晓阳对油茶的执着感动,便买了两箱罐装的寄给他,他说还是喜欢喝现打的,尤其是和朋友围坐在桌前,一边喝一边谈天说地,那才是喝油茶最高级的享受,但总不能每次想喝都跑来南宁吧,这成本着实有点高。最终他实在忍受不住恭城油茶在向他频频招手的诱惑,干脆在北京开了一家饭店,主营恭城油茶,又请了两位恭城籍师傅,所有的食材都是由恭城空运过去。如今他的生意红红火火,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演艺圈的演员、导演和编剧们也都是店里的常客,时不时在朋友圈为他免费代言。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温暖的、有悲伤的、也有励志的。有感情,有故事,这个店便有了灵魂,有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去年,他又在海淀和通州开了连锁店,他请的恭城师傅由员工变成了股东,并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
因着一个剪不断的油茶的情结,让恭城油茶店走出故乡,夯实了关于恭城油茶的叙事版图。那些心心念念的情愫,被巧妙地安放在光阴深处,成为满怀深意的词根,打开了蜿蜒在岁月里的唯美的片段。
今天的恭城油茶,因着瑶族人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凭籍党的好政策,已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汤、料都已提炼加工成浓缩的罐装真空包,便于携带,一泡即可,既方便又保持了原有风味,即把油茶推广到全国各地,又让那些远离故土的人随时取一包,聊解思乡之苦。
在无数城市里,油茶淡淡的香气从那密封罐里袅袅飘出,把镀银的月亮,折成了瑶乡人的守望。
说起罐装油茶,我想起了南宁一家老牌恭城油茶店,店主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子,她来自恭城农村,自她中学起,她父亲就在镇上经营着一间油茶店,生意也算红火,尚能养活一家老小,父亲想要她读大学,将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别像他一样只能靠辛苦卖油茶过活。可她落榜了,父亲逼她复读,她却怎么都不肯,和父亲吵了几句便赌气去了南宁亲戚家。
亲戚家的巷口有家恭城油茶店,每天都人满为患,她看到客人喝油茶时那种幸福的表情,内心忽然生出一份情愫,其实到现在她都不明白,为什么她家开了几十年油茶店,却从未感觉到喝油茶的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是如此的温暖动人。
她向亲戚借钱开了一家油茶店,做了父亲最不想要她做的事,是叛逆还是真的喜欢?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她都不敢回家面对父亲,直到父亲走进她的油茶店,父女之间的心结在两人猝不及防的泪水里解开了。
有天黄昏,她认识了一个来她店里喝油茶的男孩子,他被男孩干净的眼神深深吸引,然后便嫁了,她像所有的普通女孩儿一样,结婚生子,然后小两口一起打理着油茶店。她每天一早起来就开始打油茶,常常是打着打着,就想到和父亲曾经的争吵,总感觉内心深处好像缺了一角,似乎这时,她觉得父亲当年是对的,但她认为自己也是对的,没上大学,虽有遗憾,但她并不后悔,哪怕是在最辛苦的时候。
后来,简单方便的罐装油茶问世,她便瞄准了这个产业,代理了一个油茶品牌,还开了家网店,线下店铺的每张桌子,都贴有网店的二维码,慢慢的她网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很多在她网店买过油茶的外地人,来南宁后都会去她的实体店,品尝她现打的油茶,而后便和她成了朋友,我就她这样的朋友之一。两年前,她凭借线上线下的两个店,不但在最好的地段购置了两套房产,还把儿子培养到了清华,她内心缺失的一角,终是补全了。
她边做生意边写故事,写她和她的油茶铺,写五湖四海来喝油茶的人,写她的亲情和爱情。我看过她写的故事,质朴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直直地写到了人的心里去。读她的文字,就像喝她打的油茶,入心入骨的过程是那样的美妙香甜。
她曾说,是油茶成全了我未了的夙愿,我感谢故乡的油茶,让这个没有读过大学的我,成就了反转人生的梦。
她说油茶对她来说,就是一场场来自云端的春雨,为她的生命酿出了一碗碗灿烂的香气。
我忽然想到乡愁这个词语,乡愁是一件有颜色的事物,随着茶江涌动,从故乡漂来,又向故乡流去。那是一个在河畔浣衣的瑶族少女,爱上壮族少年的故事。
简单而朴素的爱情,真实向上的人生。酿酒、打油茶、碾米做糍粑、盛满春景与爱的屋舍……
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切,都源于一个民族的勤勉,香气可以传承,美好亦是可以传承的。

◎油茶之性,瑶民之宰

油茶是春天的雨寄宿在人间的一抹青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恭城人凭着在这一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植物,把岁月酿成了一碗碗独属于这座小城的香气,凭着智慧与美德,创造了财富和梦想,也创造了与众不同生命礼物。
我迷恋过往千年依旧守住芳华的油茶香,迷恋边喝油茶边体验油茶的历史变迁和瑶族原汁文明的乐趣。一边喝着喷香的油茶,一边思考着勤劳的瑶族人是何等的聪慧,一千多年前,他们已然熟懂了“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更是知晓《管子·地员》的“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所以才将有杀菌消炎、醒脑解毒等诸多功能的茶叶,与有着补虚润燥等作用的猪油搭配一起,配以解表散寒,温肺止咳和解毒功能的生姜为主要材料,打出香气袭人的油茶,作为药饮以驱寒避瘴,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以保生命健康和长寿。那时,瑶乡人便深谙茶道的精神内核,他们亦像一棵棵老茶树那样,不避风霜,不论土质,不管旱涝,严寒也好,酷暑也罢,始终默默地扎根在寂寥的荒山野岭,在日光月华的涵养下,育出一片片肥美的沃土。
一千多年来,善于创造和开拓的瑶乡人,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油茶本身,还有坚韧不屈的民族性格,所以千百年来,他们一直以古老的智慧和奔腾在血液里的坚韧顽强,把荒芜的山地,耕耘成万亩良田,把贫瘠的生活,过成了今日的幸福与甜蜜,在沧海桑田的转换间,把茶的理想和德行灌注了万家烟火,细细捶打,溶进瑶乡人的澄澈和无畏,世世代代在心底流淌。
就像那一缕茶香,一醉就是一千年,每一处风华都去过岁月深处,横扫人间的春花秋月。
一叶叶纤细的茶,一旦加入人的体温和秉性、修养与智慧,以及人间烟火的淬炼,辗转了千百年的光阴后,便是让世人牵肠挂肚的乡愁吧,喝一碗,就有一碗的情长,喝一世,就有一世接一世回味与绵延。
茶园有多辽阔,茶叶有多浓,油茶香里的恭城就有多少足以照亮历史的句子。我爱这时间留下的深邃,也爱渗入文字和月光里的香气。这香气朦胧了平坦的公路,也朦胧了时间凝成的河流,在一碗碗油茶留下的情怀里,悠悠茶江载着这座芬芳的古城奔腾不息。
德是瑶乡之宰,油茶为德之聚合。
恭城的日新月异,便是瑶族魂魄里那一缕绵绵不绝的香气反复擦出的光和暖。恭城油茶由古至今的变迁,就是一部恭城的发展史,那跌宕澎湃的声音,便是一个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所发出的铮铮之声。我知道,在恭城发展的征途上,每一个恭城人的生命里,都藏着星辰大海,梦想在身体里鼓起的风帆,唤醒明月,也换醒了人类的情长,把一程又一程的乘风破浪和瑶乡人庸常的生活,都酿成一碗碗乡愁,也把从江岸飘来的油茶香,播进时代发展的不朽诗章。

(本文获 “妙手写恭城 喜迎二十大”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香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