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出租车司机,给我上了两节文化课

都说高手在民间,但我一直没有遇见过,直到我碰到两个出租车司机后。

2018年年末,我打车去火车站,路上碰到一个健谈的司机大叔。他挑起话头,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从事文字工作的。

于是他就问我:“小伙子,你对钱钟书这个人怎么看?他是真的有才华吗?”

我说:“我只看过他的三本书,《围城》、《管锥编》、《宋诗选注》,我觉得很有才华。”

司机说了:“小说咱先不说,就说他那个《宋诗选注》,那有什么用,今天咱用电脑搜一搜,更方便。”

我本来不想去争辩的,看着司机的面相不像个善茬,万一吵起来他打我怎么办?但是我本人对于钱钟书先生很是敬佩。我说:“那个年代没有电脑,钱先生要一首一首的品读,然后注释、点评。而且点评古诗,还要结合诗人生平遭遇以及创作时的境遇来分析,工作量巨大。不说学究天人,称一句博闻强识不为过。”

而后司机又说起了钱钟书先生的成绩,说他偏科,走后门之类。我看着司机吞云吐雾的姿态和烟雾中的面容,还是没有接起这个话茬。

司机看我俩在这个话题上没有达成一致,马上就又说起了孔子和《论语》,他问我:“孔子一生主张”仁“,为何他的弟子去世办不起葬礼,他不肯卖掉他的车马呢?《论语》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你怎么看?”

“我坐着看”,说完我有点忐忑,这个回答是不是不妥,我反问他:“你怎么看。”

马上司机给我大段大段的背诵《论语》里的原文,夹杂着方言听得我目瞪口呆,这个过程我完全插不上话,司机美美地抽着烟,到站之后我落荒而逃。

关于论语我只通读过,仅对几则有过研究,所以我并没有发言权去评价这个司机的对与错。但让我感到佩服的是,四十多岁的人,能够保持阅读和学习,是很了不起的,至于某些观点是否偏激,也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不是搞学问的,只是图一乐子。

另一位司机是在2019年年初,从家里离开,火车站往租房地的路上,这次是个三十左右的人。因为车多堵上了,就开始闲聊,聊着聊着就到了党史这块,我有限的的知识都是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勉强应对了几句,我就无话可说,这个司机就结结实实的给我上了一堂党史课。

他讲的内容很严谨,很客观,往往都有出处可寻。他高中文化,辍学之后,做过各式各样的工作,闲暇时间就是看一些历史,尤其是清末到现在的这段历史,尤为熟稔。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当代青年,对于那段艰苦不屈、波澜壮阔的岁月却知之不详,实在可耻。想了想,大概是历史的分值太低了吧,我们的中心都在语数外上。

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历史,是基本。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爱她首先应该了解她。

但现在,我们的爱国之心,很大程度上是被时势裹挟的,群情激愤,我们也被口号推动者。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出国留学回来的人,很多对于祖国大肆的批判:不自由,官僚气息严重等等。究其原因,还是基础教育没做好。很多父母在孩子中学时就把孩子送出国,个人正确的观念还没形成,再加上外媒刻意的扭曲和引导,整个人都变了。对于中国的历史一问三不知,和父母那辈人的朴素的爱国主义形成激烈的冲突,想想都觉得可悲。

我们的孩子在被外国教育着爱国,那他会爱哪个国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出租车司机,给我上了两节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