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The Ghetto 到 美国

最近无意中沉迷上了一首音乐,The Ghetto,我本身听音乐很单纯,好听就行,没有什么过分的研究和追溯,像一首爵士慢摇,清晰的鼓点,慢节奏的吟唱,懂音乐的人一听就是黑人Hip-Hop慢摇,但又不像,让你不自觉的就会尬舞起来。这首歌被翻唱过很多次,我最喜欢版本是 乔治.班森 那个版本。没有现代化的电子乐,让人沉迷。

The Ghetto本意是贫民窟的意思,原唱是 ,唐尼 · 海瑟薇Donny Hathaway是一位非裔美国灵魂乐大师,他最著名的是和Roberta Flack的合作演唱。Donny Hathaway 1945年出生在芝加哥,这首歌1970年发布于他的首张唱片The Ghetto, Pt. 1,但是开始反响很一般。而当时美国其实正处于越战泥潭,和黑人争取自由的一个时期,具体的社会现状无可考评,也不是我等能梳理出来的。当我们想到美国时候,更多的是美国的自由、城市、华尔街、林肯、科比等等,不可否认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都有他肮脏不堪的一面,在这首歌里,我认为最经典的一句歌词就是The ghetto,Tryin to survive,The ghetto,Tryin to stay alive,人们每天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

这首歌获得了1970年,美国公告牌单曲榜第87位,算是获得了他应有的殊荣,来让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那些贫民窟的人们,在这个繁华的背后,我们不光是欣赏这样的曲子和节奏布鲁斯,而是他的另一面,这或许才是美国。随后乔治·班森在1990年翻唱了这首歌,这个时候已经距离唐尼自杀过去了10年之多。当然我这里不是写他的传记,从维基百科上来看唐尼很害怕白人去研究他的音乐灵魂,或许他更多的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生活在天堂的底层人民。

在去年最火的一部电影《追龙》当中也有这首音乐插曲,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有兴趣你可以找找。当然乔治·班森在翻唱之后再次让这首音乐火了起来,让人们记起来一些事情,我也很喜欢他的音乐,然而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乔治·班森最出名的一首歌曲其实是每个人都听过的,那就是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中文译名《此情永不移》,也就是《廊桥遗梦》主题曲,然而在他唱的时候没有走红,我们常听的那个版本其实是 西城男孩(westlife) 翻唱的,但是唱红这首歌的却是Glenn Medeiros葛伦·麦德罗斯,此曲最高爬到了全美单曲排行榜第12位,在海外的英国,法国和德国都拿到了冠军,这首歌在台湾也是红遍大街小巷,当然这首歌也成就了葛伦的嗓音。

黑人在美国的地位时至今天也是被歧视,或许当中有各种原因吧,我最熟悉的几个黑人,一个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一个是摩根弗里曼当然还有马丁路德金,他们本身具有的黑人说唱天赋能成功融入美国社会的还是少数,我们知道西城男孩,却不知道乔治·班森,因为大部分人只会寻找他想寻找的,看到他想看到的,听到他想听到的而已,西域男孩唱出的激情,而他则唱出了深情,这就是一首歌本该有的灵魂,在韩剧请回答1988当中,他们在休学路上放的时候就是限量版的原声。

有时候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一个人?一个国家?一首歌或许都不是,或许是背后故事,而这背后的故事又让我们痴迷去寻找,因为不完美,我们才会看到他真实的一面。有时候我很喜欢美国,想去走遍那里的大街小巷,因为只有这样你看到的才是真正的美国。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足足可以写一本书。但是又没法去写,因为只要懂的人才会去寻找,而美又是通过寻找实现的。

我喜欢这首歌,因为他的旋律,也因为他背后让你去寻找的东西。什么是一首好歌,一首好歌是让你会寻找他背后作曲作词者的故事,而不是停留在耳朵的表面,很好听,但你不知道听完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可能寻找所有,但至少找到了眼前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 The Ghetto 到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