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书不多。有个小小的书架,下图就是:
为了显得大一点,特意歪斜着拍的。不算儿子的,大约有200多本。
跟买书狂魔比,这个数字小得可怜。用来安慰自己的是,这些书不是用来做做样子的,基本都读过。
刚刚简单巡视了一下,没读完的书有:
法国大革命史(图书馆借来的)
诗经(只爱看「国风」那部分,估计这辈子看不完了)
山海经
布罗茨基《小于一》
长物志
未来简史
必然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波多里诺
哲学史教程
罗伯特麦基《故事》
不算多,是吧?
正在读的书有《心理学和生活》、伍尔夫的《海浪》,借来的《边城》。
已下单,正在路上的书有《文心》、《文章做法》、《卡拉马佐夫兄弟》、安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后三本早已读过,是为了收藏。
不大买没读过的书,总是先看过电子版,再买实体书收藏。原因当然是穷啦。现在普通一本书都得四五十块,厚一点的得七八十块,还是有点肉疼的。这两年收入稍微高了,才稍微放肆了一点。
五年前入手了Kindle,着实为我省了不少钱。亚马逊上电子书的定价一般只有实体书的十分之一,败起家来心理压力小很多。于是连买带下载,几乎塞满了内存。
因上班一直离家比较远,通勤时间一般都在3个小时以上,正好用来读书,于是我捧着Kindle,在公交上、地铁上、出租上、马路上,读啊读啊,差不多一个星期能读完一本,阅读量刷了一大截。
同时练就了两项神技:第一,无论车上如何颠簸,我都不会觉得晃眼,照看不误;第二,捧着Kindle行走在马路上,能靠第六感避开电线杆子、行人、石头、狗粪,比我不看书专心走路时都灵便。
2018自己开车上班,没办法在路上看书了,很可惜。喜马拉雅、得到这些APP是不错,但内容不够丰富,我想听的书往往没有。
我可怜的小Kindle,每天都躺在我的包里一起上下班,但鲜少掏出来看。最近买书多选择实体书,因为兜兜转转,还是真正的「书」捧在手里的感觉最好。指尖摩挲着书页,嗅着油墨香,慢慢沉浸进去,忘了周遭的一切.....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形容的是面对满满的书架的焦虑,老实说,我并没有这种感觉。第一家里的书并不多,第二,我并不着急都读完,读书是一种乐趣,又不是什么任务。
闲暇时,我会站在书架前,抚摸着一排排的书脊,今天要宠幸那个呢?大多数时间,我会抽出一本早已读过多次的书,翻到最喜欢的那几页。读几分钟也是中快乐。(看电影也是,《一代宗师》里宫二和马三决斗、《师父》里最后的巷战、《一步之遥》马走日威胁王志文、《爆裂鼓手》最后的SOLO,这几段百看不厌)
而读新书,则需要大块一点的时间,要安静,也没人打扰。
所以虽然我阅读速度极快,刷新书却很慢。对不起,艾柯,对不起,布罗茨基,对不起,麦基,你们再等等吧。
比起看书如抽丝,我有另一种不同的焦虑。我想重读红楼梦、冰与火之歌、幽灵代笔、大卫科波菲尔、寒冬夜行人、我的名字叫红......等等,但也深知,不大可能有那么多时间重读。有些书,注定这辈子不会再翻开了。
正如博尔赫斯的一首诗:
界限
有一行魏尔兰的诗,我再也不能记起,
有一条比邻的街道,我再也不能迈进。
有一面镜子,我照了最后一次,
有一扇门,我将它关闭,直至世界末日降临。
在我图书室的书中,有一本
我再也不会打开—现在正望着它们。
今年夏天,我将满五十岁,
不停地将我磨损啊,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