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从废品站到哈佛的逆袭人生对我们的启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是美国的塔拉·韦斯特弗,很难想象塔拉身在美国,17岁之前居然没上过学。更惊奇的是,后来通过一番努力,完成了大学学业,2009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作者是怎么做到逆袭人生的呢?我们由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哥哥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知识的渴望,深深影响了塔拉

塔拉生活在男权主义的家庭中,爸爸的话就是权威,他让孩子们接受家庭教育,不让他们去学校、医院这类地方,孩子们小时候都很听爸爸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山外面的世界的求知欲,使得一些孩子纷纷离开家庭,奔向那“危险”的世界。

其中影响塔拉最深的,是哥哥泰勒。

他房间里的音乐深深吸引了塔拉,让她第一次听到了世界上原来还有如此美妙的音乐。

泰勒想上大学,爸爸极力阻止,但是孩子长大后,思想不可能始终依赖父母。

塔拉经常看到泰勒独自看书,并帮这位哥哥做掩护,因为爸爸只要看到孩子们看书,就会叫他们去干活。

当塔拉还沉浸在爸爸的“上学无用”思想中时,泰勒告诉塔拉,她应该去上学,但是当时塔拉打心底里鄙视学校,对爸爸的话言听计从。

但是,上学的小苗已经深深的扎根于心中,几年后,当泰勒再次让她去上学时,有了前边的铺垫,才真正有了她为了转折人生而作出的选择上学的决定。


二、经常思考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情

作者,由于从小生活条件有限,倒不是多么缺钱,而是极度缺乏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她对所有事物的认知,都源于爸爸的描述。

当作者慢慢长大后,碰到了很多与爸爸说的不一样的事情,她没有选择随便相信哪一方,而是仔细研究,双方为什么会这么看待同一事物。

正是这种追根结底的精神,让她在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很模糊,甚至当碰到了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后还不自知,这就造成了自己终身不能破茧成蝶。


三、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求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原先糟糕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于那时的塔拉,就是舒适区,因为习惯了那样的生活方式,再糟糕也觉得没什么,似乎每天跟着爸爸去废品站捡拾废品、帮妈妈提炼精油就是她应该做的事情。

但塔拉似乎天生就不应该待在山里,她总想跳出熟悉的环境,去迎接新的生活。

这对于一个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学业完全靠父母的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每天固定的生活模式并没有让这个小姑娘失去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她求学的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她在第一所大学——杨百翰大学学习后,勇于向更高领域的剑桥大学挑战。虽然去剑桥大学之前,她因为多方面原因想要打退堂鼓,但是最终,她选择独自一人远赴英国的剑桥学习。

去哈佛访学也是如此。


剑桥大学

四、对于自己敬爱的人,勇于说不

爸爸是塔拉家的“精神支柱”,他把自己对某事件的想法和对世界的偏激看法全部灌输给孩子们,使得家人都非常相信医院、政府、学校都是邪恶的地方,在家学习,储备粮食和应急用品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小时候的塔拉对此深信不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文化、甚至新的穿着,都让她认识到以前爸爸说的话不可信,并且对曾经发生过的政治事件的看法也完全变了。

爸爸生病了,所以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邪恶的,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却害了家人。

家人没办法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没办法和正常人一样去医院看病,女生没办法和正常人一样穿衣服。

当发生两次翻车事故后,当孩子们在废品厂连续受伤后,爸爸仍认为自己做的事和思想都是正确的。

当塔拉从学校回家,爸爸一次次的让塔拉放弃学业,回到废品厂干活时,塔拉最初很犹豫,但后来很坚定的说了“不”,自此翻开了精彩人生的篇章。

不是所有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都是对的,跟随自己的直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作者不是斩钉截铁的离开废品厂,离开家,也许她真的一辈子就只能活在山里。

勇于说不,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五、结语

塔拉的传奇人生非常震撼,从小不上学还能进入剑桥、哈佛就读,可想而知期间付出了多少努力。

家人的不理解,周围人对她进入正常世界的劝说,她对新旧事物理解的矛盾,对超出认知范围的思考,都造就了如今对哲学、历史都颇有研究和成绩的塔拉。

当她遇到了和自己思想冲突的事情时,可以积极翻阅资料,查询真相;当她了解了真相,又不会怪罪于爸爸的偏激,而是慢慢化解内心的矛盾心理。

塔拉的故事印证了那句话: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从废品站到哈佛的逆袭人生对我们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