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初中就交好的朋友L来我们学校考试,与我吃了一顿饭。我们已经五年未见,她变了很多,脸上不见让她一直烦恼的青春痘,也瘦了下来,原本好胜认真的她在言语里透出一丝慵懒和随意。我看她笑着谈起现任男友如何如何,思绪不免飘忽,想起初中上学时的总总来。
1
初中一开始,与我交好的并非L,而是K。我与K因为都有写小说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个时候,学校管得还不严,我们经常在午休的时候跑到小树林里,谈论小说的剧情,把自己喜欢的动漫分享给对方。严格算来,K是我第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重视她,我母亲知道后也很重视她,冬天买手套帽子的时候,专门给她买了一套。
我一度以为,有着相同梦想的人必然会揣着梦想一起走下去。现实却告诉我,我还太年轻——有些感情要远比想象中脆弱的多。不到两个月,K以一个荒唐的理由向我提出绝交。我觉得很无奈,却没办法改变她的决定。
2
后来,我在回家的路上结识了W。她是一个开朗有见识的女孩。她很喜欢写作,我们常常在火车上针对这方面进行交流。初二的时候,写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我们这一届的潮流。我们常把自己的作品交换着看,偶尔还会将男同学的作品借来,窝在被窝里嘲笑一番。我们总是谈自己的梦想,半夜里躲着寝室老师,像地下党一样,小心翼翼的凑在一起,学习或写些东西。
到了高中,她与我分隔两地,虽然并不远,却咸少见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圈子,渐渐疏远,终于不再联系。我忘记了她的生日,她也换下了与我配套的闺蜜头像。我们默契的成为了彼此的路人。很多次我都在想,是什么让我们形同陌路?反复总结后,到底发现两点∶一个是环境变了,一个是梦想变了。
初中因为是半军事化管理,教条很多,学校被我们偷偷叫做牢狱,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我们每天三点一线,手里不允许有课本以外的东西,如《飘》一类的著作也是众所周知的禁品。(可笑的是,学校里就有书店销售这类书。我们曾经悄悄探讨过,最后一直认为,是学校很阴险的想让我们去买书,没收后再放回书店继续卖。)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压抑的生活,只有在半夜里凑一起的时候才会放松一些。
步入高中后,我们就像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接下来的事情我不说,也很容易猜到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我们的见识也慢慢将曾经模糊不清的梦想雕刻出精致的样子,我们之间的分歧也渐渐显露出来——她想去首都,我却想去临海城市;她想名扬天下,我却想悠然生活;她喜欢散文类的创作,我却只想写跌宕起伏的小说。
没有彼此安慰的必要,也没有同样的梦想。如此看来,一年两年的不联系也就理所当然了。
3
中考冲刺阶段,A的到来给我们班带来了一场风暴。记得当时在上物理课,我埋头做着题,周围突然喧哗起来。班里的男生频频往外望,有不怕老师的,干脆跑出去大摇大摆的看。我问过人,才知道有人转来。还没来得及想象转学生的样子,就看到她被老师领到最后一排坐下,一脸腼腆地笑着。
A有一张娃娃脸,长得也娇小,穿着现下流行的蝙蝠衫。不得不说,她是初中三年里最合我性子的人了。我总是忍不住想要照顾她,学习上的问题也好,生活上的烦恼也罢,能帮的上忙的,谁也抢不过我。
毫无疑问的,这让我们两个人的友情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可惜的是,这份友谊来得不是时候——初中生活要结束了,我身边也有了L。
无论那个阶段,不可辩驳的是,在校园的生活里,一个人太孤单,两个人刚刚好,三个人就有些挤了。A的到来让L与我开始有了矛盾,虽然我没在意这些,但A敏感地察觉到了问题。所以,她自己找了新的朋友,与我也拉开了距离。
我与她交集并不多,但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后来,大一的时候,L跟我八卦,说在J市看到过A,她与我们初中的同学谈了恋爱,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内向的人。我想,她可能会留一头长长的卷发,染成栗色,脸上画着精致的妆,穿着短袖和裙子,走路时娇柔又做作——最大的变化也莫过于此了。
可能有一天,我会与她走在一条街道上,她不记得我,我也认不出她。
我觉得很奇怪,曾经觉得会好一辈子的人为什么会说散就散了呢?
吃完饭后,我送L去车站,她笑得张扬,跟我说,对象再好也比不上我。我只是笑着点点头。
有些人在流逝的时光里走散了,但有些人也会不知不觉聚到一起。我不会知道以后会不会与L有一场友谊的告别曲,但我想,我应该知道该怎样对待现有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