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万万没想到》之二——“成功学的解药”2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封面

关于作者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曾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精英日课》的主理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关于本书

本书的第一版获得了“2014中国好书”和“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作者万维钢擅长以“理工科思维”为导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破除了认知上的重重迷思。根据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延伸、修订和增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万万没想到》之二——“成功学的解药”2

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

——练习来说,你想要学什么就应该练什么,功夫就在功夫上。我们追求的就是把这个特殊技能的特殊神经网络“长”在大脑之中,别的都不必管。
       所以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必须一切从实战出发,且有明确的每次训练要达成的目标。
       练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关键是你“刻意练习”——哪怕仅仅是“单独练习”——的时间。
        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的练习时间才有意义。
        刻意练习需要学习者的精神高度集中,是一种非常艰苦的练习,人的精力只能做到这么多。

即时反馈

——从刻意练习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即时的反馈(immediate feedback)。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
       其实把一本书看好多遍,只是让我们对这个东西“熟悉”而已,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办法是考试和测验。这就是反馈!没有测验,你的知识只是幻觉。
        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有反馈还不行,反馈还要有“即时性”,要让实践者立即得到反馈意见。
        只要有快速反馈,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你就能培养出专家的直觉,就能够“眨眼判断”。
         那么,现代的老师的最大作用是什么呢?正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儿童的确比大人更容易想象,这是因为儿童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并没有发育成熟,不容易专注,思维表现得更加开放。但儿童的想象力不是“无章可循”的,只有在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后,“想象”才成为可能。
       高级的想象力其实是不自由的。正是因为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顿悟崇拜”。有“顿悟崇拜”思想的人认为一般人终日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而一旦跳出这种束缚,就能够取得重大突破。这种思想其实是对科学发现的庸俗解释。

如何上网能避免浅薄?

——上网者才是真正的奴隶。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读者倾向于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不但没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甚至记不住读了什么。
       为什么超链接使阅读效果变差呢?因为我们必须随时对点与不点一个超链接做决定。一个人读书的时候调动的是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力和视觉处理的区域,而对超链接做决定则要时刻调动大脑的额前叶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既然是扫读,深刻的内容就很难有竞争力。点击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是短小精悍的,配有精彩插图,让人会心一笑,有机智而无智慧。
        网上阅读的要点在于选择和过滤,我们应该学会订阅精选的博客,访问专门的论坛,从而排除无关信息。
       扫读网页不见得是什么毛病,相反,能够以不同速度读不同等级的内容是最有用的阅读技术。     
       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

用强力研读书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
        阅读有三个档次: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和为了理解而读。首先,只有为了理解某个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而读书,才值得认真对待。其次,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而不是以书为主。

——强力研读”更像是一种态度和心法。其实我很想给此文起一个英文标题,叫作“Deep Reading”(深度阅读),以与最近心理学家们谈论的训练天才的新成果——“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deep practice)相呼应。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读书的一个关键技术在于对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读书人的一个秘密就是,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会更高。
       一本书应该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一个重大作用是为自己日后以最快速度重温这本书提供方便,直接看笔记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一定要能看出作者的逻辑脉络。
        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字里行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全书,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好像画地图一样。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幽默是智力过剩的体现”,想法也只在带宽过剩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只有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你才能气定神闲地发表意见。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

为什么资深的读者读书快?

——我们知道很多著名的读书人的读书速度却都很快,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武功。他们读得快,是因为对他们来说,一般的书里新东西已经非常有限了。
          真正资深的读者,读同一领域内的书肯定越读越快,他们能够一眼就发现新东西,抓住重点,知道这本书在这一领域内是个什么位置,做出了什么新贡献。

后来者更有可能创新

——后来者创新,后来者引领新潮流,是竞争中的一般规律。
       所以,在领先情况下,不是落后者要学习领先者,而是领先者要学习落后者。
       特大公司,如IBM者,并不以特别能创新而闻名,他们最大的能力恰恰是把那些已经被别人证明是好东西的技术迅速普及和产业化。

为什么过度自信者能赢?

——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我们到底应该更冒险一点好,还是更谨慎一点好呢?
       那些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的时候,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虽然那些过度自信的人失败的次数会比一般人更多,如果要死的话也会死得非常快,但只要他们没死,只要他们还在继续尝试,那么他们最终成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一个有意思的指征

——一个人的基础睾酮水平可以反映在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比上。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同时受到睾酮和雌激素的影响,这两种激素在影响胎儿大脑的同时,也影响手指。睾酮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通常情况下,男性的无名指比食指略长,女性的无名指比食指略短。
         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无名指相对食指就越长,那些最成功的企业家的无名指要比食指长10%,甚至20%!
          如果你的COMT酶是快酶,那么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就很容易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并不是因为你定力过人,而是因为多出来的多巴胺会被迅速清理掉。有些学者把这样的人称为“战士”(Warriors),因为他们临危不惧。而如果你的COMT酶是慢酶,那么面对压力多巴胺就容易过多,导致自己惊慌失措,这样的人则被称为“颤士”(Worriers)。
         决定一个人喜不喜欢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睾酮水平。而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
         好消息是无名指的研究还没讲完。研究者认为生理因素大约只能解释40%~60%的竞争力,后天教育和文化传统仍然有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011《万万没想到》之二——“成功学的解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