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次参加公司的高校宣讲,得以有机会站在另外一个视角看待毕业生求职找工作。
在母校的那场,站在就业中心的三厅,想起当年自己找工作,曾在这个三厅听过N个公司的宣讲会。
不觉三年过去,自己作为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回到学校参加招聘工作,而且作为毕业的学长,分享心得体会。
可是,这该如何去讲?如果重回到三年前,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二、
每家来宣讲的企业,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展示给毕业生,正如面试时每个求职者所做的那样,在分享和答疑时,能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希望从“学长”那里听到一些“不好的东西”。
正如求职者在被问到缺点时,总回答一些无伤大雅、无关痛痒的所谓缺点,我们企业直面自身的不足,其实,于学生是没有帮助的。
正因为是自己说出来的,一定逃避不了被过分解读和片面理解。
比如说一家企业有七分好,三分不足,当公司的HR或内部人士将其客观描述出来后,毕业生记住的不是那七分好,而更多是那三分不足。
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每个毕业生对“不好”的敏感度远高于“好”,因为“好”是看得见的,而他们内心害怕的是“好”背后的坑,即那些“不好”。
工资高、名气大、资源多、平台大,这些是很容易获知和确切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随便搜索或找到学长学姐,就可以了解到十又八九。
但是团队氛围、晋升渠道、领导风格、职业空间,这些东西比较抽象,而且更多时候是depends on的,往往在最终选择时令人纠结。
三、
作为一个过来人,深知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在“大方面”确定后,他们关注“中方面”,待“中方面”搞掂,他们又转向盯住“小方面”,直到彻底“放心”。
毕业,从学校到社会,这一步很关键,仿佛一旦迈错,人生将从此黑暗。因此,人会拼命地将一切的一切置于100%的确定。
虽然有此想法和纠结是完全能理解的,但真相没有渲染的那样夸张,职业规划也没有那么重要。
每个人都是在时代潮流和社会环境的裹挟下前行,无一例外。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房价都可以一年翻一番,计划是往往赶不上变化,毕业时规划的路线,也许一年后就要大改。
我的老东家,花费巨大人力和成本制定好的三年战略规划,纸墨未干,就束之高阁了,因为要制定新的五年战略规划。
我们大家熟知的名人,也没有一个是一开始就找到让他们功成名就的事业或方向。
马云当过老师,开个翻译社,倒卖过义乌的小商品,还进京当过技术顾问,后来才创立的阿里巴巴。
世界车企奔驰的如今实际话事人是一个叫李书福的中国男人,他开过照相馆,背着照相机走街串巷,后来开冰箱厂,赚钱后人就膨胀了,跑去海南投身房地产,结果输光了千万资产。
后来做起汽车梦,拿不到牌照,就先生产摩托车,直到N年到才搞出第一辆汽车,而且其创立的品牌吉利一直是垃圾车的代名词,直到他收购了沃尔沃,直到他当起了奔驰的大股东,世界才用正眼看这个男人。
俞敏洪,背单词学英文,起初是为了出国,好不容易拿到外国大学的offer,拿到签证,发现没钱买机票,于是先赚点小钱吧。怎么赚钱呢?他背单词背出了经验和技巧,于是教别人背单词考托考G赚点培训费,没想到丢了公职,被北大辞退了。
没有退路,又要养家糊口,于是继续搞培训。小钱赚到了,突然发现并不想出国啦,于是继续搞培训,居然还做大做强了,把当年他望尘莫及的徐小平、王强等从国外请回来一起搞培训,这才有了中国教育第一股——新东方教育集团。
四、
职业规划重要吗?重要!但是很难有一个职业规划能完美执行。
因此,对于职业规划,不必细致,但大致要点是要有的。
退一步讲,不要职业规划,工作的选择还是有几点要考虑到,最起码它要有弹性!
何为弹性?举个例子,高考时不知道报哪个专业,但是呢,念的大学是985高校,是C9联盟,是中竖九校,反正说出来,大多数人是知道的。
不管学的怎样,在毕业找工作时,大学的名气会带来很多chances,这就是弹性。
再譬如,毕业时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技术vs销售、互联网vs金融、北上广深vs老家省会。如果那个岗位是BAT、ATM、四大、两油两网,反正是大家知道的,或是内部有再次选择和调整的机会,或是到外部能获得较大的认可,这就是弹性。
五、
除了弹性,充足的物质保障是要的,说的人话一点,就是工资得够。
怎么算够呢?在北上广深,对于应届生,低是10K是耍流氓,15K以上就不丢人了。
老马同志说非常对,物质决定意识。工资过得去,加班有补贴,熬夜赶项目有奖金为盼,996又怎样呢?年轻人愿意拼,愿意用健康换金钱,那是因为看得见盼头。
工资够的话,不会为了一日三餐、吃穿住行捉襟见肘(不求小资轻奢),每月剩点,一年半载后,必能“手有余粮,心里不慌”。
上面说的,弹性意味着“换工作”,就意味着转换成本。没有余粮,在劳动力市场就不免卑微,不免迁就,然后就一步错,步步错。
2017年12月,中兴的跳楼事件,为什么一个辞退就让人选择轻生呢?作为一个上有老小有小,而且月月有房贷的深圳中产,虽说资产已千万,但是一旦被辞退,没了现金流,万一找工作遇到点麻烦,面对每月哗哗流水般的刚性支出,这位三十几的“中年程序员”慌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No money,no 尊严。
跟毕业生只谈情怀不谈钱的公司,都是耍流氓。谈情怀又谈钱的公司,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
六、
如果能再来一次,让我重新选择,我或者会选的比现在要好一点,但是呢,也未必是最好的。
与朋友聊过,最好的机会就算摆在眼前,也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都懂得把握,因为有些正确的道理,不经历弯路、不撞南墙、不曾失去,是不可能领悟的。
因此,每个毕业生,勇敢地向前去选择、去经历,自己经过过的,无论失败与成功,都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