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还有哪些“戏”可唱?

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互联网 ”已渗入各行各业,深刻影响和重塑着各行业的结构。“互联网 ”正在给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带来深层次影响。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将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互联网 ”将深入推动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有利于教育信息化2.0各项目标的实现。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 ”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融合将深刻影响着教育系统中的各个核心要素,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系统效率、着力变革教育组织方式,将成为解决教育领域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力量。“互联网 教育”应当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质变,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

砺鹰教育在时代的变革下,结合以下核心要素也同样在做出改变。

 砺鹰教育同意核心要素之一:学习资源

“互联网 ”对学习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形态、资源平台和资源配置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互联网 ”使学习资源形态实现了优化整合。跨行业、跨时空、多类型的学习资源被整合成“在线—离线”、“固定—移动”、“文本—可视”以及“平面—虚拟现实(VR)”等多种形态,可以满足学习者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需要,可以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共享。

  其次,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教育资源平台为学习资源的全方位开放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移动互联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资源平台的整体架构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逐渐形成了PC端、平板端、手机端等多终端一体化的学习资源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在任意时间、任意空间学习的需要。

  第三,“互联网 ”背景下的学习资源配置可以使优质学习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优质学习资源可以跨学校、跨地区流动与共享,缩小因地域、时空和师资力量上差异所导致的教育资源鸿沟,逐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接触到同等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配置达到均衡化和最优化,逐渐促进教育公平。

no.2

 砺鹰教育同意核心要素之二:学习方式

  “互联网 ”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将由知识传授型向互动对话型转变,从集体教学走向个体差异化教学。“互联网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和学习理念两方面。

  在技术支持方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情境感知等技术能够将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相结合,实现沉浸式情境学习;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学习过程数据的全程收集和评价,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移动互联技术能够将学习行为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实现“跨界学习”。

  在学习理念方面,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强调,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智能,支持每一个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更加多元、灵活,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向师生对话型转变。

no.3

 砺鹰教育同意核心要素之三:教学环境

  “互联网 ”对教学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空间和教学平台两方面。

  在“互联网 ”时代,教学空间将以互联网思维加以改造。基于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建设的学习空间,可以突破围墙的限制,教师可以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学生可以随时入学、教学设施可以在同行中共享;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也随之人性化、智能化。

  “互联网 ”背景下,各种教学平台充分体现出了灵活性,使教学由线下课堂逐步变为线下线上融合、虚实结合的跨界课堂;教学平台的重点从支撑管理任务转移到支持全面跟踪学习行为、支持个性化导航、支持形成性学习评价、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与学习效果的自动测评。

no.4

 砺鹰教育同意核心要素之四:师生关系

  “互联网 教育”将解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传统关系。互联网对于师生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师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变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师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学生检索信息的速度可能比教师更快、获取知识的途径可能比教师更多。

  第二,师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变化导致了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权威、教学的主宰”向“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向“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转变,师生关系趋于平等,使得“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第三,师生角色的变化带动了师生职责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职责主要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no.5

 砺鹰教育同意核心要素之五:管理模式

  “互联网 ”对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两个主要方面。

  “互联网 ”提供了变革教育管理模式与方法的机会:高速网络技术能够支持组织间的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的共享性;物联网技术能够感知教育装备和教育环境的实时数据;大数据技术能够提高教育管理、决策与评价的科学性。基于“互联网 ”的教育管理将逐步走向“智慧管理”模式。

  “互联网 ”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利用环境感知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流程编排技术等,联结校园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打通数据和流程,让数据和信息在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教育”还有哪些“戏”可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