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春风第一支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文中以“清香”为暗线,以作者的脚步为明线,看似游记却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闻香而来,铺陈文字,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想起几十年以前鲁迅文中的腊梅,恍然大悟腊梅花正是清香的来源,照应了前文,突出腊梅花最为显著的特点: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开得最早,由这个“早”过渡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感受到鲁迅只有一次迟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学生心灵。这篇课文我们接触到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以物喻人”,如何才能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真正的读懂课文呢?

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梅花的诗词感悟梅花的特点。在咏梅的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有这些:

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经过反复吟诵,学生对梅花的品格有了深刻而感性的认识:她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冰清玉洁而又不畏严寒的内在特质。

    在“蜡梅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从整体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在文中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蜡梅的特点:花开得多而早、美丽而又冰清玉洁、花香四溢、不畏严寒、争优争先,从而为理解鲁迅的人格打下伏笔。再划出文中反映蜡梅特点的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梅花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珍惜时间的精神,争做“春风第一枝”。

此文中有一成语是学生之前从未见过的,叫做:“二十四番花信风”,我让学生详细的查了资料,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收获颇丰。

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人们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为代表,叫做这一节气中的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 8 个节气里共有 24 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从这一记载中,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经过 24 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风,阴阳寒暖,冬随其时,但先期一日,有风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则:鹅儿、木兰、李花、杨花、桤花、桐花、金樱、黄、楝花、荷花、槟榔、蔓罗、菱花、木槿、桂花、芦花、兰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民谚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布谷布谷,割麦落谷”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做春风第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