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时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毛姆写的一本读书随笔。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毛姆在随笔的开篇写: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里面有一段话:

“在度过了生命的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为数不多。除了象棋、填字游戏,几乎没有一种你一个人就能玩起来的游戏。但是阅读就不一样了,它丝毫不会让你有这种困扰。没有哪一项活动可以像读书一样——除了针线活,但它并不能平复你焦躁的心情——能随时开始,随便读多久,当有人找你时也可以随时搁下。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比阅读更省钱了,你在公共图书馆的那些愉快日子和阅读廉价版图书时的愉快体验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我说“几乎”,是因为我不想夸张到阅读能缓解饥饿的痛苦,或者平复你单相思的愁闷。但是一些好的侦探小说和一个热水袋,便能让你不在乎最严重的感冒的不适。”

阅读可能是目前为止保持的最久的习惯。在高中时代曾可以说是疯狂得看小女生的言情小说,大学时期每周会习惯性地去报刊室翻阅最新期的各种杂志。工作之后,看的书很杂乱,可能是不经意某处的推荐去看一本书,或是在休息日逛书店随意看到一本阅读,或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推出某某作家的新作而感兴趣的。但阅读的确就如毛姆作家说的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演员可以在一部戏中体验一种人生,读者看一本书,一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真的是很享受的。当你你完全沉浸其中,跟随者文字的故事情节起伏不定,既是根据作者的描述,也是有读者自身的脑洞想象呈现,会比看一部剧更让人着迷,这也是很多时候,书迷读者对某些小说改编的ip很不满意的某个因素吧。作者笔下的you文字,读者深切投入地阅读,可能并不是某些画面可以很理想地展现的。就像经常说的,中华文字是博大精深的。

在书中第一部分毛姆还说到一点关于小说家写作的观点很有感触:小说家在写作时,事件的发展需要时间上的间隔,为了使作品得到平衡,作者得尽力插入一些填补时间空白的内容,我们称这样的段落为“桥”。虽然多数小说家天生具有过“桥”的本领,但在过“桥”时,难免枯燥无味。小说家也是人,不可避免地会受世风的影响,更何况小说家拥有远胜常人的感受性,他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描述一些随世风改变的、昙花一现的内容。

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景物描写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如果无益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读者了解人物,那就是多余的废话。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关于毛姆对一些作家以及作品的阅读随笔。

这个男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博得你的欢心,甚至在你初识他之时便有一种欣逢知己的感觉。这部作品便是《蒙田随笔》。在蒙田散文的行文之中,他刻画了一副如此完整的自画像,其中有他的个人品味,有他的怪异之处,有他的诸多脆弱,这种种让你能够很亲密地了解他,这种了解甚至超过你对你所拥有的任何一位朋友的了解。在了解他的过程中,你也开始对自己有较大程度的了解。他在这耐心且幽默的自省之中,投射出人性探索的光辉。

如同其他的自传性小说主人公一样,《威廉·麦斯特》中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我不太清楚为什么要这样。也许是因为当我们在描写自己的时候,总因我们的目标和成就有所差别而感到不安,因为自己没能把握住机会而对自己感到失望,便向读者呈现出一个沮丧而不如意的人物形象。也许就像我们走在街上时,所有好玩的事物似乎都在街的另一边。我们自己的经历于自己来说总归有些平淡无奇,所讲述起来也会显得平淡。只有别人的经历才是奇幻的、浪漫的和刺激的。然而,歌德也在威廉·麦斯特平淡的一生中安排了一些奇遇,让他遇到一些不寻常的、有趣的人,然后借由他来表达自己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评论家乔治·森茨伯说:《汤姆·琼斯》是一部生活的史诗——当然,不是那种最崇高、珍稀、激昂的史诗,而是一部描写普通人的、健康的普通生活的史诗;它不是完美无瑕的,但它充满了真实感与人情味。也许,除了莎士比亚,再也没有人像菲尔丁这样,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真实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在毛姆看来,《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它极强的可读性。正如司各特所言,简·奥斯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错综复杂的细琐事务。虽然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发生,但是读完一页后,你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节。下文中仍然没有什么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开新的一页。能够让你这样做的小说家是最有才能的小说家。

《呼啸山庄》是很不完善的,但它有只有极少几个小说家才能给予读者的那种东西——力量。将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通过这般惊人的力量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伟大的油画:乌云下是一片昏暗的荒原原野,雷声隆隆,有行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荒野里东倒西歪地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变得恍惚,人们恍若窒息着。忽然,铅灰色的天空劈开一道闪电,是给画面增添神秘而令人恐惧的最后一笔。

在毛姆心中,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本小说描写的场面如此恢宏,描述的历史时期如此重要,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又如此众多,简直前无古人。托尔斯泰才华出众的评论家朋友——斯特拉霍夫,曾用这样有力的语言评价过《战争与和平》:“一幅人类生活的完美图画,一幅该时代俄罗斯的完美图画,一幅供所有人感悟的有关欢乐与悲哀、伟大与耻辱的完美图画,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福楼拜《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莫泊桑、契诃夫......

--怎样看待阅读这件事--

毛姆说,如果读者读完他的阅读随笔,因为他的推荐才去读这些书,那么他建议合上这些书;如果你不享受着去阅读的话,它们只会对你毫无益处。没有人必须要去读些诗歌、小说,以及那些被列为“纯文学”的书籍,必须带着愉悦去阅读才行。愉悦不一定就是肤浅的和满足感官的,各个时代 的智者都已发现,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最让人满意的,也是最为持久的。所以保持阅读习惯是非常好的。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一下就被击中了内心,也突然好像就找到了自己对阅读渴望的真相。如果隔得好多天没有看书,心会有种落空空的感觉,总惦记着一件事还没做。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获取社会各种信息都可以用秒来计算,人手一部手机基本占据了一天中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但我自己的感受是,长时间的网络时间,会让人身心疲劳,无论是刷剧刷综艺,还是忙于各种网络社交软件,都很容易陷入一种空虚感。这时,放下这些,阅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让自己沉浸在书中,会有踏实、充实感,也可以暂时逃离现实中的所有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给到自己一些关于生活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是一座随时携带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