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第二:思无邪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就是,诗经三百首(孔子时不叫《诗经》,当时只称《诗》,三百只是取成整数,现在《诗经》流传下来的实际是305首,还有6首有篇无辞。),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无邪”。

        其实,“思无邪”也是出于《诗经.鲁颂.駉篇》, 被孔子断章取义,教育学生。其意思,大多认为是思想纯正;也有些人认为,思字用在句首,无义,“无邪”表示诚也,直也,就是不虚伪。

        认为“无邪”表示诚、直的,是就诗论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经》里面的诗,都是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假,即所谓“诗言志”,因而学诗,可以“兴观群怨”。

        认为“无邪”表示思想纯正的,是后人认为孔子重诗教,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因此,朱熹就曾这样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的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的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无邪”。诗,可以陶冶人的思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乱”是也;诗,可以正人心,“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是也;诗,可以对人产生教化作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也;总之,诗教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教育、感化作用。后来《诗经》被列入“四书五经”,成为过去读书人必读著作之一,就是因为此吧。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今天仍然有人传唱不衰,想来,就是因为他是先民的真情咏唱,也能陶冶后人的思想。诗,不仅言志,也言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政篇第二: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