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评孩子,才能让他吃一堑长一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全愈,欢迎大家来到《给中国家长的52堂课》课程,每天一杯咖啡的时间,带你重走从幼儿园到常春藤法学院的教育之路,培养全能型孩子。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怎样批评,才能既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和错误,又能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创造力?

1保护孩子的“自尊”

发明电灯的伟大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把一张小纸条交给妈妈说:“老师叫我把这张纸条给您,并且说只有您才能看,老师说什么?”

妈妈边看边流泪,然后大声读给孩子听:“您的孩子是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的老师可以教他,请您自己教他吧。”

妈妈去世很多年后,爱迪生无意中在衣柜里,发现了当年那张纸条:“您的孩子精神有缺陷,我们决定,不让他继续就读,他被正式退学了!”

爱迪生非常激动,他在日记上写:“爱迪生是一个有精神缺陷的小孩,可是他伟大的母亲,把他改变成为世纪的天才!”

一句话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也可以造就孩子。

2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位读者来信,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心事重重,原来是新来的班主任在黑板上设了一个“黑榜”——把不听话的孩子的名字写上去。大家都对上“黑榜”感到很恐惧。

我在《素质教育在美国》里,曾经说到我儿子的数学老师“发明”了一种惩罚孩子的办法:哪个犯了错误,就被“请”上讲台,把自己的大名写在黑板上。美国孩子都抓住这个机会,用各种表情来表现自己。我儿子还写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引得全班大笑。

读者问我:为什么这个“黑榜”到了中国,就变成了心理负担了呢?

采取同样的批评手段,却带来不同的效果。

从图库选择图片

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午休。虽然在学校吃午饭,但在下午一两点钟,又给孩子吃点心。每天由一个家长负责买点心送去学校。一次,孩子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惩罚不能吃点心。

几个星期后,开家长会。我告诉老师:这种惩罚非常伤害孩子自尊心,不利于心理健康。可是老师认为,正是因为“吃”能刺痛孩子,在这上面做文章才能对孩子起到刻骨铭心的惩罚作用。

为什么美国教育这么讲究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但在惩罚时,又如此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我和自尊呢?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很不一样。美国孩子很有主见,自我意识很强,自我评价建立在坚实的自信基础上。你老师怎么看,那是你的看法。他们养成了对外界评价的“批判性”思考。中国孩子很在乎别人的评价,特别是老师的评价。

西方文化承认“原罪说”。东方文化讲“性善说。

人犯错误时,依据西方文化的思路,惩罚的不是“这个人”本身,而是这个人内心的“EGO”。依据东方文化的思路,人本来是好的,现在变坏了,惩罚的是“人”本身。因此,看起来显得很“严重”。

中国孩子一方面自我意识弱,自我评价也缺乏强烈的自信作基础。另一方面,又很爱面子,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再有,就是老师在学生眼里是圣人。老师的评价,就是最权威、最终极的、不可更改的评价。、

3我们应该怎样批评教育孩子

阿莱希欧博士的大儿子泽克,曾经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

阿莱希欧博士哭笑不得地叙述了这个故事。但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让孩子难堪的话,最关键的惩罚这一段,也留给孩子自己来讲。在半是玩笑,半是叙事中,泽克又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父母的爱。最后对泽克的惩罚是,首先,把他做足球裁判得的钱,拿来修沙发。其次,一个月不能请朋友来家里玩。第三,一个月不能碰游戏机,不能看电视。

从图库选择图片

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点,从始至终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中国人很含蓄,但这种深沉的爱,孩子需要慢慢去体会。问题是,如果孩子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孩子就很难理解父母惩罚的善意。当孩子把父母的惩罚理解为一种“恶意”的话,就会在心底产生抵触和反抗。惩罚教育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

第二点,惩罚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不上纲上线,不要往道德上扯,就事论事,就事论罚。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批评孩子,才能让他吃一堑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