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汇总
一、第一章——操作系统的概念
二、第二章——【进程】
二、第二章——【线程】编辑
二、第二章——【进程调度】
二、第二章——【进程同步与互斥】
二、第二章——【锁】
三、第三章——内存管理
四、第四章——文件管理
五、第五章——输入输出管理
学习心得
目录
四、第四章——文件管理
1、文件管理——基础概念
(1)文件结构
(2)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3)总结
2、文件的逻辑结构
(1)有结构文件(类似SQL表文件)
(2)顺序文件
(3)索引文件——类似(SQL索引)
(4)索引顺序文件(结合了顺序+索引)
(5)多级索引——(开始套娃啦~)
(6)总结
3、文件目录
(1)文件控制块
(2)单级目录结构(out)
(3)两级目录结构(out)
(4)树形目录结构(out)
(4)无环图目录结构
(5)索引结点
(6)总结
4、文件的物理结构
(1)连续分配(可以理解为malloc)
(2)链接分配(2种)——隐式链接
(2)链接分配(2种)——显式链接
(3)索引分配
(3)索引表太大——链接方案
(3)索引表太大——多层索引
(3)索引表太大——混合索引(最优解)
(4)还有一种方式(自己想的)
(5)总结
5、物理结构 & 逻辑结构
6、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1)存储空间的划分(文件卷)
(2)管理方法——空闲表法
(3)管理方法——空闲链表法
(3)管理方法——位示图法
(4)成组链表法(数组+链表)
(5)总结
7、文件的基本操作 (重点——打开+读)
(1)创建文件
(2)删除文件
(3)打开文件
(3)打开文件——打开文件表
(4)关闭文件
(5)读文件——读出外存
(6)写文件——写回外存
(7)总结
8、文件共享
(1)硬链接
(2)软链接 (Windows里面的快捷方式)
(3)总结
(4)硬链接和软链接的区别
9、文件保护
(1)口令保护
(2)加密保护
(3)访问控制
(4)总结
10、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11、文件系统的全局结构
12、虚拟文件系统
(1)统一接口
(2)下层的文件系统(需要实现特点功能,否则操作系统将不认~)
(3)iNode和Vnode
(4)文件系统的挂载(挂载到操作系统上)
13、磁盘的结构
(1)柱面号、盘面号、扇区号
(2)活动磁头、固定磁头
(3)可换磁盘、固定磁盘
14、磁盘调度算法(重点)
(1)读写操作——花费的时间
(2)先来先服务(绝对公平-简单)
(3)最短寻找时间优先(SSFT-贪心算法-有饥饿现象)
(4)扫描算法【SCAN】
(5)LOOK调度算法【LOOK】(边走边看)
(6)循环扫描算法【C-SCAN】
(6)C-LOOK调度算法【C-LOOK】
(7)总结
15、减少磁盘延迟时间的方法
(1)交替编号
(2)减少磁道移动
(3)不同盘片中的扇区-错位命名
(4)总结
16、磁盘管理
(1)磁盘初始化
(2)引导块
(3)损害的磁盘块
17、固态硬盘
(1)固态和机械
(2)结构
(3)寿命问题(不要担心玩坏~)
无结构——txt文件
有结构——SQL表文件
定长(char)——可变长(varchar)
链式(不考察)
顺序(考察)——注意:他的增加和删除(开销比较大!但是串比较简单)
索引文件——类比——SQL中的索引
能够高效的进行检索——(空间换时间)
注意:你还要维护这个索引表(有额外的开销~)
创建的索引是进行分组过的——(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法,结合前两者的优点)
相当于——先对全部数据进行【分组】——再把每一组的特点提出来——创建索引
既然可以创建一次索引,那么就可以在索引的基础上,再创建一个~
有软链接,还有快捷链接~(这是实际应用中有的唉~)
把【目录项】再一次提取信息——创建【一个索引结点】——方便查找
类似——SQL索引(注意:这里也可以套娃~)
【创建了索引——空间换时间】——同时可以减少磁盘IO总数(就是减少了查找范围)
3种——连续、链接、索引
优点:速度快,可以直接找到【指定磁盘块】
缺点:拓展大小不方便,会产生很多【磁盘碎片】
结论:物理上采用连续分配的文件不方便拓展。
结论:物理上采用连续分配,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会产生难以利用的磁盘碎片
可以用紧凑来处理碎片,但是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代价。
方便拓展,但是只能顺序访问~
创建一个索引表(文件分配表——FAT)
空间换时间(和索引一样)
为什么叫显式?为什么叫隐式?估计你也知道了
一个链接是放在每个内存块的屁股,一个是专门创建一个索引表~
但是:一个磁盘,他只会建立一张表!!!(然后开机就读入内存-常驻内存~)
一个磁盘中的所有文件,共用一张表!!!
每有一个文件——就为其专门创建一个索引表(太贴心了~)(可以随机访问)
显示就只有共用~
可见,索引分配方式可以支持随机访问。文件拓展也很容易实现(只需要给文件分配一个空闲块,并增加一个索引表项即可)但是索引表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
把索引表分为多个就好啦~(因为你一个磁盘块放不下嘛~那分为几个部分就行了~)
文件太大——这个方案就很低效!!!
(对比一下,MySQL的【B+树索引】,貌似是这样的,狗头.jpg)
刚刚提到B+树索引,这里不就来了~(多级索引,树型索引,套娃开始~)
每一层索引,都可以存放不同的大小(2层-64MB,3层-16GB)
前面几个——直接索引
中间几个——一级索引
后面几个——二级索引
如果还有——三级索引…(以此类推)
软考也考唉~~~(很熟悉,嘻嘻)
优点:灵活(IO次数适中)
小文件——直接索引
中型文件——(直接+二级)
大文件——(直接+二级+三级…)
在Java中,数组超过一定长度时,会自动转为红黑树
那么咱也可以自动切换,当你小于多少时,用直接索引,大于多少时,变为二级索引~
以此类推(临时的想法,虽经不住推敲,但是还是想记录下来~)
同时,咱要知道,索引方法还有其他的,不止这几张,长路漫漫,学无止境,加油!
一个是用户来操心(逻辑)
一个是操作系统来操心(物理)
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和内存管理类似
如何分配空间?(有对应的算法)——参考【内存分配】
如何回收空间?(有没有相邻的空间,需要合并?)
类似链表(适用于离散空间)
离散和连续分配——都适用
被占用——为1
未使用——为0
注意分配+回收的方法【不容易考】
记住这些是单独进行的,只是软件把动作添加了而已
比如,你【打开文件】之后,就会自然有一个【读文件的】操作
这里把动作拆解开来,是方便理解每一步具体干了什么!
1、申请空闲空间—2、创建目录项——(索引表也得维护)
目录项——你可以理解为SQL创建了一条数据(里面包含他所有的信息)
但是内容是在外存里面的——他只是存储了对应的【磁盘块号】~
1、找到目录项——2、回收磁盘块 —— (索引表什么的~)
1、找到目录项——2、权限检测——3、将目录项+放入内存——3、【打开计算器】+1
打开计数器(用于数据共享)——设计一个【打开文件的总表】
(当文件要被删除时,就可以查看该表,是否打开~)
1、打开文件表中【对应的表项】删除——2、内存资源回收——3、打开计算器-1
(如果为0,则直接删除对应的表项)
硬链接是在文件系统中【创建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块】。
这些文件名在文件系统中被视为等同的,因为它们指向相同的数据块。
硬链接和软链接的主要区别:
硬链接是指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数据块,
软链接则是指一个特殊的文件,其中包含了指向另一个文件的路径。
硬链接通常用于在不同的目录中创建相同文件的多个副本,以节省存储空间。
软链接通常用于创建指向其他文件或目录的快捷方式,以方便用户访问。
1、本质不同
硬链接:同一个文件,多个名称。
软链接:不同的文件。
2、跨分区
硬链接:不支持跨分区。
软链接:支持跨分区。
3、目录
硬链接:不支持对目录创建。
软链接:支持对目录创建。
4、相互关系
硬链接:删除某一个硬链接,另一个硬链接不影响使用。
软链接:原始文件和软链接有依赖关系,原始文件删了,软链接就失效了。
5、inode编号
硬链接:inode编号是相同的。
软链接:inode编号不同。
6、链接数
硬链接:删除一个硬链接,硬链接的链接数会有变化。
软链接:删除一个软链接,链接数不会有变化,删除的相当于是一个文件(或快捷方式)。
7、相对路径:原始文件路径
硬链接:硬链接的相对路径,是相对的当前工作目录的相对路径。
软链接:软链接的原始文件路径是,相对的软链接的相对路径,而不是相对当前工作目录。
8、文件类型
硬链接:硬链接的文件类型是,原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例如:原来是普通文件,还是普通文件。
软链接:软链接的文件类型是L
9、命令的实现不一样
硬链接:ln
软链接:ln -s
保存在操作系统中,不够安全~
编码和译码,要花费额外时间(不过保密性不错~)
除了简单的异或加密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文件加密保护算法。以下是其中几种:
-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来加密和解密数据。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 AES(高级加密标准)和DES(数据加密标准)等。
-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而私钥用于解密数据。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 RSA 和 ECC(椭圆曲线加密)等。
- 哈希函数:哈希函数将输入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通常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常见的哈希函数包括 SHA-256 和 MD5 等。虽然哈希函数本身不是加密算法,但它们常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和生成数字签名。
- 混淆和编码:混淆和编码是通过改变数据的表示形式来隐藏其真实内容。常见的技术包括 Base64 编码和 URL 编码等。这些方法并不提供真正的加密,但可以用于隐藏敏感数据的原始格式。
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支持控制访问(分组、给文件加权限…)
用户分组——Linux中就有(root用户可以建立分组,并把用户进行分组~)
还有chmod 修改文件权限~
Windows中,也可以设置权限~
例子:
用户使用—文件查询—权限查询—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完成操作—空间重组
① Open(打开文件)——在目录缓存中查询文件
② 找到文件后——文件表信息更新
③ 在该进程中——新建信息(记录文件操作)【方便后续操作】
将【iNode】读入主存后,进一步封装,变为【vnode】,方便后续操作
PS:Vnode是iNode的加强版
目的:方便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操作
比如:你插了一个U盘,U盘的文件就需要挂载到操作系统上~
1、注册到挂载表上,让【虚拟文件系统】发现【新的文件系统】
2、【新的文件系统】提供功能函数给【操作系统】
目的:方便【虚拟文件系统】操作。【类似:告诉他如何在本地实行各种权利】
3、把文件系统加入到【挂载点】
挂载后的截图:
时间优化问题:
1、硬件——转速(延迟、传输)
2、软件(操作系统)——寻道时间——尽可能让磁头减少移动!!!
在一系列的磁道请求中,找到目前离他最短的磁道
我愿称之为——【调头算法】~或者【老牛算法】
一条路走到头,才死心!(这是缺点)
(往一个方向走到头,才可以调头~)
边走边看【当前面没有需求时,就调头~】
扫描算法的优化
原来的扫描——往返扫描(类似往返跑)
循环扫描是(只能从头到脚,不能再从脚到头)
目的:响应磁道平均~
(但是也有点呆板,需要加一个LOOK~边走边看)
循环扫描的加强版——边走边看~
其实,SCAN和LOOK差不多,C-SACN和C-LOOK差不多
都只是加了一个边走边看~
相邻的扇区,无法连续读取(因为每读取一个扇区,就得处理数据)
要读下一个扇区,就等他在转一圈~
如何实现连续的读取呢?
把扇区交替编号~【给读取数据加一个间隔时间,来处理数据】
磁盘编址方式——【磁道号,盘面号,扇区号】(不能随意换位置哟~)
连续地址都是从低位到高位
那么就可以【减少移动磁头】,【切盘】就行了~
磁头不需要移动了,但是切盘后读取来不及,得错位命名
留出空闲时间,来处理数据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又称固态驱动器,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