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虽然我不太喜欢相亲这个词的,鉴于大家对这个词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就用了,其实大部分是从网上认识的人,后来发展到线下,也算是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O2O了。见过的人应该也有十几个了吧,其中的一些现象还挺有意思的。

别把别人的牛逼当成自己的

我见过的人还都挺谦逊的,但是网上有很多人是这样的,试图用学校好或者公司好等外部信息来说明自己好。对于学校来说,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和毕业后的社会生活还是很不同的,只能说明曾经学习很好。什么时候从你以学校为荣,转变到学校以你为荣那才是真的牛逼了。

一些公司,尤其是大厂,对于很多没去过的人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感。但其实公司的牛逼与绝大部分个人关系并不大,因为可替代性很高。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体验,在公司上班挣钱感觉还挺容易的,挺轻松的就能挣不少,但是如果脱离了公司就会很难。几年前我听说健身房的私教一小时300,我就立了个小目标,一个月靠自己多挣300,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过。所以并不是我们的价值很高,很多时候只是市场有需求。

很多人因此产生的优越感更是很奇怪,我听的歌更高级,我的爱豆更受欢迎,我支持的球队拿了更多冠军,仿佛因为自己的立场就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我们喜欢一个事物并不是为了优越感的,这样的人多的地方,会让我对他们本身支持的事物也产生反感。

喜欢与爱

这是经常讨论的两个词,普遍会认为爱是喜欢的更高级阶段。我最近会发现,喜欢通常是因为一定的目的性而存在,比如我喜欢你的身材,我喜欢你的嗓音,我喜欢你的多才多艺,而说到爱,很少会有这种前置条件。这可能是因为喜欢的事物是易失的,而爱在意的是不变的,就比如喜欢一直球队,只喜欢它赢球,拿冠军,这种喜欢就不会长久,而如果在意的是俱乐部理念,球队的风格,相对就会更长久,但实际上,爱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就像“一日枪手,终身枪手”说的那样,我就是爱你,无论处境如何。

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人因为什么在一起,也会因为什么而分开。比如因为想接触不同的人而在一起,又因为性格太不同而分开。因为喜欢Ta的身材而在一起,又因为Ta的身材走样而分开。因为内心的火被点燃而在一起,又因为内心的火熄灭而分开。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多联系支持他们走下去,只靠一两点是很难维系两个人的关系,一旦这一两点不存在了,关系自然就结束了。

艰难的第二次

线下见面会加速进程,即便是通往结束的。

大部分人只会见一次,但仔细思考下,其实也没有什么明显接受不了的点,何况见面的时间那么短,无法进行充分的了解。一眼认定的感觉可遇不可求。但大家就是很有默契,见面后谁也不会再主动联系对方,即便之前天天聊得热火朝天,见面时也还算愉快。

之前见过一个女生采取的方式还挺不错的,虽然平时不聊天这一点让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她会主动约周末出来,第一次是去了她喜欢的脱口秀,第二次是去了我喜欢的公园, 比较欣赏的是她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接受和包容程度。

《如何避免孤独终老》中提到的一个建议就是至少要见两次,而且长时间的快速判断会形成惯性,反而会错过很多人吧。

但其实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相亲这种场景下,我发现一起拍过照的人也很少会约第二次出来,可能是因为首先提出来的人会被认为做出了一个判断,就是我愿意,而大家都怕被拒绝,也不愿承担这种压力。另外就是想要做到坦诚真的很难,所以就不如沉默,即使我很想说出我的体验,但我发现我也很难做到。

未来规划

相亲有时就像是面试,而未来规划无疑是一道送命题。

第一次被问,未来五年还会做程序员吗,我的确停了几秒钟认真思考了下,回答道,“我想会的,但也不是很确定”。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问题,但我就是有点较真儿,感觉是在给出承诺。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以后是否准备一直在北京,即使我大概率会留在北京,但是我也没法给出肯定的答复。

我能感受到对方的不满意,但是也不想为了迎合对方给出一个虚假的答案,可能也算是我的一点倔强吧。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也不会问别人。我一直不是一个有特别长远规划的人,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强了,能过好当下就不容易了。在大学,大家都应该做职业规划了,显然我是没有按照那个规划发展,但也没啥后悔的,反而觉得现在也挺好。很多人问这个,可能是想看看这个人是否上进吧,但不应该靠问呀,自己多接触多观察自然会有答案。

而我一直很不解的就是,大家这么在意这个问题,难道有对象的人都是未来规划很明确的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亲中一些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