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儒家思想的源头——打开《诗经·硕鼠》的正确方式

图片发自App

在今天很多人眼里,《诗经》恐怕只是一部古代诗歌总集。但为什么儒家一直把它奉为经典?知道这一点,也许可以帮我们正确理解《诗经》,特别是理解《诗经》的伟大之处。

毫无疑问,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是今天我国乃至世界思想的源头,但儒家思想如《论语》《孟子》的源头又在哪里?根据历史事实推理和《诗经》文本推断,《诗经》就是其中的一个源头。

图片发自App

孔子与《诗经》有一段佳话。据说,原来《诗经》有3000首,孔子精选和修订了305首流传至今,其它的都没有流传下来。因为没有经过孔子精选修订之前,《诗经》并没有如此流行,可以肯定孔子对《诗经》有巨大贡献。同时,孔子也从《诗经》中获益颇多,这在《论语》中有多处体现,我不打算展开讲。因为今天的主题是《诗经·硕鼠》,我只以《诗经·硕鼠》为例,谈谈《诗经》哪些方面启发了孔子包括后来的儒家学派。

《论语》记载,孔子对于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熟读《诗经》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由此可见,孔子从《诗经》里看到了政治。他从哪里看到的?至少包括《诗经·硕鼠》。

我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了硕鼠的三条解释,其中两条对于理解《诗经·硕鼠》很有帮助。

一条解释是这样的:硕鼠,《诗·魏风》篇名。《诗·魏风·硕鼠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於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遂用作重敛之下,民不聊生的典实。另一条解释:硕鼠,大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礼记·檀弓下》作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有个这样的故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的舅舅和丈夫都被老虎吃掉了,但她仍然不愿回家,孔子因此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慨。这和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致的。可以说 孔子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因整理《诗经·硕鼠》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使这首诗深刻反映这种现实,反映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体的心声。由此产生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仁,所谓:“仁者爱人。”“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思想,被孟子进一步发扬光大,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特别是政治。孟子毫不避讳地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进一步阐明:“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这一切不容质疑地证明:《诗经》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而且是中华文化的早期源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寻儒家思想的源头——打开《诗经·硕鼠》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