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数据结构跳表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1张图片

"想象为翼,起飞~"


跳表简介?

        skiplist本质上是一种查找结构,用于解决算法中的查找问题,跟平衡搜索树和哈希表的价值是 一样的,可以作为key或者key/value的查找模型。

跳表由来        

        skiplist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William Pugh于1989年发明,skiplist,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个list。实际上,它是在有序链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在对一个有序链表进行查找,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

William Pugh开始了他的优化思路:

● 假如我们每相邻两个节点升高一层,增加一个指针,让指针指向下下个节点,如下图所示: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2张图片

 这样新增的一层指针通过连接可以形成新的链表,它包含了整个链表节点的一半,由此需要在这一层进行比较、筛除的个数也就降低了一半。

        以此类推,继续增加一层指针,新链表的节点数下降,查找的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按照上述每增加一层,节点数就少一半,其查找的过程类似于二分查找,使得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N)。

        当然上述查找的前提是一个有序的链表。无论你是对其中的链表新增节点,还是删除节点,都可能打乱原有维持的指针连接,从而导致跳表失效。。如果要维持这种对应关系,就必须把新插入的节点后面的所有节点(也 包括新插入的节点)重新进行调整,这会让时间复杂度重新蜕化成O(n)。

● 随机层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skiplist的设计不再严格要求对应比例关系,而是,插入一个节点的时候随机出一个层数。这样每次插入和删除都不需要考虑其他节点的层数。

 

skiplist如何保证效率?

        那么skiplist在引入随机层数后,如何保证其查找效率呢?首先,这个随机层数会有一个限制,这里把它叫做maxlevel,其次会设置一个多增加一层的概率p。那么计算这个随机层数的伪代码如下图: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3张图片

        我们最终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数学式,用于计算一个节点的平均层数: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计算出:

当 p =  1/2 时: 每个节点所包含的平均指针数目为2。

当 p =  1/4 时: 每个节点所包含的平均指针数目为1.33。                 

        至于跳表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N),这个推导的过程较为复杂,愚钝的我也就不在此摆弄文墨,下面的两篇中英文章可以给你提供你要的答案:
铁蕾大佬的博客:http://zhangtielei.com/posts/blog-redis-skiplist.html.

William_Pugh大佬的论文: http://ftp.cs.umd.edu/pub/skipLists/skiplists.pdf.


跳表实现:

        leetcode上有一道实现跳表的题,你可以在这上面完成跳表的测试: https://leetcode.cn/problems/design-skiplist/
        当然讲了这么多,还是没具体说说到底跳表是如何进行查找的,所以我们要实现的第一个函数接口就是跳表元素查找:

skipList初始化:

// 跳表不仅仅是要存储数据 _data
// 还需要有next指针,当然这些next指针也不止一个
// 这取决于 当前节点的层数
typedef struct SkiplistNode
{
    int _val;                       // 节点值
    vector _nextV;   // 节点连接的其他表项

    SkiplistNode(int val, int level)
        :_val(val), _nextV(level, nullptr)
    {}
}Node;

class Skiplist {
public:
    Skiplist() {
        // 初始化 _headList
        // 默认给一层
        _head = new SkiplistNode(-1, 1);
    }
private:
    Node* _head;                // 头节点
    double _prate = 0.25;       // 新增层概率
    int _MaxLevel;              // 最大层数
};

 

Search: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4张图片

    bool search(int target) 
    {
        // 1.从头节点查
        Node* cur = _head;
        // 记录的层数
        // 0~n-1的下标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 (level >= 0)
        {
            // target 大于 下一个节点的val cur向右移动
            if (cur->_nextV[level] && target > cur->_nextV[level]->_val)
            {
                cur = cur->_nextV[level];
            }                           // 因为支持数据冗余 所以如果出现一样的就把新节点插在它后面即可
            else if(cur->_nextV[level]==nullptr || target < cur->_nextV[level]->_val)
            {
                // target 小于 下一个节点的val --level || next节点为空
                --level;
            }
            else
            {
                // 找到了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Add: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5张图片

    vector FindPath(int num)
    {
        // 从头节点查起
        Node* cur = _head;
        int level = _head->_nextV.size()-1;

        // 开和level一样的大小
        vector prevV(level+1,_head);
            
        while (level >= 0)
        {
            if (cur->_nextV[level] && num > cur->_nextV[level]->_val)
            {
                // 只管移动
                cur = cur->_nextV[level];
            } // 因为支持数据冗余 所以如果出现一样的就把新节点插在它后面即可
            else if (cur->_nextV[level] == nullptr || 
                num <= cur->_nextV[level]->_val)
            {
                // 记录该层num的前一个节点
                prevV[level] = cur;
                // 向下更新
                --level;
            }
        }
        return prevV;
    }


    int RandomLevel()
    {
        int level = 1;
        while (rand() <= _prate * RAND_MAX && level < _MaxLevel)
        {
            ++level;
        }
        return level;
    }

    void add(int num)
    {
        // 前驱节点
        vector prevV = FindPath(num);

        // 创建节点
        int n = RandomLevel();
        Node* newnode = new Node(num, n);

        // 可能创建节点层数 > _head
        if (n > _head->_nextV.size())
        {
            // 进行扩容
            _head->_nextV.resize(n,nullptr);
            // prevV也许跟着扩容
            // 这里的新增前驱节点为什么初始化为 _head?
            // 新增节点一定是连接在 prevV里的节点之后的
            prevV.resize(n, _head);
        }

        // 前后连接节点
        for (int i = 0;i < n;++i)
        {
            // 可以理解为:newnode->next = prev->next->next
            newnode->_nextV[i] = prevV[i]->_nextV[i];
            prevV[i]->_nextV[i] = newnode; // 连接回来
        }
    }

        这里的randomLevel()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完成的: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6张图片

         通过p可以控制最终值产生范围的概率。

        不过,C++有专门的随机数生成的库,比这个rand功能更加强大,所以我们可以将那个RandomLevel()改成这样:

    int RandomLevel()
    {
        // 随机数种子
        static static std::default_random_engine generator(std::chrono::system_clock::now().time_since_epoch().count());
        // 生成随机数范围
        static std::uniform_real_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0.0,1.0);
        size_t level = 1;
        while (distribution(generator) <= _prate && level < _MaxLevel)
        {
            ++level;
        }
        return level;
    }

Erase: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7张图片

    bool erase(int num)
    {
        vector prevV = FindPath(num);
        
        // 这里可能找不到
        if (prevV[0]->_nextV[0] == nullptr || prevV[0]->_nextV[0]->_val != num) return false;

        // 我们根据prevV的最底层节点 就可以找到del节点
        Node* del = prevV[0]->_nextV[0];
            
        // 根据该节点的层数 更新prevV 和 nextV
        // 进行连接
        for (int i = 0;i < del->_nextV.size();++i)
        {
            prevV[i]->_nextV[i] = del->_nextV[i];
        }
           
        // 删除节点
        // 这里记录level
        int level = del->_nextV.size();
        delete del;

        // 如果删除的节点是 最高层呢? 并且是唯一呢?
        // 这种优化可以不做 但你也可以做
        // 就是重新定义_head的高度
        // 向下遍历 只要遇到不为空的最高 就break
        int i = _head->_nextV.size() - 1; 
        while (i >= 0)
        {
            if (_head->_nextV[i] == nullptr)
            {
                --i;
            }
            else
            {
                break;
            }
        }
        _head->_nextV.resize(i + 1);
        return true;
    }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8张图片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leetcode提供的测试用例,来测试测试咱们写的跳表。 

跳表vs平衡搜索树和哈希表的对比

        最后一个话题:

        skiplist相比平衡搜索树(AVL树和红黑树)对比都可以做到遍历数据有序,时间复杂度也差不多。不过skiplist与平衡搜索树的最大优势在于:

● skiplist实现简单,容易控制。平衡树增删查改遍历都更复杂.

● skiplist的额外空间消耗更低。平衡树节点存储每个值有三叉链,平衡因子/颜色等消耗。可是skiplist可以通过p来调整每个节点的指针个数,那是个可接受的数量。

        skiplist相比哈希表而言,在查找上就没有那么大的优势了。

● 哈希表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1),比skiplist快。

        相反skiplist在这些方面胜过哈希表:
● 遍历数据有序

● skiplist空间消耗略小一点,哈希表存在链接指针和表空间消耗

● 哈希表再极端场景下哈希冲突高,效率下降厉害,需要红黑树补足接力
 


本篇到此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祝你好运,向阳而生~

高阶数据结构跳表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阶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