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日喀则送教印记

日喀则送教印记

国庆节刚过,我们一行人相聚在遥墙机场,交流着是否提前服用或携带了红景天等滋补药物,两次换乘之后,我们一行终于落地日喀则机场。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无暇的云朵、清凉净爽的微风,洁白的哈达、藏褐色的脸庞、亲切的问候、轻声的叮嘱,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祥和。

一辆的中巴车将我们接往市中心的居住地,平坦、宽阔、人迹罕至的柏油马路、匆匆褪去的群山和山体上的标语,萦绕在耳畔的一首首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的藏语歌曲,与这片广袤的土地是那么相得益彰。第一次走进辽阔的西藏,才真正建立起疆域和国土的概念,沿途的风景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然生态而更显壮美。

短暂的休整之后,我们便踏上了送教的旅程。每天我们从驻地到最近的教学点也要往返200公里的路程。交通的不便、自然环境的局限和物产的稀缺,使我深深钦佩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长的人们以及常年坚守在这里援藏的建设者和同行。

这里的建设受到了内地对应省份的支援,教育上投入非常大,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享受的是15年免费教育,硬件设施不次于内地。可能因为环境的原因,加之孩子们从小学(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全部住校,有的学校的孩子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们普遍发育的比较瘦小(比咱们本地的孩子看上去要小2—3岁)。也许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背负父母更多的期待,那些孩子天真、可爱、淳朴,与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心灵如西藏的天空般澄澈、透明。我们走进每个学校,孩子们都亲切的主动的喊我们“客人老师”,我们给他们一个回应,他们就扑上来围住甚至抱住我们,真的让人非常非常感动。

从桑珠孜区一中、仁布县中学、谢通门县中学、白朗县中学、江孜县一中、南木林县一中到拉孜县中学,每到达一个新的教学点,听着藏语和汉语双语交织的朗朗书声、望着一个个体态敏捷的身影在群山环绕的操场上愉快的运动、看着窗内一张张专注、炯炯有神的眸子,我似乎触摸到教育的神圣和生命的美好。每次上课,班里的孩子面对我这个陌生的新老师,也总是热情积极地回答、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无拘无束、有种天然生长的力量。上完课我跟当地老师、还有过去支教的老师交流,问起在这里常年驻守从教的感受。老师们笑盈盈的说,这边的牧民对三种职业特别尊敬:一是僧人、二是医生、三是老师,长此以往的熏陶,孩子们对老师也有一种天然的尊敬和敬畏,再加上党的边疆好政策,老师们的收入也非常高,所以在这边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

回来后,隔一段时间我就打开电脑再一遍一遍的重温那一张张灿烂、纯真笑脸,想起那一朵朵圣洁的格桑花和送教路上相伴而行缓缓流淌的雅鲁藏布江水。有时朋友会笑我,那里氧气稀薄、植被稀疏,但爱却浓郁,我深以为然,并感叹到:也许这就是让大爱滋生和蔓延的原因吧……

短暂的相遇不舍的别离,把希望的种子播下,期待未来再相逢……


(杰芳回忆记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1日喀则送教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