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读一本书,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
吴军老师的书是真的非常棒,这里特别推荐一下,《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三部曲。相对而言,《数学之美》读起来会更艰难一点,里面的数学公式,可能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头疼。
2、
书中,作者谈到了关于教育,我觉得真是非常棒的。看到作者后面新出版了《大学之路》,重点就是谈教育,基于对作者长久保持高水准作品的信任,我强烈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尤其是有小孩的或者即将为父母的朋友们。
在《数学之美》一书中,作者在谈到他的朋友的时候,顺便聊了几句对教育的看法,对于作者的观点,无以复加的认同。
一是小学生和中学生其实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读书,而他们的社会经验、生活能力以及在那时树立起的志向将帮助他们的一生。
二是中学阶段话很多时间比同龄人多读的课程,上大学以后用很短时间就能读完,因为在大学阶段,人的理解能力要强的多。
三是学习和教育持续一辈子的过程。很多中学成绩好的上大学后成绩不好,因为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是书本的内容可以早学也可以晚学,但是错过的成长阶段却是无法补回来的。
3、
从我自身的经历聊一聊。
我出生那会,正赶上计划生育严控年代,我妈怀着我的时候就到处东躲西藏的。别说搞现在的这些什么胎教呀、什么智力营养餐了。据我妈说,那个时候,为了逃避执法人员的追查,她经常躲在别人家的床底下,藏在柜子里,一待就是一天的那种,经常吃不到饭,看不到光。她都一度以为,要么我还没生下来就会被强制流产,要么是生下来的我也是个傻瓜白痴或者四肢不全什么的。
小时候家里穷,不过这也导致我有一个基本完整的童年,因为我父母都忙着赚钱去了,对我基本没啥要求。没有学过音乐书法画画什么的,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奥数作文培训班什么的。那时候天天在巷子里和各个小伙伴们,滚铁环抽陀螺抓枣儿玩弹珠招三角板(重庆话),什么盛行玩什么。
因为家里没有课外读物,更没有什么玩具之类的,不在外面玩的时间我基本上就是在房间里发呆。当时我和我哥住在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我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把门反锁了,然后坐在窗户上,把脚从铁栅栏里伸出去,望着窗外各家各户屋后的粪坑发呆。
其实我们倒不是有喜欢看粪坑这个嗜好,实在是这个小窗户望出去什么都看不到,连天空都看不到,被隔壁的房子全挡住了,只能往下看,下面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小道的两侧全是各家各户的粪坑。
在房间里还能干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听电视。因为我妈不准我看电视,然后我就偷偷在房间听他们看电视的声音,然后自己想画面。印象中当年好多电视剧,什么还珠格格呀、青青河边草、青河绝恋、情深深雨蒙蒙之类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听声音想画面的方式在追剧。
后来突然有一天,家里凭空来了一些五花八门的书籍,既有三国演义这类名著,也有一千零一夜这些小故事,也有葵花点穴手、铁砂掌这类武功秘籍,甚至还有金刚经大悲咒这些,故事会、知音这类读物更是一摞一摞的。我就不管不顾了,这些书基本都被我翻过3,4遍以上,甚至点穴手这类武功秘籍,我和我哥都认真钻研,偷偷练了好久。
我爸基本从来不管我学习的事,他只要求过我干一件事情,就是练字,每天临摹一千个字。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字写的是真差,并且练字没有任何效果,可能就是那两年练字练多了,反抗情绪比较严重。
4、
我小时候基本就在这样普通的时光中过去了,其实现在想想小时候的事其实也还蛮不错的。一是小时候鬼混,导致我现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还不差。小孩子的时候是不存在社交能力这一说的,不管认不认识,在一起玩几分钟就是好朋友了。(虽然我妈一直说我小时候特别内向,其实仅仅是因为我惧怕我妈,不敢张扬自己而已)。二是长时间的无聊发呆也还是很不错的,让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坐得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耐得住寂寞。我的宅不是宅男打游戏那种,我就真的是可以坐下来写写字看看书或者望着远处思考发呆啥的。三是听电视这类活动让我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充足的锻炼,虽然天马行空说不上,但让我即兴在脑海里编撰一部大戏倒是有两把刷子。
5、
中学阶段开始接触到图书馆和有很多家里有藏书的朋友,我开始疯狂看书,恶补小时候落下的东西。
我到重庆读书之前,语文老师给我说,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最大的差距就是阅历,人家从小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读名著看好书,而农村的孩子基本是在打谷子扳苞谷下河摸鱼。
当我真的到市区上学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我居然可能是班里读课外书最多的一个。当老师调研问,哪些同学读过XX书,基本上都只有我,后来老师经常在读什么书的时候,都会和我交流一下,类似什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哪一篇写的怎么样?莫泊桑和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谁更有意思一点?《老人与海》里最喜欢什么?
但是,我依旧被同学们嘲笑是个土包子。
有一次,我同桌(男)和后排两个女生聊天,突然他们问我:你觉得比基尼什么颜色好看?我楞了很久,他们还以为我害羞呢。
然后我说:什么是比基尼?
嗯,是的。我高中之后才知道什么是比基尼。
6、
大学之后几乎彻底放弃了学业。基本就是学习动力不足。觉得自己十几年学业生涯真的已经用了太多气力,现在应该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经过这十年的证明,才发现兴趣这个东西真的没谱,可能天天都在变也说不准,今天我喜欢西瓜,明天可能我就喜欢香蕉了。今天我想学吉他,明天我就突然觉得吉他不好玩了,我要学滑板。这直接导致,中学生涯以后,我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真正学会了的。
高中和大学都搞过两年竞赛,我一直非常感谢中学时代带我竞赛的老师和竞赛班的同学们,让我真正养成了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虽然到现在,竞赛的所有内容都忘记了,但是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对感兴趣的事、书籍和知识,我会立刻投入极大的热情去钻研。
7、
现在的我并没有比从小就学了很多技能的朋友们差太多,也并没有比我中学时代遇到的那一群几乎不怎么读书的朋友知道的更多。
实际上,现在的生活工作,所有需要的知识和阅历都是大学之后的,小时候的事情,大多都只存在于模糊的意识和记忆中。看过的书差不多都忘记了,以前没学的吉他,花了半年时间也能弹唱着自己喜欢的歌。
但是我感到幸运的是,回忆起小时候,我还能够有一些快乐的感觉。
8、
所以说,我觉得关于孩子教育这个事情,本身是没有那么严重的,但是关于孩子成长是真的很重要的事。
学过太多技能,看过太多的书,真的会让孩子失去孩提时代最快乐的十年。
虽然我小时候一直梦想着长大,长大了就不会觉得日子那么难过了。但实际上,从我第一次觉得这日子怎么这么艰难开始,后面的时间里我都只会感觉到日子越来越难过,想想最开心的还是小时候。
9、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会比较好?是什么都不管放任天性?还是各种培训补习分数是第一要务?
我没办法给一个明确的定义,我想,要带领孩子们成长,并不是要他们活成父母们想要的样子,代替孩子们做出他们人生的决定。需要教给他的是,在面临选择和困境的时候,让他们能够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
非常喜欢一个朋友的话。
他说:我能做的是多陪他看电影、看书、看球,陪他到处走。和他一起去看高山大海草原博物馆,一起去逛菜市场路边摊,让他看看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让他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怎样生活。
希望他能看到,普通人也可以过得很快乐,活得有意义;希望他也能看到,有一小部分人,经受过多么大的痛苦,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创造过多么伟大的传奇——最终想要走哪条路,选择权在他自己手里。